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保定附近自驾旅游景点有哪些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由于长期受到空气污染、高分贝噪音、工作压力等不良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侵扰,周末了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吧,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保定附近自驾旅游景点,一起来看看!
一.易县黄柏坨
狼牙山有五陀三十六峰,黄柏坨便是其中一坨。论风景没有蚕姑陀这边好(蚕姑陀综合三个坨在一块),黄柏坨有另一番美,呵呵。是赏红叶理想地方。
路线:保定--满城--陀南--独乐--南关头--七峪乡--张公铺村--下道2公里便到(到了张公铺打听黄柏坨即可)
二.易县荆轲塔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000多年前的一段壮志未酬,历史的天空上却多了光彩的一笔,长剑滑落,伟岸的身躯轰然倒下,慷慨悲歌的故事,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幽幽易水河永远流淌……而一个村子,一座古塔则以另一种方式,缅怀着曾经的执著和感动。
塔旁神奇的蛤蟆石
荆轲塔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南2公里处的荆轲山上,山下有一个不大的村子——荆轲山村。名字自然与义士荆轲有关,当然历史也肯定是非常久远。
沿着整齐的石阶,缓步走上小山,塔也终于清晰起来。远看像荆轲手中的宝剑,直插云天;近看像壮士荆轲的身姿,巍峨挺拔。荆轲又叫圣塔院塔,原为圣塔院寺内之建筑,建于辽代乾统三年(公元1163年),不久寺与塔全毁,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重建,清代又加修葺,现仅存塔与清代“重修圣塔院记”石碑碣,因名圣塔。塔建于山上,清代的碑上有“寺与塔为山而设,为荆轲而设也”等语,故俗称荆轲塔。
整座荆轲塔呈白色,为砖石结构。共有十三层,呈八角形,高有24米。每层八个角各悬风铎,造型典雅,经风吹动,清脆悦耳。塔的束腰以上有仰莲托,顶有睡莲,上为一舍利封盖。据记载:塔旁明、清两代,塔旁南面曾设有钟楼,“以供骚人凭眺,楼上诗酒”。寺院内曾供田光、荆轲、高渐离三义士牌位,四时享祭。村中人传说,当初宝塔建成时,上面的风铎是黄金打造,后被毁便换成铜制,现在我们看到的则是铁制的。
塔旁现有明代御史熊文熙所题“古义士荆轲里”的石碑,碑旁还有一块充满神气色彩的石头,村民说这叫蛤蟆石,用石头敲击这块蛤蟆石,荆轲塔内便会发出“呱呱”的娃鸣声。
传说当年荆轲刺秦出发的时候,太子丹在易水河畔设酒为饯行,送行者全身缟素,荆轲慷慨悲歌,高渐离击筑相和,歌声苍凉悲壮,催人泪下,以至连易水河的蛤蟆都为之动情,呱呱齐鸣,以示崇敬。
荆轲刺秦失败,身死异乡。后人建塔时,传说有一金蛙从天而降,附于塔基之中。之后,但凡有人以硬物敲击碑体,塔内金蛙便呱呱鸣叫,为荆轲招魂,以此引得游客纷纷以石击碑。后金蛙托梦于人,谓此碑久击必损,可在碑旁立一石蛙供人敲打。如今,蛤蟆石只剩下了部分遗骸。
荆轲墓在陕西
当年燕太子丹知道荆轲刺秦极有可能是有去无回,于是命人在易水河畔造土山,也就是后来的荆轲山,同时将荆轲的衣冠埋入假冢。后人为纪念荆轲在荆轲衣冠上修塔,称为荆轲塔。
资料显示真正的荆轲墓在陕西咸阳市,此墓也是后人为纪念他而修建的,不一定有荆轲的遗骨。咸阳荆轲墓有一副楹联,上联是,身入狼邦,壮士匹夫生死外;下联是,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
