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物流企业劳动力成本高的应对方法
纵观整个物流行业,劳动力成本是物流行业诸多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大的可控成本。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物流企业劳动力成本高的应对方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优化劳动力管理,控制劳动力成本,成为物流企业刻不容缓的话题。
报告在对有效问卷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行政监管环境、税收负担状况、道路通行环境、企业用工环境、用地负担环境、投融资环境和国际物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归纳了企业诉求,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调查显示,近三年阻碍物流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主要因素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劳动力成本高、税负较高、用地成本高。排名前十的依次是劳动力成本高、税负较高、用地成本高、专业性人才缺乏、市场恶性竞争、企业融资难、车辆通行难、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行政审批和许可、劳动力短缺。
对于2017年企业业务增长率的预期目标,56.4%的企业预期平稳增长,21.8%的企业预期基本持平,15.4%的企业预期快速增长,还有2.6%的企业预期实现高速增长。总体来看,物流企业对未来发展预期向好,行业普遍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重点物流企业平均利润率为8.1%
在物流领域一直流传这样一个段子:相同货物从北京运到广州的运费比中国运到美国还高。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上述案例的真实性待考,但物流成本高企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调查显示,百家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相比总体呈现缓中有增态势,58.3%的企业收入增长超过5%,24.7%的企业收入增长超过20%;企业成本保持稳步增长,25%的企业成本与上年基本持平,56.6%的企业成本增长超过5%,22.4%的企业成本增长超过20%;企业利润增长幅度慢于收入和成本,32%的企业利润增长基本持平,29.3%的企业利润增长在5%~20%,14.7%的企业利润增长超过20%,还有24%的企业利润出现下降,6.7%的企业利润下降超过20%。
2016年百家重点物流企业平均利润率为8.1%。37.3%的企业利润率在0~5%之间,15.7%的企业利润率在5%~10%之间,16.9%的企业利润率为10%~20%,3.6%的企业利润率在20%以上,还有14.4%的企业利润率为负,处于亏损状态。
税收负担超过企业净利润水平
调查显示,30%的重点物流企业反映税收负担增加。被调查企业2016年缴纳各项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3%,占企业净利润的119.8%,税收负担超过企业净利润水平,企业税负依然较重。
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全面实施。调查显示,换算成营业税体制,重点企业缴纳增值税平均增加13.2%,其中运输型企业中的公路货运企业交通运输业务缴纳增值税平均增长76.2%,虽较上年增幅有所下降,但总体增长仍处于较高水平。原因在于通行费抵扣减税效应不足、进项抵扣不足问题没有缓解,「营改增」财政补贴政策不可复制、不能延续等。
报告中建议,将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收费公路统一适用6%的税率抵扣进项。对于政府还贷高速公路也统一按照6%的税率抵扣。建设全国统一的收费公路通行费发票服务平台,实现全国公路通行费电子发票抵扣。物流企业外包公路运输业务,为个体运输业户集中采购运输过程中所需的燃油费、通行费所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纳入物流企业进项抵扣。将交通运输服务税率调整为6%,与物流辅助服务的税率相同,同时取消现有补贴政策。
企业用工环境有趋紧趋势
调查显示,对于物流企业用工环境,38.2%的重点企业反映趋紧,32.6%的企业反映好转,29.2%的企业反映没有变化。总体来看,企业用工环境有趋紧趋势。
调查显示,2016年人力成本占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19%,是企业重要的成本支出之一。与上年相比,45.1%的企业反映变化不大,45%的企业反映增长,人力成本支出总体呈上升趋势。企业「五险一金」占人力成本的比例平均为24.3%,接近企业人力成本的四分之一。
与往年相比,企业招聘操作型员工,39.1%的企业反映难度一般,36.7%的企业反映有难度。企业招聘管理型员工,51.1%的企业反映难度一般,32.9%的企业反映有难度。企业招聘员工难度在逐年增大。企业操作型员工流失程度,57.8%的企业反映一般,28.9%的企业反映严重。企业管理型员工流程程度,60%的企业反映一般,28.2%的企业反映无影响。企业员工特别是操作型员工流失现象日益普遍。
报告中建议,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逐步放开学科教育和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深入企业,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让学科教育加强实践驱动,深入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行业协会等专业培训机构开展专业化职业资格培训及认证,提高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降低社保负担水平,对于高端物流人才给予人才落户等优惠政策。
获取物流用地难度变化不大
调查显示,61.3%的重点企业认为获取物流用地难度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25.3%的企业认为获取物流用地更加困难。反映到用地价格上,49.2%的企业认为变化不大,49.2%的企业认为价格有所增长或大幅增长。
从仓储货物吞吐量看,46.1%的企业认为有所增长或大幅增长,33.3%的企业认为变化不大。从仓库平均租金看,64.9%的企业认为变化不大,26.3%的企业认为有所增长。
