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培训 百分网手机站

中西方混合家庭礼仪

时间:2017-06-13 17:42:00 礼仪培训 我要投稿

中西方混合家庭礼仪

  近年来,中西方混合家庭越来越多。因夫妻双方的成长环境、礼俗等都存在差异,所以,组建家庭后出现摩擦、碰撞等在所难免。处理得当会很幸福,反之,便会走向破裂。混合婚姻家庭成败与否,礼仪因素不可忽视。

中西方混合家庭礼仪

  饮食

  中餐、西餐差别很大,适应筷子或刀叉也许并不难,难在实质内容。像北京烤鸭、涮羊肉、牛排、烤鱼等,中西方都喜欢,大体上不会有什么分歧,但中餐的炒菜,如熘肝尖、炒腰花等属于动物内脏的菜肴,恐怕西方人士,特别是美国人难以接受。而西餐中浓郁的奶酪味道,也不太合一些中国人的胃口。因此,下厨房操作或下馆子时,夫妻双方照顾彼此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很重要。北京电视台“非常夫妻”节目介绍过几个混合家庭,基本的经验是:中西餐轮流“坐庄”,在中国吃中餐,在西方则以西餐为主,在家里常常是中西合璧伙食。

  子女

  中西方抚养、教育子女的理念不同,常常会导致夫妻双方闹矛盾。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事无巨细,总爱包办、代替;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望子成龙心切。有时为了让孩子服从自己,还会态度粗暴;而西方家长则比较注意孩子天性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鼓励他们在父母面前讲出不同看法,甚至批评父母。孩子跌倒在地,父母会让他们自己爬起来,不像我们那样,心疼地将孩子抱起,又哄又安慰。还有,西方人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敢于让孩子冒险,如天寒地冻,让孩子到室外“雪浴”;鼓励孩子不过分依赖父母,教育他们要“先为自己着想”和“自力更生”。

  称呼

  西方有些国家的孩子可直呼父母的.名字,中国人肯定是不习惯的,难以接受。至于称呼丈夫(妻子)的父母,中国人的礼节是随着丈夫(妻子)来称呼“爸爸妈妈”。而西方多数国家,习惯称他们为“先生”或“夫人”,称其为“爸爸妈妈”者并不多见。在这种环境下,作为儿媳或女婿,如果仍按照中国传统礼仪,大胆称呼丈夫或妻子的父母为“爸爸妈妈”,老人肯定是高兴的。更进一步,如果在孝敬公婆或岳父母等方面,也能发扬我们中国人的好传统,老人难道会反对吗?反过来,如果来到中国,见到岳父母或公婆,也叫“爸爸妈妈”,也随着他(她)称呼舅舅、舅妈,姨妈、姨父等亲属,那肯定会获得好感,说不准会得到长辈的“红包”呢。

  老人

  中国父母大老远到美国投靠儿女,希望同儿子、媳妇或女儿、女婿及其子女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是中西方混合家庭,中国老人仍坚持自己的老礼儿,如要求儿媳或女婿事事侍奉,就可能碰壁。在美国,一般认为老人养老应到养老院去,或请保姆去做类似的事情。如果老人希望同子女住在一起,儿媳或女婿则可能明确表示反对,希望老人搬走,另觅住处,以免影响他们的小家庭。这种“驱赶”行为,在中国会被认为是“弃养”、“不孝”,而在美国却认为没有什么不正常。

  中西混合家庭中暴露的问题,是双方伦理、道德、文化观念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正视其差异,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互相适应对方,这样才能实现和谐美满。中西不同生活习俗,适应各自发展环境,并无优劣之分,未来将会互相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长期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