荆轲死后,他“重义守信”的慷慨义举曾得到历朝历代王侯将相、文人墨客的高度颂扬。晋陶渊明在《咏荆轲》诗中盛赞荆轲“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唐朝诗人李白在《结袜子》诗中评价了荆轲“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清朝嘉庆皇帝在“易水歌”中也发出了“休论遇勇笑前人,士为知已情自真”的感叹。
距离荆轲山村不远,还有一个村子叫血山村,村子东山上,还有一座血山塔,是为了纪念樊於期所建。
樊於期原是秦国将领,因战败投降燕国,为秦王所痛恨。荆轲刺杀秦王,必挟樊於期首级,以取得秦王信任。于是,樊於期自刎而死,献头颅于荆轲,其献首处成为樊馆。樊於期死后,在樊馆附近,乡民逐渐聚居成村,因山上有红土,传说那是樊於期的鲜血所染,遂取名“血山”。元代中统二年(1261年),当地绅民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镇灵塔,来纪念樊於期。
塔现残高7米,3层方形,砖石结构,造型奇特:3层代表“天、地、人”三才,四方形而无顶,象征樊於期遗体有四肢而无头颅。据记载,血山塔南曾建有法华寺,内供樊将军的牌位,四时享祭,如今寺院早已毁坏,独留下一座孤独的残塔。明朝的陈璟有“樊於期”诗云:血祭青锋恨未平,旅魂随月渡秦京。将军肯缓须臾死,山鬼罾(zēng)鱼祸已萌。
保定--满城--山北--溏湖(此时走的是京赞线就顺县城方向走吧)快进县城时路左下道便到,离京赞线2公里而已,很近,不要门票。
三.易县易水湖
南湖位于保定境内易县城西南 30 公里处,是 50 年代利用四周高耸的山势而修建的一座人工湖。水面面积 27 平方公里,最深处 48.5 米,国标二级水质标准。湖的南侧与狼牙山相连,北侧是紫荆关,西侧是海拔高达 1283 米的五峰寨,东侧是九龙山。
南湖锁住易水河上游水流汇集成湖,水质清澈纯净。南湖周围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自 20 世纪 90 年代这里开辟为旅游风景区以来,因与漓江风光相媲美,被称为 “ 北方小桂林 ” 。
南湖旅游区的特点是山水相间,具有南国风情。南湖 “ 小桂林 ” 坐落在南湖湖畔,藤萝倒挂的悬崖峭壁,勾划出南国风光的桂林山水画,山上有仙人洞、仙人桥、仙人渠、王子帽等景点,留下了七仙度国舅的美丽传说。游客留下佳句称:七仙到此度国舅,南湖山水小桂林,欲知此处风景美,何必千里下江南。
南湖由于山峰阻隔,广阔的湖面被划分成南、北两大部分,整个湖面呈凹字形。湖中碧波荡漾,可泛舟戏水,可潜水畅游,可放钩垂钓,可乘船观景。
荡起双桨沿湖面东行,可看到东侧的九龙山上怪石林立。从远处望去,山顶形似大门,门旁有巨石,状如石狮,当地群众称为 “ 狮子看门 ” 。此外,有的山石如仙人对弈,有的像石壶、石碗。
湖的西部有 “ 二凤迎面 ” 的凤凰山,山形似凤凰展翅,山顶上有一株翠柏像一只小凤凰蹲立,形成小凤凰蹲在大凤凰背上的奇特景观。湖的西北侧是五峰寨,那里经常有一条白色彩带似的迷雾从低处冉冉升起,将 5 个峰顶团团围住,久久不散,增添了神秘感。由五峰寨伸向湖边的五条支脉,如虎虎有生气的 5 条巨龙。
与南湖大坝遥遥相对,把南湖分割成块的中间半岛,是南湖的心脏,也是南湖秀丽景色的中心。半岛由大难坨、单寨、双寨、麒麟山等 5 个主要山峰组成,这 5 个山峰如同众星捧月,把最高峰威王山围在中间,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在远离大坝的西部,由于山石长 期受风雨侵蚀,山峰似斧劈刀削,又似精雕细刻,真可谓千姿百态。如在麒麟山巨壁峭岩上的几尊形似罗汉的石像,或盘膝,或默立,如静如动,形象逼真。另外三个峰尖,像三个巨人挨坐在那里,一个戴太子盔,一个戴扎巾盔,一个戴帅盔,就连穿着都是那样整齐。
