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冲刺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2.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他形象地将学习中不注意复习的现象比喻为醉汉拉火车,边拉车边丢货,到家时只剩下一辆空车。这反映了( )的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4.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航模舰模小组、园艺小组、无线电小组、计算机小组等属于(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社会活动
D.技能活动
5.体育课上,小刚和小明因为好奇将老师拿来的扩音器弄坏了。李老师看到后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给他们讲解了扩音器的原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以后才进行处理。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6.李亮去过小红家几次,就能画出具体的线路图,这是儿童认知发展的( )。
A.形式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7.因为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处罚
D.消退
8.下列关于德育过程的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
A.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B.德育过程必须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C.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D.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9.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 )。
A.共同统一的准则
B.共同的目标
C.共同的组织机构
D.平等、相容的氛围
10.下列哪些选项说明了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孟母三迁
C.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D.出淤泥而不染
11.对于学生课堂上玩手机,下列较好的教育方式是( )。
A.大声喝止.公开批评
B.毫不留情,罚站上课
C.不闻不问,任其自然
D.先暗示制止.课后再教育
12.“夫子循循然善诱也,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疏导原则
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14.教师不能只在课内、校内发挥他的影响力,还要走出校门,进行家访、街访,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便形成教育合力。有时还适当地根据教学需要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教育,以便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特点的( )。
A.长期性
B.广延性
C.延续性
D.复杂性
15.班主任李老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共同确定班集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各个小组目标,并最终落实到个人目标。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属于(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6.在学习《楚汉战争》一课时,李老师先复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的知识,说明“秦灭六国、统天下、实集权、修长城、攻越族、御外侮、齐三量。其威多么显赫、其功多么巨大,但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王朝。只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灭亡了,是什么原因呢?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探究。”李老师采用了 ( )。
A.直接导入
B.直观导入
C.情境导入
D.复习导入
17.节俭属于性格的( )特征。
A.态度
B.行为
C.意志
D.情感
18.在听报告时,如果报告人的声音突然停止了,马上就会引起听众的注意。从心理学角度,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9.“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20.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是指( )。
A.教育评价
B.教学评价
C.课程评价
D.学业测验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
22.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23.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作文课上,张老师问小朋友:“爸爸妈妈爱你们吗?”小朋友都点头,认为爸爸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张老师进一步问:“你们想到怎样去报答爸爸妈妈了吗?”有的同学惭愧得低下了头,有的同学兴致勃勃地和同桌说起了自己为爸爸妈妈做过的事情……看到此情形,张老师跟同学们说:“今天放学后,小朋友做一件报答爸爸妈妈的事情,并把事情的经过写出来,好吗?”小朋友们都开始讨论和设计晚上准备为爸爸妈妈做的事情.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问题:试从教学过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的视角对张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析。
25.材料:
“上面开设的课就够多的啦,还开发课,那不是浪费吗?”
“哪有时间啊?每天都那么多课。”
“上边给钱吗?我们手里没有资源啊!”
“实在不行,找个别的案例凑一个吧!”
问题:上述材料是某小学在召开校本课程开发动员大会后,教师们在散会后路上的谈话,结合你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谈一谈你对这些教师观点的看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专家解析: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2.【答案】C。专家解析:学习时要注意复习,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所以选C。
3.【答案】A。专家解析: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教育使原来少数人掌握的知识为更多的人所掌握;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与知识的初生产相比较,知识再生产的时间大大缩短。
4.【答案】A。专家解析: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从事科技活动时,更强调动手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综合利用已有知识、全面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增长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和动手能力,是科技活动的主要特点。例如,航模舰模小组、园艺小组、无线电小组、计算机小组等,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5.【答案】C。专家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首先,因材施教;其次,教学上的不断更新;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题干是教师灵活有效地处理问题的表现,属于“教育机智”。
6.【答案】B。专家解析: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感知运动阶段不能脱离实物;前运算阶段已经有了表象思维,但是由于其思维自我中心性和不可逆性,还无法完成绘图这种活动,因为路线图的绘制不可能从一个角度或方位去描绘就能实现;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年龄大致处于7~12岁左右,这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地图即是通过心理表象来进行绘制的;形式运算强调的是一种抽象逻辑思维。因此选B。
7.【答案】B。专家解析:负强化是做出一定的行为使厌恶刺激撤销,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发生频率。
8.【答案】B。专家解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9.【答案】B。专家解析: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10.【答案】D。专家解析:ABC都体现了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D选项强调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11.【答案】D。专家解析:对于题干中的情况,较好的处理方式应是先暗示制止,课后再教育。大声喝止,公开批评的教育方式较为粗暴,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毫不留情、罚站上课的教育方式属于体罚学生,违背了相关法律法规。不闻不问,任其自然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不负责任。
12.【答案】D。专家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一步一步地、由浅人深地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识使弟子的常识渊博,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受到这样的教育,会让弟子感到学习是很快乐的事,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永远不想停止。强调的是教育学生要循循善诱,符合疏导的德育原则。
13.【答案】D。专家解析:“学而时习之”是指学习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温故而知新”是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应该对旧的知识进行温习,从而达到牢固地掌握。两句话描述的都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14.【答案】B。专家解析:教师的工作场所不止在教室,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这是教师劳动特点广延性的体现。
15.【答案】D。专家解析: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集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16.【答案】D。专家解析:复习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复习原有知识内容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有关内容,提出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小测验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作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导入新课。
17.【答案】A。专家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是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18.【答案】B。专家解析:这种突然变化引起的注意,是自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所以是无意注意。
19.【答案】D。专家解析: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违背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20.【答案】B。专家解析: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二、简答题
21.【专家解析】
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主要由不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22.【专家解析】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多重角色,担负着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小学班主任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23.【专家解析】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材料分析题
24.【专家解析】
张老师的教学符合教学过程的相关规律,遵循了相关教学原则并采取了合适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氛围热烈.值得学习。
首先,从教学过程的角度看,张老师符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材料中,张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展开积极有益的思考。
其次,从教学原则来看,张老师的做法符合启发性的教学原则:材料中,张老师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付诸实践再写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最后,从教学方法上来看,张老师合理地运用了谈话法。通过与学生的一问一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再通过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
总之,在教学中既要遵循教学过程的相关规律又要依据相关教学原则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效果更高效。
25.【专家解析】
根据这几位老师的谈话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作用、途径等方面认识得不到位。
校本课程是为了凸显本校办学特色,主要有本校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如校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课程决策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以弥补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局限与不足。材料中,有的老师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浪费时间,显然没能正确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材料中有老师质疑校本课程的开发没有什么好处,很显然没有看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很丰富,比如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兴趣小组等,都能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材料中有些老师认为开发校本课程没有资源或直接找其他案例凑一个等,都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式。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冲刺卷】相关文章:
护士资格证《实践能力》考前冲刺题及答案08-27
2023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习题及答案解析12-21
2017年证券从业考试证券交易模拟冲刺卷(附答案)08-10
2017年证券从业资格证券交易模拟冲刺试题(附答案)09-22
2017资料员考试管理实务模拟冲刺辅导试题卷及答案10-27
华为认证考试模拟卷及答案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