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年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是适应认知差异的最佳教学方式。
A.分组教学
B.小班教学
C.个别教学
D.大班教学
2.( )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A.丹瑟洛
B.尼斯比特
C.皮连生
D.鲍斯菲尔德
3.“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 )揭示了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4.马斯洛认为,下列哪一项需要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的需要
D.审美需要
5.阅读技能是一种( )。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6.下列属于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的是( )。
A.学习任务
B.兴趣
C.自我效能感
D.归因
7.看到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8.最早的有关迁移的代表性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内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9.将学业成绩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的是( )。
A.学习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10.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11.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12.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
A.间接性和概括性
B.分析性和概括性
C.整合性和概括性
D.分析性和整合性
13.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学习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为( )。
A.个别化教学
B.指导性教学
C.合作教学
D.情境教学
1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工作单位
15.观察法的记录方式不包括( )。
A.项目检核表
B.双向表
C.评定量表
D.轶事记录
二、名词解释
1.无意注意
2.价值观
3.心理教育
4.发散思维
三、简答题
1.简述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
2.简述如何提高动作技能的练习效率。
3.简述如何有效管理学习时间。
4.简述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
四、论述题
论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五、案例题
1.学习了舞蹈的人学花样滑冰比学田径的人要快;学习了短跑的人跳远成绩更好;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学摩托车很快。
问题:请结合心理学相关原理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应该怎样运用到小学教学中。
2.在美国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杀掉了鹿的天敌——狼。、于是鹿的数量剧增。鹿们由于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结果体态变得蠢笨;植物因为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继而鹿由于缺少充分的食物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疾病而大批死亡。无奈,人们又只好把狼再请进来,鹿们又恢复了蓬勃生机。
问题:通过引狼捉鹿这一案例来说明现在教育中的“磨难教育”,并进一步阐述进行磨难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心理学家认为,采用个别教学方式最能适应学生的认知差异。它的优点是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最合适的教学。
2.A[解析]1985年丹瑟洛提出了MURDER学习策略,该学习策略系统包含了相关联系的两组,即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3.C[解析]“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皮亚杰,他认为,青少年认知的发展源于主体的动作,依赖于主体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
4.D[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缺失需要包括生瑾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尊重的需要;成长需要包括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需要是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的。
5.C[解析]心智技能也是一种活动的方式,但这种活动方式不是外在的,不是显性的,而是隐蔽在头脑内部,依靠内部语言进行,比如阅读、写作。语言技能基本属于心智技能。
6.A[解析]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包括学习任务、教师、家长等,内部因素包括兴趣、自我效能感、归因等。
7.C [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8.A[解析]形式训练迁移说是最早的有关迁移的代表性理论,但被认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学说。
9.C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不直接指向知识和任务本身,而看重学业成绩,将学业成绩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
10.A[解析]思维的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即反应迅速而众多。
11.A[解析]B项属于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项属于稳定的外在原因,D项属于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12.A[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13.A[解析]个别化教学是指以学生个人的水平和学习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14.A[解析]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
15.B[解析]观察法的记录方式一般包括三种: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轶事记录。
二、名词解释
1.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一般是在外部刺激物的直接刺激作用下,个体不由自主地给予关注。
2.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
3.心理教育:指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4.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利用教材呈现技术,提高教材可懂度。
(2)设计教学活动,促进知识的理解。
(3)指导复习,促进知识的巩固。
2.[参考答案]
(1)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2)注意练习周期,克服“高原现象”。
(3)提供恰当的反馈。
3.[参考答案]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
4.[参考答案]
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有:
(1)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的程度。知识学习的各个过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知识理解得越深,知识巩固得越牢固,则知识的应用就越迅速和正确。
(2)课题的性质。知识应用的难易与所解决课题的性质有关。一般说来,以抽象形式提出的课题比带有具体情境的课题容易;单一的计算题比综合应用题容易;单纯的文字题比需要实际操作的课题容易。
(3)智力活动方式。学生解题时的智力活动方式对知识的应用有重要影响。例如,有的学生解题时缺乏目的性,盲目尝试,有的却能有目的、按步骤进行;有的缺乏思维灵活性,时常套用老方法,有的却能随机应变、灵活应用等。
(4)解题时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应用知识解题时,如果缺乏动机或动机过于激烈、情绪过分紧张或满不在乎、注意不集中等,都会妨碍知识的应用。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常用的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导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让其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的思维,通过不断重复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可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与理解的保持;
(2)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4)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①总结——总结段落内容。②提问一~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③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④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
(5)合作学习模式。研究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和保持都有效得多。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主讲者比听者获益更大。
五、案例题
1.[参考答案]
(1)这是一种学习的迁移现象。学习的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任何新的学习都要受先前学习的影响,先前学习使学习者拥有独特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以及态度,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学习者的后继学习。反过来,后继活动也会修正先前学习的内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改造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或消极的。学校中的迁移无所不在。学生这节课所学的东西将影响下一节课下一周或期末将要完成的作业、练习、测验,影响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影响学生学以外的生活。学会学习关键是能够主动而有效地迁移。
(2)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迁移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创造条件。
①透彻地理解知识是迁移的前提。只有透彻地理解知识,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图式,知识才能有效地迁移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才能转化为能力。小学儿童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记住的知识,往往因没有获得知识的意义而不能迁移和灵活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仅凭记忆记住知识而没有真正获得意义,是学生“高分低能”的主要原因。
②使知识结构化是迁移的关键。小学儿童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时期,教学中不断地引导他们进行知识的整合,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储备丰富的产生式系统,有助于小学儿童迁移能力的培养。
③实践和练习是迁移的保障。小学儿童头脑中的认知图式要适应环境,要在环境中得到广泛的迁移,就必须通过实践和练习。
④自主、积极地吸纳和组织知识。无论是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图式(同化)还是认知式不断重建(顺应)以适应环境,都离不开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知识有利于迁移能力的形成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一种主动、独立、自控的学习。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
⑤掌握规律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学习中要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需要懂得学习的规律性和策略性知识。掌握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而且学习策略是一种重要的规律性知识,有广泛的迁移性。
2.[参考答案]
对孩子进行磨难教育,即通过有意创设艰苦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家庭,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大自然的考验,磨炼孩子的意志和品质,使孩子在艰苦环境中学会生存。这种做法已在教育界及全社会形成共识。进行磨难教育,必须具备两点。一是真实性,也就是要给孩子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艰苦环境、恶劣条件,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磨炼意志。如果环境不真实,让学生像拍电视剧那样在老师和家长的保护下接受“磨炼”,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在E1本的许多孤岛和森林里,人们经常见到小学生的身影。他们离开家长和老师的保护,面对危机四伏的自然界,安营扎寨,采撷野果,寻找水源,捡柴拾草,学会生存。二是长期性。磨难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必须长期坚持。如果学生在家里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连值日也不想参加,只靠一年一两次的所谓磨难教育去磨炼,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作为家长,不能溺爱孩子,要舍得让孩子吃苦,不仅让孩子养成自理的
习惯,还要经常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校要立足于真正让孩子得到磨炼,通过体育课、劳动课、品德课等,设置一些能够锻炼意志和体能的项目。对于野营、夏令营等活动,应轻形式、重效果。此外,还可以让孩子到农村、企业、军营等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体验生活。总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在磨难教育上都不能“作秀”。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试题附答案】相关文章: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试题(附答案)08-19
photoshop试题「附答案」01-09
2023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08-11
excel试题2023「附答案」09-12
Java笔试题附答案08-20
CAD练习试题「附答案」07-17
CAD基础试题附答案10-24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