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百分网手机站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评价知识点

时间:2017-06-21 08:55:08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评价知识点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教学评价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工作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多地是由课堂教学质量决定的。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一)诊断教学问题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确定得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得当,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讲清,也可以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存在

  的问题,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提供反馈信息

  教学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为教师判定教学状况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而且也可以为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提供直接的反馈信息。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及时获得有关教学过程各个方面的详细情况,发现自己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一般说来,肯定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否定的评价则可以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差距,发现错误及其“症结”之所在.以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症下药”,及时纠正。

  (三)调控教学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标准.从而左右学生学习的方向、学习的重点以及学习时间的分配,教师的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受到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约。如果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能够全面反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那么,教学评价发挥的导向作用就是积极的、有益的,就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否则,就有可能使教学活动偏离正确的方向。

  (四)检验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这些都必须通过教学评价加以检查和验证。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尤其是某一课程或某一段教程结束之后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可以作为证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水平的证据。同时,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可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一)根据评价在教学中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它包括各种通常所称的摸底考试,以查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1)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2)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3)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这种评价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促使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1)改进学生的学习;(2)为学生的学习定步;(3)强化学生的学习;(4)给教师提供反馈。总结性评价是指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总结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1)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2)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3)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4)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5)为制订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二)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相对性评价常以常模为参照点,把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与常模相比较,根据学生在该班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确定他的学习成绩在该班中是属于“优”、“中”,还是“差”。相对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它的缺点是不能明确表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表明他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特定的标准,对于个人的努力状况和进步的程度也不够重视。

  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它关心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能做什么或没掌握什么、不能做什么,宜用于升级考试、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它的缺点是不适用于甄选人才。

  四、教学评价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是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因为进行教学评价,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定。如果缺乏客观性,就会完全失去意义,还会提供虚假信息,导致错误的教学决策。

  贯彻客观性原则,首先要做到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其次要做到评价方法客观,不带偶然性。再次要做到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观性。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水平,并作为指导改进教学工作的依据。这就要求要以科学可靠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为工具,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公正严肃地进行评定。

  (二)发展性原则

  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评价应是鼓励师生、促进教学的手段,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三)整体性原则

  教学评价应树立全面观点,从教学工作的整体出发,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和评定,防止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整体。

  贯彻整体性原则,一是要评价标准全面,尽可能包括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各项内容:二是把握主次.区分轻重,整体性不等于平均化,要抓住主要矛盾,从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及环节上进行评价:三是要把分数评价、等级评价和语言评价结合起来,以求全面地、准确地接近客观实际。

  (四)指导性原则

  教学评价应在指出教师和学生的长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价者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前进。教学评价应经常给师生以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为教学指明方向和增添前进的动力。

  贯彻指导性原则,一是要明确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在于帮助师生改进学习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要信息反馈及时;三是要重视形成性评价,起到及时矫正的作用;四是分析指导要切合实际。

  五、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

  在宏观范围,教育评价涉及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在中观层面,包括教育队伍、办学条件、学校各项工作。微观层面则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小学教育活动中,学生发展评定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课程和教材评价是最主要的评价活动。此外,诊断学校中存在的特殊问题,评价教改实验,评估学校的总体表现也较为常见。

  (一)学生发展评定

  学生发展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评定学生要考虑许多方面。最基本的有学业成就、行为表现和身体状况三方面,即德育、智育和体育。学业成就不仅包括学生在知识领域的学习成绩,还包括技能和情感领域的学习表现。行为表现评价也就是操行评定,用以考察学生在道德品质行为处事上的优点与不足。操作评定应考察学生在伦理道德、品德修养和性格特点三方面的特征和表现。身体状况评价包括体质、体力、精力、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方面。

  (二)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进行授课评价时,首先要确定评价的标准,这个标准要明确、具体、相对独立,要能够全面衡量教学的各个方面。实施授课质量标准一般有以下方面:(1)教学目标完成情况,(2)学生的客堂参与,(3)内容安排,(4)教学方法,(5)语言表达,(6)教学原则。具体到每一个方面还应当具体化。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包括专家、同行、学生和自我评价。现代教育评价强调教师要增强自我评价意识,加强评价的形成性功能。在中小学教学实际中,多采用听课、评课的深入交流形式评价授课质量。不是局限于固定的评价指标,要能够者合具体的情况分析教学的特色和问题。对中小学教师来说,评课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因为评课是教学常规的一部分。