半岛的起端距离大坝最近,这里三面临水,由于北面水大,南面水小,湖水倒流,景色壮观。从这里顺南岛湖面西行,山清水秀,环境优雅安静,过去庙宇甚多。在半岛前沿脚下曾有摩岩寺,寺前是一座圆形小弧山,寺左侧有一石门,人称 “ 龙门 ” ,龙门里有龙潭,水清见底。
站在半岛摩岩寺遗址前的小山上,隔湖可清楚地望见东山上的 “ 南寨山倒影 ” 。南寨山临湖矗立,陡峭的悬崖峭壁,令人叹为观止。位于山腰上的仙人洞府,周围藤萝倒挂,株帘玉翠,奇花异草,美不胜收。
南湖云海烟波,水面广阔,当夕阳西下,晚霞照在湖中,湖光山色,佛光返照,为南湖一大景观。此外南湖还有凤凰山、李密山等景点。
景区设有两个旅游码头,占地 70 亩的停车场和有南湖风格的餐饮接待设施。可以有组织地开展划船、野外生存等体育旅游项目。
美丽的南湖风景区,景色可饮,秀色可餐,游客至此,可以划船、垂钓、游泳,还可以自捕、自食南湖鱼虾,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体味北方水乡风情。
保定--满城--京赞线到易县县城--在易县上G112--过清西陵--小龙华--在大龙华下道,在路左。不清楚时可随时打听,出游记得常打听路,没坏处。 还 距保定市大概90--100公里吧(本人没走大路算过,走近路是72公里)另外一条是:保定--大王店--易县--G112--大龙华--易水湖
四.易县清西陵
易县清西陵清西陵简单介绍:【规模最大的雍正泰陵】、【嘉庆的陵称昌陵】、【工艺精巧的道光慕陵】、【崇陵是光绪的陵墓】。
清西陵有帝陵四座:泰陵、昌陵、慕陵、崇陵;后陵三座: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妃陵三座。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共葬有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以及王公、公主等76人。
跟去南湖的道走的一样,也是沿G112走,在梁格庄附近下路,走观陵路可把整个陵区观赏。看完光绪墓,继续西行可到望龙水库。
五.易县望龙水库
易县的一座小型水库,水库四周现在已经是富人区,别墅区了。在清西陵光绪墓上面2公里。到了清西陵基本就到望龙湖了,可以顺带看一眼。
路线:请参考清西陵路线,路况好。
六.易县后山奶奶和马头水库
洪崖山景区,以“后土皇帝庙”和秀美的自然风光为众多的善男信女和附近十多个省市的人士所熟知。“后土皇帝庙”俗称奶奶庙、后山庙,供奉“承天效法后土皇帝”。据现存碑刻记载,此庙始建于东汉初期。当年王莽带兵追杀刘秀至洪崖山下,被后山奶奶所救。刘秀登基后敕建此庙。经过几代帝王和众多道教信徒的不断扩建,到建国前宫殿庙宇达50多间,是一处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群,有北方第一大庙之称。农历每月初一、十五都有人上山进香,以三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最多。1987年,后山庙被确定为开放的道教活动场所,十几年来,众多香客和当地村民自发筹 集资金,对宗教建筑进行了恢复整修,现已有各类庙宇建筑26座。重新开放后,年游客量在15万人以上。形成以体会道教文化气氛为主的旅游特点。
洪崖山山势险峻,松柏长青,山脚溪水环绕,马头神湖碧波荡漾,山顶恒年积雪。“洪崖积雪”为著名的古燕十景之一。
路线:洪崖山景区位于易县城北15公里处的流井乡马头村,沿京赞公路到李家坟路口为三级公路,其余为四级公路和乡间硬化路面。县城公共汽车通达流井乡政府。从京赞公路李家坟路口至山下停车场9.3公里。
注:马头水库便在后山脚下,路过的。
七.易县云蒙山
云蒙山云蒙山位于易县城西25千米处,因为山中常年云雾缭绕,细雨蒙蒙而得名,晨曦和薄暮时分,山上雾海茫茫,云封峭壁,颇为壮观,登临峰顶举目眺望,但见峰峦叠嶂,翠色横空,密林古树,林壑幽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站国时期,"云蒙叠翠"就被列入燕国十景之一。
