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可持续”的绩效管理
随着社会、环境与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西方主流企业中已逐渐引入可持续发展绩效管理(SPM)体系。可持续发展绩效管理与以往KPI主要不同在于:1 识别出社会、环境与经济等影响企业发展的驱动力;2 加入了相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配有相应的流程管理;3 将这套可持续发展指标与其他商业指标有机相连。
可持续发展绩效管理体系目前得到众多领先企业的一致认可,并得到大力推行。它的投资为企业长期运营主要带来了以下益处:
增加品牌价值,有利于行业形象、招聘人才等诸多方面。例如沃尔玛在采购上制定的道德化标准已成为业界标阡。通用电气在采用Ecomagiation这一绿色创想的投资战略后品牌价值估值已增加17%;增加消费者满意度并减少流失率,尤其对于食品、能源等与日常生活贴近的行业;更强的成本控制,例如DHL新加坡启用GoGreen绿色项目后燃油效率提升5%,机车空置率下降8%;宜家之前在英国所有门店消除塑料袋使用在30个月内就为公司节省了100万英镑;销售额增加,虽然绿色产品的创收额往往需要―段时间后才能体现;环境风险管理加强,这对于企业长期运营的好处不言而喻,也规避了长期存在各种风险的项目执行。
CFO是最佳人选?
随着可持续发展绩效管理体系的推行,CFO的职责正在日益扩大。过去企业中关于环境、社会及政府关系(ESG)的事务通常由社会责任部门或由投资者关系部门主导,CFO或财务部门介入不多或只是扮演一种支持角色。
目前,这种观念正在大大改变。多项机构调研表明,CFO因其财务技能和跨部门统管能力是企业中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最佳人选。原因如下:
CFO可以监管企业许多部门,其带领的财务部门也对各单元表现有所了解,这样的全局观可推动企业的规划支持所要达成的目标,包括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指标;CFO能更好地主导数据收集、分析、汇报等工作,使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在企业中更透明化、可视化,并可以使执行更有效、测量更精准、汇报更可信;CFO有权让可持续发展体系与商业发展指标相挂钩,从而使企业执行更好的决定,创造更多的价值;CFO能通过监管环境指标的报告,进一步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通常CFO也是董事会成员,也需要直接监管成本与风险控制。
如今CFO们的新挑战在于需要一方面利用惯常严格执行的测量与汇报体系,―方面结合对可持续发展举措的深入理解,使企业能够长期实现更多的股东价值。
采用的量化方法与框架
据调研显示,目前困扰大多数CFO的仍是对于可持续发展有效衡量方法与手段的缺失。由于每个企业行业不同,所面临的可持续化发展风险也不尽相同,业界较少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模型和统一汇报需求。因此,每个CFO需要根据企业特色来找到一种平衡,既不能因衡量要求过细过严而难于执行,也不能过于宽泛失去意义。同时,他们也需要为下属列出一系列必要的指示,以及其他理想指标。
国际领先机构已对此命题做出许多研究,形成了一些业界框架。对于中国相对起步较晚的企业,也值得在管理中借鉴。
世界银行各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IFC)于2012年更新了关于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列出了8项指标需要维护,供全球企业参考。
环境与社会风险:针对企业面临的相关政策合规、管理系统、应急预案、监管审查制度等;雇工工作条件;能耗和污染防治:针对所采用能源、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等;社区健康和治安;土地征用:针对某些项目对土地使用上的对当地环境的危害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与自然资源管理;士著人群保护;文化遗产保护。
高盛投资银行也根据联合国的要求,针对企业,结合环境指标、行业特性与收益增长提出了领先的GS Sustain框架工具,用以衡量企业的管理品质。这套框架的衡量指标包括企业监管、雇员、股东、环境、行业特性等给企业进行评选,对标跟踪全球众多企业,决出医药、食品、能源、矿业、媒体等大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中游企业和落后企业。
另外,从企业投资决策上看,西方大多数企业仍采用EVA方法来衡量,因为EVA相对而言是一个考虑了运营与财务资产的利用率的全面指标。如令耶鲁大学正在进行最新的研究,推出TKUE EVA指标,更好地结合环境因素对于投资的考虑。中国许多企业也正逐渐向新型的绩效管理和财务衡量体系转型,这需要CFO们在投资与管理中加入越来越多对于可持续因素的考量。
虽然对于具体采用何种指标与体系,各企业见仁见智,但越来越多的500强企业已开始将以下指标纳入年度报告,给予披露,对于中国公司来说,这些也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针对未来大气改变或重大技术升级的投资预算;生命成本计算:即考虑资产的有限使用年限;可持续发展报告;对于政策的合规报告;关于碳的预算及会计处理;碳排放计算;关于环境与社会指标KPI的考量;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与财务指标之间的计算关系与系统相关度。
2005年,陶氏化学就不再单独发布环境指标的报告,而是将其纳入正式的公司年报,涵盖了财务、环境及社会三重指际,提出所谓的‘三重底线’。
需要进一步关注的举措
除了在企业管理中纳入可持续发展指标外,如今企业在战略性的并购投资上也对ESG方面加大了关注,尤其是所收购资产在环境方面的长期影响往往会改变交易结构与投资回报预算。
对于收购方来说,需要进行环境尽职调查,将股东、监管机构、供应商、顾客、合作伙伴、雇员及公众等方面都纳入研究对象。采用这样的全局观及对于资产做整体生命周期的考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未来关于环境的政策要求将越来越严格,从而为此付出的合规成本也势必越来越高。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更是如此,为了避免日后诸如产品召回或行业技术更新换代所招致的巨额成本与口碑代价,应尽早在资本预算规划时加入可持续指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交易中许多重要信息的获得及衡量并非来自于商业伙伴,而是来自当地政府、供应商甚至是竞争对手这样一些非传统意义的对象。对于跨国并购更需要对当地资产的这些外部信息做出深入的了解和前瞻性的把握。否则,交易后再实施改变的成本往往更大,列买方来说风险也更大。
中国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加大了对环境的投资,至2020年每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要下降40%~45%。为了大幅增加再生能源的普及使用率,政府持续出台税收优惠及其他补贴手段。就目前中国的环境发展状况来说,可持续发展纳入各个企业的发展规划与实施已是刻不容缓。
【论“可持续”的绩效管理】相关文章:
什么是可持续会计09-11
绩效管理流程是怎样的-绩效管理的管理流程06-01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灵魂10-08
集团品牌持续溢价的管理11-04
算清你的客户关系价值 创造可持续长期战略05-29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11-05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关系05-24
绩效管理的特性06-16
绩效管理经典案例08-27
绩效管理的核心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