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A 【解析】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3.A 【解析】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
4.A 【解析】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尝试一错误说。
5.A 【解析】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弄清事物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识记。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这是属于“通过弄清成语本身意义、来源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是“意义识记”的一种表现形式。
6.C 【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类,这种分类方法是所有的动机划分方法中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
7.B 【解析】横向迁移即水平迁移,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题干中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故属于横向迁移。
8.A 【解析】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强度律。
9.D 【解析】应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
10.C 【解析】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11.B 【解析】学生学习体操的过程属于操作模仿。由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可知应为动作结构。
12.B 【解析】学龄期儿童是心身发展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小学阶段是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
13.C 【解析】学校奠定了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基础。
14.A 【解析】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达42%,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后立刻复习,也就是及时复习。
15.D 【解析】形象联想策略要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
16.C 【解析】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17.B 【解析】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好的课堂管理是实现学校整体效益的基础,它具有促进和维持两大功能。
18.B 【解析】道德情感是情感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举止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19.C 【解析】论文题是要求学生用文字论述的方式阐述相关观点的题目,回答字数不等。
20.A 【解析】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都可归于心理健康的范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21.ACD 【解析】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22.BCD 【解析】l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的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
23.AD 【解析】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动机可划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24.ABCDE【解析】心理辅导与教学目标一致,要达到学生心理健康,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学生主体性、个别化对待等原则。
25.ACDE【解析】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倡导者。
三、判断题
26.× 【解析】负强化是撤销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使行为的反应频率增加的一种措施,它和惩罚的作用结果是完全相反的。
27.√ 【解析】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减少探索过程,有利于问题解决;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不相同时,定势使人习惯性地采取原先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而不进行别的尝试,会阻碍问题解决。
28.× 【解析】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是从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角度划分的,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分。
29.× 【解析】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30.× 【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迁移划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两种。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特殊迁移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特殊迁移的范围往往不如一般迁移广,仅适用于有限的情境中,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殊迁移是不重要的,相反,它对于系统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非常必要。
31.× 【解析】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师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尚无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教师应集中注意于尽可能有效地去教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产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习的目标,掌握学习的内容,就会渐渐产生学习动机。
32.× 【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结构的问题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它与学校外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常常还有一定的差距。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常常是无结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结构不明确、解法不确定,答案也是开放性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很多合理的答案。这种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无结构问题常常
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提高其创造性。
33.√ 【解析】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心理因素。
34.× 【解析】复习是运用多种方法对材料重新组织和巩固的过程,并非简单的重复。通过复习,不仅能强化记忆的痕迹,巩固对知识的保持,而且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所以复习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
35.× 【解析】直观是知识把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缺乏这一起点,学生只能习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原理。当然,这并非意味着任何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若学生已具备必要的有关感性知识或较概括的知识,则直观就不是必需的了。
四、简答题
36.【答案要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是在较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37.【答案要点】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38.【答案要点】(1)心理评估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2)心理评估是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3)心理评估是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途径。
39.【答案要点】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对官能的训练就如同对肌肉的训练一样,而得到训练的官能又可以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因为内容容易忘记,其作用是暂时的,但形式是永久的。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是自动发生的。但由于形式训练说缺乏科学的依据,所以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怀疑和反对。
40.【答案要点】(1)概念: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这一概念是由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即学生独立活动时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意义: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
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五、论述题
41.【答案要点】在该案例中,教师所教授的学习策略并没有被学生真正掌握,因此导致学生记忆的效果不好。该教师违反了学习策略训练的几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在该案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却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内化性原则。教师在教授学习策略之后,还要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使学生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在新的情景中灵活应用。
(3)特定性原则。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类型。已有的一些研究发现,同样一个学习策略,年长的和年幼的、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用起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确定学习策略。
(4)自我效能感原则。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在学生具体学习时,不断向学生提问和检查,并根据这些评价给其评定成绩,促进其使用学习策略,以使其体验到使用学习策略的收获。
【2017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