著名的云蒙山风景区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倚紫荆关,东连清西陵,北接燕山,俯瞰华北,古代一直为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民族军事纷争的重要关隘。
云蒙山皇家森林公园,是云蒙山最为险峻壮观的区域,景区由四十一座雄奇险峻,连绵交错的山峰组成,其中北天门海拔 1125 米,是云蒙山最高峰。讲经台、鬼谷洞、神牛石等传说中的历史文化遗迹至今依稀可辨;百步峡、南北天门之艰险雄奇,可谓鬼斧神工,夺人心魄。景区内,植被丰茂,物种繁多,把云蒙山四时节令装点的各有特色,桃花、瀑布、红叶、冰雕,堪称云蒙四绝,“云蒙叠翠”为古易州八大景之一。
云蒙山庄乃云蒙山旅游的大本营,可全面提供住宿、餐饮、游泳、垂钓、登山探险等服务。请放松身心,走进云蒙山,走进大自然。
云蒙山位于易县城西 25 公里处,距泰陵8公里,因山中常年云雾缭绕,细雨蒙蒙而得名。晨曦和薄暮时分,山上雾海茫茫,云峰峭壁,颇为壮观。登临峰顶举目眺望,但见峰峦叠嶂,翠色横空,密林古树,林壑幽雅。早在战国时期, “ 云蒙叠翠 ” 就被列入燕国十景。
清乾隆年间,曾将云蒙山赐名为永宁山。因皇家陵寝清西陵就在永宁山下,作为陵寝护地,这里长年封禁,山高林密,森林植被较好。站在岭峰,眺望群山,有如绿色海洋,波翻浪滚。这里的野生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林木不下百余种,有杨、柳、榆、檀、花椒、槐、椿、五角枫、枣、山楂、核桃、红果等等,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林。另外,林中的袍子、黄羊、野兔、狐狸、土豹、狼等野兽出没,是一座天然的动物园囿。
云蒙山总面积 40 平方公里,由 77 道山峰、 33 道峡谷组成,顶峰海拔 1120 米。由于云蒙山地形复杂和季节的变化,四时皆有佳景。 “ 银丝沟 ” 是云蒙山 33 道峡谷中的一道,这里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观,深为游客称道。春季野桃花大显风采,在三月三赏桃花节期间,可以看到桃花三变的景观。早看桃花满山白,午看桃花满山红,晚看桃花满山彩。站在山下看桃花,花色粉中有白,登山看桃花,花色粉中含红,站在花中看桃花,白、粉、红三色分明。一片片白花似玉,一片片红花似火,芳香随着春风飘荡,古有 “ 云蒙桃花十里香 ” 之称。夏季的云蒙山,山清水秀,百鸟争鸣,万物腾 生。六月雨水绵绵时节,山峰上瀑布急流,浪花飞起百米之远,迎着瀑布攀崖直上,有惊无险,让人陶醉。秋季,满山的红叶,让云蒙山脱去山清水秀的轻装,各种草木的秋色汇集在一起,变成火焰闪闪的满山红。野果在这个时节全部成熟,酸的、甜的,各有风味。冬季,云蒙山变成千年沉睡的长龙,冰景在长达 2 公里的 “ 银丝沟 ” 内悄然出现。这时,游客将观赏到冰雕玉砌、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的天然云蒙山和大峡谷中的百米冰洞。进入谷内,一潭潭谷水热气腾腾,潭水的四周是各种姿态的天然冰雕,有的像人,有的像兽,奇形怪状,千姿百态,令人赏心悦目。
自东晋以来,云蒙山即是佛教和旅游胜地,历史上不少名人雅士曾隐居于此处的山水林泉之间,或涉足登临游览。原来这里曾建有许多庙堂和塔刹。有的溶洞既可观赏也可居住。如今,这里除南宋绍兴十四年(公元 1144 年)建于静觉寺的双塔仍傲然挺立外,其他庙堂建筑已大多无存。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云蒙山服务设施齐全,已成为一处理想的生态旅游胜地
门票:40元