目前,全国土地资源较为紧缺,尤其是物流用地获取难。主要原因是物流用地属于基础设施用地,投资额度大、回收周期长、社会外部效应大,导致新增物流用地很难纳入城市规划并获得指标。物流用地指标难以获取,即使获得物流用地指标,也存在税收贡献、投资强度等具体约束。随着各地城市扩容改造,存量物流用地受拆迁影响加速缩减,新增和置换物流用地越来越向城市郊区甚至其他城市转移。
促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十个建议
一、构建高效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运用系统思想和理念,对运输、仓储、快递、配送、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等功能系统进行完善和优化。重视宏微观物流系统内各要素的组织和重组,使之相互联系与协调。通过整体优化,提高组织化程度,发挥整体效能,获取整体效益。抓好物流功能、企业内物流、企业间物流、区域物流、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人力资源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整合。加强铁路、机场、港口、码头、航道、货运枢纽、货运场站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公共仓库等节点建设。
二、促进物流业和产业联动发展
充分发挥物流业在各次产业的采购、生产、销售、配送以及供应链建设中的强有力支撑作用。加快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结合制造业改造提升、转型升级和由大变强的战略需要,加快与制造相配套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制造和物流的高效协同联动;加快物流业与农业互动发展。着力建设高度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的农村物流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支持物流企业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延伸服务网络,构建质优价廉产品流入、特色农产品流出的快捷渠道。紧紧抓住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物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围绕以B2B、B2C、C2C、O2O、C2B、跨境交易、移动终端、社交网络、直播电商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物流需求,完善相应的电子商务物流网络布局,构建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合作共赢的模式,促进物流和电子商务相互延伸和良性互动;推动物流业与商贸、产业集群等互动发展。在重要商贸区域、重点专业市场、产业集群区,大力发展集展示、交易、仓储、流通加工、运输、配送、信息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平台,建立以物流配送中心和高效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的“电子商务+物流”基地。鼓励发展开放的第三方大宗商品电商物流服务平台,集约化利用资金、物流、信息等资源,提高流通效率。鼓励物流企业整合社会资源,打通大宗商品线上交易瓶颈,实现线上交易、线上融资、线下仓储、加工、配送的有机结合。支持传统大宗商品流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成为新型流通主体。
三、优化物流产业组织结构
鼓励优势物流企业加强联合和兼并重组,培育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现代化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物流企业与中小物流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实施提升服务能力、质量、专业化水平和特色化的兼并重组。鼓励区域内、区域间物流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总部物流企业与加盟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业务协同为基础,治理结构完善为前提,实现一体化运作。鼓励国有和民营物流企业间兼并重组。支持国有物流企业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业务重组和优化治理结构。推动国有物流企业战略性重组,支持国有物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鼓励民营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物流企业的改制重组。鼓励行业外社会资本进入,鼓励生产、流通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合重组。
四、完善物流市场体系
推进物流市场化改革,健全物流市场规则,完善物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消除地区和部门壁垒,加快推动形成“统一开放、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物流大市场。完善公路、水路、铁路、航空、货运代理、仓储、邮政、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基础性物流市场,加快培育和发展快递、配送、多式联运、供应链物流服务、一体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平台型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等新兴物流市场。加强城市群物流、特大城市物流、大城市物流、中小城市物流等城市物流市场建设,加快县域物流、乡镇物流、乡村物流等农村物流市场建设。加强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工、纺织、医药、烟草、煤炭、危险品、特种货品、农产品等行业物流服务市场建设,加快小商品、大宗商品、快速消费品等综合性物流市场建设。
五、推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
