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交通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作为交通依托, 不能只考虑运输功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道路景观设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作为城市对外的窗口应该受到重视。近年来中国各城市为了寻求发展, 招商引资,改善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 城市热点建设相继转移到城市道路上。同时,作为城市地块增值的必要因素。道路畅通与发展会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是吸引居民和企业的有效手段。可见, 道路对地块增值有很高的效应。道路景观需要的是科学的规划指导方法。尊重城市文脉的延续与“人性化”城市环境共存的设计手法。这是以现代社会生活和人为根本出发点, 注重并探寻人与环境有机共存的深层结构的城市环境更新整治方法。提升交通的功能。合理的道路景观规划会给在路上驾驶的司机好的视觉感受, 通过视觉的识别性和景观的秩序性给司机某种心理的提示, 体现生态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指导思想。
二、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1.尊重历史的原则。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 同时也要向前发展。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 不能照抄和翻版, 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和风格, 塑造新的形式, 创造新的形象。
2.保持整体性原则。保持整体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二是 从道路本身出发, 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 避免其成为片断的堆砌和拼凑。
3.连续性原则。一是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二是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
4.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要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 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破坏性的影响降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 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 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三、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1.道路线性设计。城市道路的平、纵、横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在道路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对交通畅通和交通安全的影响最大。一段时间以来, 很多人把绿化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优美的道路空间线形应是: 平、纵、横线性良好的配合, 线性平顺流畅, 行车舒适并富有安全感。
2.路面的设计。路面是人们步行与车辆通行的行为场所。无论是展现在图面上的,还是铺设在实际地面上的路面都能成为道路景观的基调。伴随着人们在路面上的行动将会感受带给身体的知觉。路面是各种构成道路要素中感觉最全的要素。路面具有的视觉效果是指给人们视觉上带来的快适性、赋予街道特征的主体性、沿街建筑群体地面给街道景观带来的整体性等等。
3.街景的设计。街景是道路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仅由道路设施来形成城市中街道景观的情况很少, 大多数情况是由沿街建筑物构成的景观, 也就是说建筑景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 沿街地区设置的各种设施也是构成街道景观特征的重要要素。道路景观是一种“和道路的交流” , 是与建筑景观不可分割的。
4.绿化设计。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是道路连续景观“线”的主要表现形式,构成了道路景观的基础。如果说道路的平、纵、横设计是景观设计的内涵, 那么绿化设计则是景观设计的外在体现。良好的绿化设计能调整道路使用者的心态, 减轻其行车的紧张状态, 消除视觉疲劳, 加强了行车的安全性。
5.节点设计。在城市街道网络中, 我们选择交叉点、桥、站前广场、停车场、地下出入口、隧道、步行天桥、路旁广场等作为节点, 因为它们在街道网络划分中具有像标点符号那样的效果, 具备形成街道景观的重要作用。它们不仅是眼睛可以看得见的形态,而且也是通过在街道空间移动中体验形成的印象, 它是作为街道空间节点被记忆的场所。但是, 并不一定因此而将他们作为在街道网络中显著的存在而设计的非常醒目。有些场所作为节点应该醒目, 有些设施在节点的空间中, 则要谨慎地控制其存在感。
四、步行道
步行道不同于城市其他道路。尤其在步行街的设计中, 理解步行者的特性是很必要的。“步行”是不依赖于任何工具和技术的最为基本的交通手段, 也是速度最慢的交通手段, 与沿街环境的接触也最为密切, 对步行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是最高的。
人行道虽然也包括公共空地, 但多数情况是通过街道的线性改良, 在人行道的宽幅内产生了节余空间的结果。如果在与沿道建筑物前面的空地进行一体化的处理, 就会形成融通性更高的休闲空间。由于旁边就是交通地带, 并不适合于长时间休息, 由于没有什么进深, 如果放置过多的街道设施和绿化也反而会变成难以利用的场所。这个空间主要是作为人们小憩的场所。设计中还要考虑绿化中的灯光效果, 使绿化不会在夜晚显得漆黑一片。而且种植密度要适中, 不影响两旁的建筑在人们观察视野范围内的景观, 在供行人休息、停留的小广场或道路局部放大处种植一些遮阴树, 这对夏季较为炎热的城市能够起到较好的降温作用。
五、景观设计中的空间与场
一个空间之所以能成为场所是因为它具有了独一无二的特色, 而这种特色正是场所独特魅力的所在。建筑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出符合人们社会、文化、心理需求的环境, 建筑的过程和手段只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手段, 也就是说, 只有物质的实体和空间表达了特定的文化、历史、人的活动, 并使之充满活力之时才能称之为场所。
从内涵和方法上来看, 场所理论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场所理论是以建筑及城市设计专业人员为主体, 借助于旁系学科, 分析不同建筑场所中的历史、文化、人的活动等因素, 探求新的城市与建筑设计的理论方法。狭义的场所理论即“行为场所”的概念以心理学及行为学家为主体, 研究具体的微观场所与行为之间的相应关系, 并且为广义的场所理论提供科学的基础。
场外景观环境的活动主体是人, 景观行为的构成侧重于考察、分析、理解人们日常活动的现象、行为、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侧重于人们行为的构成。首先是人类行为分析, 其次是人的行为的组织策划, 最后才是赋予人的行为以一定空间范围的布局。广义的景观, 由于尺度扩大化和材料的自然化,其空间性往往趋于淡化而难以明确限定。这也就是为什么除了“空间”, 我们还要大谈“场所”。事实上, 与景观行为对应的, 恰恰不是“空间”, 而是“场所”。所以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不在“空间构成”, 而是“行为策划”即“场”的构成。景观设计中的场所设计不仅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 同时也需要我们对与设计目标的人文, 历史环境加以考虑, 单一目的性的设计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场所的设计是人与环境间的思想性、伦理性关系的深层探讨。
【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和主要内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