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年乡村旅游开发发展趋势解析
现如今,各个地方都非常重视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开发越来越多。这样既是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又是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素质,还能拉动整个消费经济的增长。那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乡村旅游开发发展趋势解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乡村旅游开发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高大上”还是“接地气”?
谁来规划?谁来设计?是外来的专业团队,还是本地的乡土人士?现在抓旅游,必然先要抓规划。但大部分的旅游规划设计都是表面的规划,并没有融入乡村,或者过于城市化而不够“接地气”。打造乡游就要融入这个地方的生活,了解研究这里究竟有什么精髓、有什么文化,仅靠介绍和走马观花不能解决问题。
误区二:“整齐划一”还是“道法自然”?
现在到一些乡村,我们发现,有的建设得整齐划一,路是直的,地是平的,建筑的造型风格和色彩都是一样的。这样看起来似乎气势恢宏,可实际上却极不协调,与大自然不协调,与农村本味不协调。对于看惯了城市整齐划一的市民来说,再来农村看同样的复制品,又有什么意义呢?与其这样,不如依着乡村的小路、山水,依路依山依水而建,各家有各家的味道,岂不是一幅极好的乡村图画。
误区三:主题、内容同质化
前我国大部分的乡村旅游或休闲农业都基本呈现同质化的问题。比如关于花海,除了规模不一样外,其它可能大抵相同。再比如农家乐的问题,几乎就是简单的餐饮,再加上棋类、钓鱼,就没有其它的内容了。观光、体验方面也几乎是雷同的,不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农业和文化。
误区四:传统文化挖掘缺乏深度
现在玩乡村旅游的,都开始注重文化的打造。特别注意挖掘本地古老的历史传说、名人、文物等等,试图以文化的魅力来吸引游客。然而在文化挖掘方面,却又存在浅显、雷同的现象,使得一些文化缺乏生命力,激不起人们兴趣。实际上,在乡村文化上,除了历史传说与名人文物之外,还要多挖掘一些关于餐饮、农耕、田园等方面的文化文明。
误区五:乡村文化没有真正重视“人”
乡村文化的提升,一定有赖于文化环境、氛围的打造,既要提升本土人才,还要吸引外地人才。乡村旅游要想从文化入手,就得营造吸引文化人才的环境,吸引那些对乡村充满激情的人才来玩、来生活、来休闲、来创作,让他们有找到家的感觉。
误区六:缺乏对现代文化的培育与开发
一提到旅游文化打造,一般就注重传统文化挖掘,试图寻找历史的内涵。然而对于一个地方来说,不可能都有独特魅力的历史传统。实际上,如果能够在现代文化娱乐体系方面下功夫,也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这个方面,就要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的各种文化人才,比如诗书画唱舞文等各个方面,比如乡村学校的老师、学生,还有广大的村民,让他们都来成为现代文化发展的主体。作为景区的乡村,就要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关制度、政策,让这些人才可以充分施展。如果培育的好,岂不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误区七:村民参与的深度不够
群众才是最有思想的,因为他们最爱自己的家乡,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许多乡村旅游是外来投资打造,就是建了几个农庄,或者打造一些娱乐设施,与老百姓似乎没有多大关系。村民与乡游融合不到一起去,也就无法形成统一的乡村内涵。只有真正让农民融入到景区、参与到景区,他们才会珍惜,野菜有主人翁的意识,这样才能形成最美的风景。
误区八:乡村原味气息不够
乡村的原味不只是自然风光,更要融入乡村的生产、生活,乡村的淳朴风俗,以及乡村的社会治理方式。尤其是传统的治理方式,宗族、家族,包括今天的村民自治、村规民约等等。这些原味是要结合乡村的现实,不要刻意去打造,从而形成一个原汁原味的乡村图画。
误区九:乡愁的传播在哪里?
乡村旅游,怎么进行传播?传播什么东西?当今时代,传统媒体、新型媒体都有着不同的优势,尤其新型媒体更为快捷、直接,鲜明的构图、视频,很能撞击游客的冲动。但是这里主要传播的是宏达的美景,以及好玩好吃的东西,往往一闪而过,难以激荡人们内心深处的心境。那么,真正让人安放心灵、追求恬静的乡愁及乡村意境,又该如何传播?该如何展现?少有人去研究去思考。
误区十:忽视对软环境的治理
地方抓旅游,往往注重硬环境的建设,却忽视软环境的治理。比如宰客、服务差,这些在大景区的通病,也在本应淳朴的乡村旅游中出现,这就大煞风景了,使人感觉不到这是在乡村了,从而失去了乡村旅游的独特价值。
现在人们的旅游更注重体验,不只是有看的、吃的、玩的,更要能融入这个地方。怎么融入,就是要最美的风景、最淳朴的人们、最动人心的文化、最好的服务、最优质的产品。作为自助游最多的乡村旅游,更应该用心打造。
旅游化乡村生活的“五点思考”
乡村旅游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然后才是一种旅游方式。旅游化的乡村生活,不是简单地回到以前,而是有选择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喜好、审美情趣,形成旅游休闲形态的乡村品质生活,这样的乡村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最终实现居住空间舒适化,生活空间缤纷化,工作空间人性化,情感空间温馨化,换句话说就是家园、乐园、梦园和暖园。
旅游化的乡村生活是全域旅游的乡村版,是有别于城市的一种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乡村生活旅游化的实践其实一直都在进行,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代:
第一代是“农家乐”乡村旅游,
第二代是以民俗村、古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
第三代是乡村度假,
第四代将是乡村生活,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终极追求的形态和阶段,这将是居住和旅游一体,生活和工作无间的生命状态。
思考一:民宿应以乡村生活为根本
东方式民宿缘起日本和中国台湾,被大陆发掘后,民宿热在内地渐起。民宿在外在形式上,是一个包括吃住行工作情感的行为系统,在本质上是精神相对稳定、心灵有所安放和寄托的状态。民宿的重点在“民”,这里的“民”特指乡民,从乡村生活的角度塑造民宿是根本原则。比如舟山嵊泗的偏远渔村很富有渔味,现有的建筑空间看似无序凌乱,实则就是渔民们生活过程中点点滴滴情感的累积,是当地渔村生活与劳作方式的外化体现。
思考二:乡村类特色小镇的乡音不改
乡村类特色小镇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完整要素的生活化空间”,产业功能为乡村生活服务,如此,既有的大农业、传统手工业、创意的乡村文化产业,都是增强乡村生活舒适性和吸引力、复兴乡村的有力支撑。