  (三)课程和教材评价

  课程和教材是教育评价中容易忽略的部分。事实上,课程是学校教学改革的基础,只有站在分析和评判教材的高度,才能使教学内容的安排更为合理。如果不从课程人手,教学改革很难深入。当我们评判学校教育重智轻能、批评教育质量不高时,可曾想到首先应该检讨的是课程和教材是否适当。在开展课程和教材评价时,教师的意见会备受重视,因为教师最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看法,以及教材处理上的困难所在。例如,在评价语文教材时,研究人员可以请教师就教材的内容、组织编排、练习活动、辅助材料、外观等方面进行评议。具体到每个方面,应给出评价标准。如内容的评价标准为:标准化自测题能够配合教学重点,深浅配置适当,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对于这些问题,教师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开展微观的课程或教材评价。如教学内容是否适当,是否考虑了农村?或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语文教材对听、说、读、写的要求是否得当;处理教材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总之,教师学遇到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评价的议题。

  六、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评价的关键是建立评价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判断目标的达成情况。

  (一)建立评价目标

  现代教育评价的总目标可概括成以下类别。

  1.与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评价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包括理解、知识、思考、技能及生活实践能力等。

  (2)情意目标。包括态度、鉴赏、兴趣、习惯、品德等。

  2.与学业成就间接相关的评价目标(1)学生的智能、性格倾向等。

  (2)学生的环境。包括家庭状况、交友情形、学校条件、学校管理、教师、课程、教材等。(3)身体的评价目标。包括身体和健康状况等。

  在小学教育实际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在短期内,不一定要经常、正规地开展综合评定,不一定要具体测评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对于全面发展内涵的正确把握。仍然会开阔教师的评价视野。实际的评价活动往往只针对总目标中的某个方面。如“学习态度”。在设计这一方面的评价指标时,首先要考虑学习态度应当从哪几个角度去考察,然后再具体分析这些内容的行为表现。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对学习态度设计了以下评价指标:“听”“想”“作业”。“听”可以从视线、神志、小动作三个方面去觉察;“想”从举手次数、发言质量、参加师生间和生生间讨论的时间三个方面去考察;“作业”从书写形式、完成任务时间和结果质量三方面去检查。这样的指标具体、可测、有前瞻性。

  (二)选择评价样本

  在进行实地评价时,对象和场所的选择也是关键。比如要开展全国小学生身体状况的评价,如何选样呢?选农村还是选城市,选南方还是选北方,选二年级还是六年级?这些问题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首先涉及的是评价样本的选择问题。一般来说,样本的选择取决于评价的范围和目的。如果只是某个市或某个县的评价活动,就要在相应的总体范围内选择所有代表性的学校。选择了学校后,还要在每一所学校里抽取有代表性的学生样本,如男女生比例应该适当。样本的代表性强不强取决于抽取方法,与样本量的大小并没有绝对关系。如果选择不得当,大样本并不一定好。如抽取了一个很大的小学生样本考察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其中主要是男生,则样本代表性不强。选样时,要考虑各种影响样本代表性的因素,让这些因素在样本中有所体现。抽样还要考虑可能性,必须在人力和财力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评价。

  (三)收集评价信息

  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主要有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以下简要介绍教师经常要使用的几种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

  1.观察,主要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以了解学生自然流露出的特点。成绩测验只能显示学习效果,但观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比如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以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信息。

  2.检查作业,包括检查学生的笔记、作业、日记和作文等作品。检查作业可以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有没有抄作业、写作业是否认真等课外学习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检查作业则是考察高层次思

  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3.考试。考试可以是口试或笔试,也可以是实践性测验。实践性测验有两大类。一种是完成实际课题,如语文课中的“采访”或写读书报告;另一种是现场表演或实际操作,用以考察音乐、体育、手工、珠算和劳动等方面的技能。

  4.家访。通过家访形式,教师与家长和学生交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学生课外学习环境和学习状况的了解,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

  5.轶事记录法,这一方法是观察法的延伸,是将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流露出的行为进行客观的记录。轶事记录法所记录的情境是一些典型行为,从中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基本特点,特别是性格与品德方面的特点。方法是在卡片上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如果能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地做一些轶事记录.在评价学生时就有了生动的素材。

