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点:气与血的关系
气血,中医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气与血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源于水谷精微,经肺、脾、肾等脏器的功能活动而化生。气属阳,以推动、温煦功能为主;血属阴,以营养、滋润功能为主。气与血之间的关系,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1、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气能生血,是指血的`组成及其化生过程,均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营气和津液,是血的主要组成部分,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从摄人的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气,从水谷精气转化成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赤色的血,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另外,精可以转化为血,亦需气的作用,因此说,气能生血。气旺,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弱,甚则可导致血虚。故临床治疗血虚病证时,常于补血药中,配以补气药物以提高疗效,就是"气能生血"理论在临床的具体应用。
(2)气能行血血的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的疏泄条达。由此可见,血是在心、肺、肝三脏之气的协同作用下,运行不息,而流布于全身。故临床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时,常分别配合降气、理气或补气等药物。
(3)气能摄血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使血液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逸出脉外。如果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则可以导致各种出血病证,称为"气不摄血"。治疗时,必须用补气摄血的方法,以达止血的目的。
2、血为气之母脾
血为气之母,是指血是气的载体,并给气为以充分的营养,概括为血能载气和血能生气。由于气的活力很强,易于逸脱,所以气必须依 附于血和津液,方能存在于体内,气不能离开 血液而自行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则浮散无 根而发生气脱。因此,血虚者,可以进一步引 起气虚;血脱者,气亦随脱。在治疗大出血时,往往采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亦在于此。
【执业药师考点:气与血的关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