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答题技巧
在备考初级会计师考试的时候,没有比掌握答题技巧来的重要的事情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答题技巧解读,欢迎参考~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答题技巧解读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实务中,企业发出的存货既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又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物流转方式、企业管理要求、存货性质等情况,合理地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
如果企业选择实际成本法核算,则在存货发出时,要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方法中作出选择。下面就实际成本核算说明存货发出的计价。
(一)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1.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假定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方法特点:采用个别计价法,存货的成本计算比较合理、准确,但在存货收发频繁的情况下,工作量繁重,适用范围很小,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者制造的存货等,比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2.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以购入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这种方法强调一种观念:排序。就好像排队一样,谁在前,谁优先。
方法特点: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比较繁琐,存货收发业务比较多、而且单价不稳定时,工作量比较大。先购买的原材料,先发出去。在物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价格是不断往上升的,因为后面的价格一定高于先前购买的价格。那么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出的原材料价格偏低,所以发出的成本低,那么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当期利润就上升了;同时,后留下的存货由于价格是比较高的那部分,因此,企业存货成本高估了。反之,亦然。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方法特点:
优点:(1)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
缺点:(1)采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到月末才能计算出全月的加权平均单价,这显然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2)按照月末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库存材料价值,与现行成本相比,有比较大的差异。当物价呈现上升趋势时,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将低于现行成本;反之,当物价呈现下降趋势时,那么,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又将高于现行成本。
适用范围:(1)此方法适合各期存货成本变动不大的情况或者存货品种较少或收发次数较少,而且前后收入存货单位成本相差较大的企业使用。(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
4.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合计金额,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方法特点: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可以使企业管理层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是因为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工作量比较大,不适用于收发存货比较频繁的企业。
(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存货主要用于对外销售,构成销售成本。同时,还有可能自用,构成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但是所占比重很小。存货计价方法造成存货价值的差异对经营成果的影响主要通过销售成本发生作用。
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但采用这两种方法会使当期销售利润大于与当期实际进货成本配比得到的销售利润。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既不能与当期销售利润配比,又不能完全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损害了前后两个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个别计价法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工作繁重,成本较高,对大多数存货品种来说都不实用。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下,存货较接近于最近购货成本。因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销售成本偏低,使得利润虚计。
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一)科目设置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计划成本计价。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等。
“原材料”科目用于核算库存各种材料的收发与结存情况。按计划成本核算时,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采购”科目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期末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企业已入库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如为贷方余额,反映材料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注意:公式中不扣除本期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
本期发出材料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额=本期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如果企业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各期之间是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分摊本期的材料成本差异。年度终了,应对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核实调整。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
【提示】“材料成本差异”反映的是企业已入库的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注意入库与发出的方向是相反的。
(二)基本核算程序
第一步,采购时,按实际成本付款,计入“材料采购”账户借方。
借:材料采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第二步,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账户借方,“材料采购”账户贷方。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第三步,期末结转,验收入库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差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
贷:材料采购
或者第二、三步合并: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超支)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
第四步,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第五步,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答题技巧】相关文章:
初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基础》练习题06-29
资产评估师考试《经济法》答题技巧09-04
2017年初级统计师考试答题技巧09-22
2017年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答题技巧08-05
中考物理问答题答题技巧09-26
中考物理简答题的答题技巧09-17
中考历史简答题答题技巧09-22
中考数学解答题的答题策略与技巧05-12
中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技巧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