  (四)报告评价结果

  重要的评价在工作结束阶段应写一个评价报告,内容可详可略。评价报告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内容:评价目标、时问、人员、方法、结果和建议。其实教师不一定要经常写这样的报告.但每个学期班主任都要给学生写评语。有的教师很善于用评语概括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尤为重视让学生增强自信,克服不足。但对于缺乏经验的教师,写评语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例如,从哪些方面考查学生?考查的方法是什么?都需要用心考虑。为了写好评语,教师首先要弄清楚教育目标,其次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并把观察到的表现记录下来。观察也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只有乐意观察才能收集到丰富的感性资料。一般来说,综合表现要包含下列内容:(1)学业成绩以及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品质和特点;(2)参加的课外活动以及个人兴趣及特长;(3)学业成绩以外的品质与技能。资料收集工作要围绕这些方面进行。

  七、当今教学评价的问题与发展

  教学评价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再加上教育本身也存在那样的问题,致使教育评价也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偏颇。

  (一)现存问题

  教学评价的应用以激励学生和改进教学为目标,但实际教学中,某些教师往往用测验一个尺度.从学业成绩一个方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这样不仅会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对教学改革形成阻力。当前教学评价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重知识轻能力

  尽管从理念上看,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实际上,即使在小学阶段,以考试为中心的现象也很普遍。测验命题死纠知识的细枝末节,忽略了记忆以外高层能力的评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死记硬背的学风。其后果是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影响了多元能力的发展.

  2.片面追求分数

  分数成为学习目标,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动机。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是为了获得外在奖励而激发出的学习动机,比如为了获得高分而努力学习。内在动机是因为喜欢、有兴趣或活动本身的原因而激发起的学习热情。考试使很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抑制了内在求知动机的发展。仅仅用测验分数评价学生,也容易挫伤困难学生的积极

  性。国外研究显示,那些比较聪明的学生在有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态度更为积极,而那些学习比较慢的学生在不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更积极有效。在小学低年级,分数对差生的不良影响尤为明显。

  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学业成绩往往是主要的评价标准。有些老师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当众批评学生,甚至羞辱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许多成年人在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时.不能忘怀的是老师的一次表扬或一个意想不到的鼓励;同时久久不能遗忘的是老师的蔑视或嘲讽。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学生考了高分,就被认为是好孩子,并获得奖励;而考得不好,就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难。考试压力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引起考试焦虑,危害儿童的心理健康。考试竞争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还会导致一些不良习惯的产生,如抄袭、说谎、攻击性过强等。

  4.制约教学改革

  由于测验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和控制作用,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测验观念和测验内容及方法的变革都难以行之有效。在不合理的考试制度下,一些好的教育思想、好的教材和教法无法在实践中推行的事情时有所见。如学校开展“喻快学习”教学改革,但评价时仍然盯着学生在传统测验中的得分高低,则改革必然受阻。因为改革意味着采取新措施,改革初期可能会对常规教学带来影响.不仅不能保证使学生取得更高的考分,有时还会因追求一些素质发展使学生的某些分数下降。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有一些学校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

  (二)发展和改革对策

  现代教育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评价的形成性功能;(2)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3)倡导自我评价;(4)尊重评价对象的感受。总之,评价不仅是为了鉴定、分等,而更要考虑实际教育效果,使被评者在评价过程中得以提高。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和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测验观念、内容和测验方法都要有相应的变革。近年来,我国小学采取了多种评价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了许多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

  1.从侧重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

  人类的.才智是多方面的,绝对不仅仅是学业成绩所能反映的。在具体的评价活动中,以测验成绩为主要或惟一的尺度,这样的评价模式就是一元评价。现代教育评价倡导多元评价思想,也就是从多视角,采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在多元评价思想下,教育关注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推行素质教育,在评价方法上就要求实现从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的转变。

  在进行多元评价时,要考虑学校是不是只注重考好分、能升学,而忽略了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小学教育不应该把小孩的头脑填得满满的,压得死死的,而要让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有丰富的发展空间。因此,对小学生怎么教,怎么要求,怎么测验,怎么评价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核心是应培养小学生哪些素质和能力。从教育理想上看,未来的教育应当让所有儿童都有能力学习,并帮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教育评价应有助于这些目标的实现。

  教师不仅要树立多元评价的思想。实践中还要注意下列问题:

  (1)重视高层次认知能力的考察。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应设计一些小课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完成,如新闻调查、科技报告等。实践性强的课题,能加强学生的以下能力: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安排筹划、总结报告、尝试学习以及从错误中学习等。在小学高年级,这样的实践和锻炼机会更是必不可少的。