加强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耦合,提升物流业服务地区经济的能力,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从“大市场、大物流”和“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角度,将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纳入地区经济规划,推动区域间物流通道、区域内物流网络、城市群物流、地区物流节点、集聚区“物流带”的建设。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物流网络相对完善的基础上提升等级、质量和效率,中西部地区加快扩大物流网络规模以及提高承接东部地区物流服务转移的能力,完善中西部地区物流网络,特别是加强西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京津冀地区和长江经济带要加强交通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进区域物流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城市物流体系,注重农村物流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逐步形成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互促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格局。
六、加快构建全球物流服务体系
把握全球化趋势和服务国家全球战略大局,加快物流国际化步伐,构建与周边国家、世界其他国家有效衔接的物流网络。支持优势物流企业加强联合,共同开发周边国家物流市场。支持优势物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联合、兼并和重组周边、欧美、新兴市场等国家的物流企业,构筑对外国际物流网络,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契机,加快构筑连接世界的全球物流通道,增强全球连接能力,构建全球物流服务体系。
七、加快先进物流技术应用与创新
积极发展物流先进技术装备系统。大力提高物流科技和信息化数智化水平,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地理信息系统、车载信息系统、物流优化和导航集成系统、智能分拣系统、自动包装、机器人、新能源汽车、3D打印、RFID、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推动物流高速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透明化进程。积极汲取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和运作模式,通过消化吸收实现推陈出新。
八、推动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
推动物流企业、生产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以及相关利益主体战略合作和业务协同,形成高效供应链合作,推动供应链全程电子化和可视化。支持物流企业构建整合的信息平台,加强供应链设计,系统规划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结构,推动供应链运作同步化、集成化和一体化,推动供应链资源集成和渠道融合,以最优供应链服务和更多增值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九、加强民生物流和应急物流建设
支持快递、配送企业与连锁商业机构、实体店、便民服务设施、社区服务组织、机关学校管理部门以及专业第三方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强社区服务点、综合服务站、体验店布局,大力开展代投代收点服务。支持网购商务自提点、自提柜和自提快件箱建设。加快建立完善的食品、药品物流可追溯体系,对于有温湿度要求的食品、药品的电子商务物流,构建全程冷链体系,确保食品药品的安全。
大力发展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应急物流体系,解决应急物资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等突出问题。
十、促进物流可持续发展
优化运输结构,发展绿色运输。加强铁路货运和水运建设,提升铁路和水运长距离大宗货物输送能力,降低公路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比重。大力发展甩挂运输,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物流车,加快使用低油耗货机,促进社会低碳交通选择;提高交通运输装备燃料效率,加强交通运输碳排放管理;鼓励制造、流通、物流企业联合开展共同配送,提高车辆满载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运输;推广多式联运,提高运输的组织化程度,减少迂回运输。
发展绿色存储。优化仓库布局,推广节能型绿色仓库,建设低碳零碳物流园区,采用先进的保质保鲜技术,降低各类仓储损耗。
发展绿色包装。本着“少耗材,可再用,可回收和可循环”的原则,鼓励企业简化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减轻资源消耗。引导包装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实行环境标志制度,使用“绿色标志”“再生标志”。利用托盘、集装箱、周转箱等包装方式,推动包装的重复使用、再生使用。开发可分解、降解的包装材料,降低环境污染。
发展绿色流通加工。推动专业化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
发展废弃物物流和回收物流。加快建立一批回收物流中心,集中管理回收物品的运输、仓储、检测、维修、配送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加大废弃物处理设施的投资力度,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物流系统,实现废弃物的科学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实现无害化处理。
【物流企业劳动力成本高的应对方法】相关文章:
物流成本的管理方法有哪些10-26
企业有效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的要点11-14
企业物流管理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03-16
物流企业绩效管理的评价与方法12-15
物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方法11-03
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02-10
企业物流业务规划的分析方法有哪些12-09
中国流通成本为什么那么高09-11
酒店如何控制成本-酒店控制成本的方法03-29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分析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