黎族民间舞蹈有哪几种
黎族民间舞蹈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在结婚、盖新房、欢庆佳节或农闲娱乐时,都要成群结队地跳起民间舞。在众多的舞蹈中,大致可以分为祖先舞、生活舞和生产舞三种。前者有捉鬼舞(即“驱鬼舞”)、招福舞(即“招魂舞”)、年舞(即“平安舞”)、打碗舞(即“跳娘舞”)等;生活舞有打柴舞(即“跳竹竿)、锣鼓舞、逗娘舞、钱铃双刀舞、钱串领舞等;生产舞有舂米舞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 打柴舞
"打柴舞",黎语称"转涉";跳竹竿,黎语称"俊孪""卡咯"。跳时,人们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地摆开两条小腿般粗的四方木(木桁条)或圆木,其上横架上若干手腕般粗的圆木条,打柴者相对地双手各执着一根圆木条的尾端,按一致的节拍将圆木条与四方木,圆木条与圆木条相互叩击,这叫"打柴"。
在有规律、有节奏的叩击声里,跳柴者圆木条分合的瞬间空隙中,不但要敏捷地进进退退,还要自然地做各种花样的舞蹈动作和表演,这叫"跳柴"。海南省歌舞团舞蹈编导朱庆元经过多年细心琢磨,将木料车旋成碗口大木轮,套于竹竿抓把的两端,即是将横在队形中间的那两条四方木(木桁条),高度"浓缩"成了两个木轮,使之得到"解放",显得简洁轻便和灵巧明快,使赏员更自由潇洒地变换各种队列图形。
二、钱铃双刀舞
黎族男子很崇尚能武,钱铃双刀舞,就是很好的例子。钱铃棍有两尺长,两端各系着一串铜钱。有钱铃棍意喻扁担,钱铃则意喻山兰丰收(一种旱稻)的说法。舞时,身装传统服饰,头缠红由的一大汉手执八寸双刀,与另一手持钱铃棍者对斗。那闪亮的双刀四面勇猛地向持钱铃棍者佯刺,跳这舞时,往往在一个特制的大簸箕里进行,这就更需刺者有血战到底的武士气概,而挡者则需有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了。
三、招福舞
招福舞亦称“招魂舞”,流行于海南省通什市和毛阳地区。每年夏历的三月、七月和十月属牛日时跳。据传,黎族先人认为世间万物都在存在着“吉”、“凶”之分。牛日是吉日。三月跳此舞,能招来养牛“福气”,使牛群不断繁殖;七月跳此舞,能招来“稻魂”,使禾苗茁壮成长,五谷丰登;十月跳此舞,能招来众人“福气”,使大小成员平安,婚后不孕妇女能生男育女。牛日那天,所有成员聚集于俄布隆家杀猪摆席,边喝酒、边轮番打锣鼓。在锣鼓声中,俄布隆夫妇身穿传统服饰,用洗擦宝石的米酒当作富贵的“福酒”,带头先饮起舞。舞时,琶俄布隆手拿淋有“福酒”的两支红藤叶向众人洒“福酒”。接着,身穿蓝、青、绿丝绸长袍的众男女在屋外用长袍袖子向屋里边舞边招手。女舞者手捧酒碗,边舞边向男舞者敬“福酒”。舞者头和身躯保持垂直,两膝时曲时直,在锣鼓声伴奏下,小步向前或后退,双手不时地向屋里招手,表示把“福魂”招进家里。
四、舂米舞
与粗犷剽悍的'男子形成鲜明对比的黎族女子,则是勤劳,温顺和柔韧的。舂米舞,正反映了这个特点。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舂米者也就是舞者。以四人舂米为例:相对站立舂米的两人,是右腿弓步站立的舂米动作;另一对是以双足平立、腿膝时曲时直地舂米的动作。当其中的一对往木臼里舂米时,另一对便举起舂杆撞击臼边;有的则用舂杆往木臼内舂一两下,提舂杆时,在臼边撞击一下或数下;有的却在臼餐撞击。总之,要同时响起两种不同声音却同一节奏的音律,使舂米声和撞击木臼声,形成和谐有趣的"啯--啪!啯啪啯啯啪啪!啯啯啪"声。有这种节奏感极强的"音乐"伴奏,哪怕是舂上三四个钟点,也不觉得疲倦。这种欢快而挺拔的舂米动作,自然呈现出了健美的舞蹈姿态。
五、椰壳舞
这个舞蹈流行于黎族聚居的三亚、陵水一带,颇具南国椰岛的情调和风格。它的道具将若干个椰子壳(视舞者多寡)对半锯开--顶部与底部分别穿孔,并用鲜椰叶分别系牢顶和底的两头。舞者双脚趾分别挟着椰叶,脚踩底部半边的椰壳(状似踩高跷),双手则执着顶部半边的椰壳,然后按一致的节奏拍打,又可自由变换各种队列图形。椰壳互敲成"啯啯啯"或"啯,啯啯啯"等多种节奏,音色甚为清脆和谐,热而不燥,闹而不喧,很适宜少年儿童们表演,场面十分生动活泼,朝气蓬勃。
【黎族民间舞蹈有哪几种】相关文章:
1.瓷砖胶有哪几种
3.咖啡有哪几种分类
7.街舞有哪几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