  (2)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要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把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自学、

  课堂提问、作业、单元测验等活动中考察学生的学习表现。

  (3)注重对各种活动表现的检测。收集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如演讲、朗诵、书法、文体活动、智力竞赛中的表现等。

  (4)用多种方法收集评价信息。采用多种方法,从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如观察、家访、轶事记录法等.不要只着眼于测验。

  当前在一些小学推行的“个人档案”。就是一种典型的多元评价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师生共同收集与学生的表现和发展潜力有关的实际证据,比如学生的试卷、作品、小制作、活动表现、老师的观察记录等。这些信息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考察学生.学生也在此过程中提高了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意识。有的教师将“个人档案”分成“光荣的足迹”和“避免再发生的”两部分,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我检查心理。

  2.从侧重总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

  从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到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是评价观念的一大变革。总结性评价重在发挥鉴定和筛选功能,主要是为了衡量学生的好坏。相反,形成性评价所关心的是能不能指向提高——学校的发展、学生的进步等。如果不能实现这一功能,则是失败的评价。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实践中。形成性评价已经是比较主流的评价方法,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与总结性评价没有本质区别。比如形成性的评价表格评定时间要包括平时、期中、期末,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同学问的互评等多项内容,但如果只是在期末填写这些内容,本质上就还是总结性评价。尽管评价者不会承认评价只是为了总结,但实际上评价的形成性功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评价应该贯穿整个过程.平时应收集信息,但实际情况是老师往往不注意这个问题,不注重分析和反馈,常常是等到上级官员来检查工作时。才匆忙补起来。事实上,教师已忘记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为了真正实现形成性评价的功能,在收集评份资料后,还应进行深入的分析,提供有效的反馈意见。比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除了解其学习状况以外,还应了解其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在了解过程中找到改进的办法。形成性评价最后要落实到实际成效上,这些成效不仅是成绩的提高,还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测验所考查不到的进步。实施形成性评价还应当注意下列问题:

  (1)考试与考查相结合。减少总结性考试次数,多开展形成性的单元测验。总结性考试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后继学习,妨碍了形成性测验功能的发挥,应尽量减少。反过来,要多进行“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形成性测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提高。

  (2)评分与评语相结合。考试评分不能只给简单的一个分数,而应采用评分与评语相结合的方法,用评语把分数反映不出来的问题提出来。评语要以鼓励为主,不能有刺激性语言。

  (3)允许考第二次、第三次。考试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考得不好,可以适当采用暂不计分的方法,鼓励学生再做努力,最后取得好成绩。

  (4)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定过程,能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调控能力发展。

  3.从侧重区分性功能到发挥激励性功能

  教师只有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评价才不会褊狭,评价的激励功能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为优点也就是学生发展的生长点。教育心理学中的“期望效应”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看法、期望会贯穿于言行之中.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些被教师期待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成绩果真颇佳;而那些被认为只能取得较低成绩的学生,成绩也确实较低。由于学生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教师应坚持

  以找优点为评价的出发点,坚持以个体为主的评价标准,突出正面的鼓励性评价。上海市闸北八中推行的“成功教育”试验,其核心是创设成功机会,让学生尝试成功,鼓励性评价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和智力飞速发展的阶段,可塑性很强。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不能对学生过于苛求。即使对表现较差的学生.只要他们取得了一点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当然,小学生因年龄小,有时候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强.教师适当的批评和指导还是必要的。学生喜欢既有赞赏又能巧用批判的评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拓宽兴趣,培养敢于求异的心理品质。对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并逐步感受到进步的快乐。不管是对哪一类学生,评价都必须具体、中肯.特别是对差生的缺点评价更应该注意实际效果,要尽量减少有损学生自尊心的负面评价。总的原则是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让他可以接受。

  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加强评价的激励功能,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方法:

  (1)将课程分成小的单元,在每一单元内考核。由于单元内容比较少,教学目标比较容易把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扩展评价的范围,如语文教学把说话、写字、课外阅读都列入评价范围.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

  (3)记录学生学业以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的成功感。对于学业成绩差的学生,这种方法尤其适用。比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不好,但动手能力强,就应该安排他们做一些操作性作业。有的学生成绩一般,但好奇心强,喜欢提问题,就要提供机会让他们探索一些问题。教师要挖掘学生的优点.用以激励学生。

  (4)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让学生不断体验到自己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