思考三:乡村小资源的聚沙成塔
开发乡村旅游,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外,众多的山水花木、老屋街巷、民俗非遗、纵横阡陌和最重要的朴素乡民,都是乡村旅游的星星之火,可称之为“小 资源”。这些小资源在营造、强化、保持乡村环境方面意义重大,它们所构成的乡村基本面是“高大上”的点线状资源无法取代的。
思考四:融合乡愁的设计理念
城市中的人们追求速度和效率,快节奏的生活充满了压力感,而屋子只是能够带来安全感的巣;乡村则比较注重人与自然、生态及文化的共融,创造诗一般的生活空间。乡村旅游的设计要本着不同于城市的设计理念,融入游人的思乡情意,注重人本身落叶归根的情感,拉近他们与乡村的距离,带来归家的感觉,给他们不同于城市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交流,最宝贵的始终是人们对乡村发自内心的、几十年沉淀的真情实感。
思考五:关怀人性的温暖体验
乡村旅游满足人性的本真需要,让人产生温润软糯的情感体验。乡村人文对个体的无缝浸润和多维包容,包括人居、人性、人际、人神、人天,暂统称为“五人”要素,具体就是乡民与民居、村落、山水、田园等实体产生的居住、交往、互助、劳作、守序、崇文、依赖等关系与情感,这正是乡村生活最大的吸引之所在。
乡村旅游“七大模式探索”
现在,有了以旅游产业带动整个乡村经济发展的理念,可通过乡村旅游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全域旅游的视角下,要了解乡村的特色资源、区位环境、交通,让乡村经济有发展模式可引导。
模式一:城市依托型
环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环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脱胎于“环城游憩带”理论。根据环城游憩带理论,旅游渐渐成为环城市乡村的主要功能之一,依托于城市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在环城市区域已经发展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环城市乡村旅游圈。
模式二:景区依托型
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成熟景区巨大的地核吸引力为区域旅游在资源和市场方面带来发展契机,周边的乡村地区借助这一优势,往往成为乡村旅游优先发展区。鉴于景区周边乡村发展旅游业时受景区影响较大,我们将此类旅游发展归类为景区依托型。
模式三:产业依托型
特色庄园旅游发展模式
特色庄园模式以产业化程度极高的优势农业为依托,通过拓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等功能,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组合,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促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特色庄园模式适用于农业产业规模效益显著的地区,以特色农业的大地景观、加工工艺和产品体验作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休闲、体验等旅游产品,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产业延伸,产生强大的产业经济协同效益。
模式四:历史文化依托型
古村古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古村古镇旅游是当前国内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乡村旅游体系中一个比较独特的类型,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遗迹等特点受到游客的喜爱。但是,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传承与商业化的博弈等,也给景区发展带来了诸多限制。因此,古村古镇旅游要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既最大限度保持历史文化面貌,又能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旅游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
模式五:民俗依托型
乡村文化活化与社区发展模式
随着民俗旅游的蓬勃发展,民俗文化在旅游当中受到了冲击,甚至消亡,面对民俗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面对当地居民与旅游经济的博弈,民俗依托型乡村旅游未来应该如何发展?如何实现利益共享,寻找发展平衡点对于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模式六:创意主导型
传统民间艺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民间艺术是区域大众生活的体现和特征,主要包括微雕、陶瓷、布艺、木艺、果核雕刻、刺绣、毛绒、皮影、泥塑、紫砂、蜡艺、文房四宝、书画、铜艺、装饰品、漆器等,代表了一个民族和地方的文化特征,具有区域的独特性。正因为民间艺术的这一特性,逐渐成为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传统艺术创新,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体验,更加强化了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
模式七:科技依托型
科技引导现代乡村旅游发展
当代科技在生活生产中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荷兰、新加坡、日本等地的科技引导的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为我国的乡村旅游指出了新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启动的国家科技园区建设,促进了我国一批科技园区建设,也将加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科技引导的,展现农业风貌,形成集教育、体验、观光、展示为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业,成为我国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乡村旅游开发发展趋势解析】相关文章:
英式乡村庭院风格解析12-29
乡村旅游发展意义06-28
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及模式04-10
美丽乡村旅游规划设计09-02
国内优秀乡村旅游农家乐经典案例分析04-12
武术礼仪解析07-23
武术分类解析12-05
holiday的词汇解析06-11
演讲的技巧解析04-19
客户关系管理的发展趋势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