此风景跟“望龙水库”一样,只要到了清西陵便算是到了云蒙山,都在一个地方一条线上呢。
八.易县管头龙门源头
易县独乐龙门源头也称漕河在狼牙山脚下,龙门水库西边,是龙门水库的源头,也称漕河。没走到源头但是水流湍急、清但不凉、当地水源丰富。距保定45公里,无人管不要门票,当地植被好。水下急流旋涡多,沙土多```游泳危险注意安全。适合爬山、烧烤、散心游。
九.易县的卧龙山
满城有卧龙山以山路文明,而易县的卧龙山则是清西陵的皇家园林,围着陵区转了一圈,仿佛一条长龙围住了陵寝,山下是嘉庆的昌陵。山下松柏遍地,不要门票。
路线:参考清西陵路线,在清西陵嘉庆墓旁。
十.易县白龙涧
白龙涧地处易县良岗镇川角村,属于太行山脉。万亩山地间蕴藏着数十道的山泉,溪水密布,清澈见底,终年不断。涧内植被茂密,覆盖率极高,绿树参天,鸟类资源丰富。且远离交通要道,人迹罕至,是个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线路:保定-满城-保涞路-岭西下道奔良岗的这条战备路-猫尔岩村-良岗-川角-目的地---这条路最近,110公里
此景区没开发不要门票,进入白龙涧沟里道路崎岖难走,车辆放老乡家,步行50分钟便到。
十一.易县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北45公里处,因关城居于紫荆岭上而得名。关城东依万仞山,西据犀牛山,南有十八盘为险阻,北侧近有浮图关隘口门户,远有宣化、大同为藩篱,拒马河宽阔的河床横列于长城之北。中间一关雄踞,群险翼庇于外。峰叠岚矗,如屏如障,形势极其险要。为长城内三关(明代所置,
余为居庸关、倒马关)重镇之一。原关门上有“紫塞荆城”四字匾额,现已不见。紫荆关是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口之一,是长城千百座雄关险隘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雄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有关紫荆关最早的记载见于秦代《吕氏春秋》,时称“五阮关”,汉称“上谷关”,北魏为“子庄关”,隋、唐称“白壁关”,宋初为“金陂关”,到宋代中叶以后称“紫荆关”至今。相传城内外和关岭上到处遍布紫荆树,盛夏紫荆花盛开,香闻数十里,故“荆关紫气”被古人定为易州十大胜景之一。
秦汉时期的紫金关是一座土石混筑小城,后来历代虽有修建,但基本上沿袭旧制而没有什么拓展,直到明灭元后的洪武初年,太祖朱元璋批准了著名将领华云龙的建议,在对旧城改造的同时,筑紫荆关新城一座。新旧两城均以花岗石条石砌筑而成,用青砖封顶并砌筑垛口。洪武之后,经永乐、正统、景泰、弘治、嘉靖、万历、直到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都不断地对紫荆关进行了修筑和完善,使紫荆关成为今天的规模,成为我国北方较为完整的重要军事防御体系。
保定-大王店-保易路-易县-到了县城上了112国道(也可以从大王店上高速,从西陵下高速)一直向西走45公里上了十八盘便到。
十二.易县西施湖
易县西施湖在易县坡仓镇,走川里--坡仓--西施湖村便到,现代版的桃花源!
详细路线:保定-满城-保涞路-陀南-岭西-下道奔良岗-良岗-下了公路开车的方向左拐-坡仓----口子村--西施湖村 130公里
【保定附近自驾旅游景点有哪些】相关文章:
绵阳附近的旅游景点08-25
国庆旅游景点有哪些08-28
西安旅游景点有哪些08-29
山东旅游景点有哪些10-16
江西旅游景点有哪些10-29
秦皇岛旅游景点有哪些05-25
浙江旅游景点有哪些09-28
眉山附近的旅游景点(含攻略)10-17
北京旅游景点有哪些07-23
韩国留学有哪些旅游景点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