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4-11-13 22:29:49 智聪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试卷,试卷是纸张答题,在纸张有考试组织者检测考试者学习情况而设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试卷。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试卷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1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 )。

  A.卢梭

  B.洛克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4.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5.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这是( )。

  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实习法

  C.实习作业法

  D.实验法

  二、辨析题

  7.现代教育的活动中心观点就意味着活动应该成为教学的目的和中心。

  8.个别化教学就是个别教学。

  9.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简答题

  10.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1.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

  12.一位教师教授“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13.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新课程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使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有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受益最多的是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受益?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班级授课制。

  [名师详解]班级授课制亦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化教学相对,它是一种分班级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初尝试于西欧16世纪,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给以理论上的确定,l9世纪开始在世界各国大规模推广,一直沿用至今。

  2.[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

  [名师详解]班级授课制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班级授课制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而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课程表的`安排同时对全班循序渐进地进行集体授课,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因而能使大量的学生同时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地、扎实地擘握知识技能。同个别教学相比,班级授课制扩大了教学规模、加快了教学速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3.[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

  [名师详解]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介,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4.[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结构。

  [名师详解]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启发性原则。

  [名师详解]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故正确答案为B。

  6.[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练习法的定义。

  [名师详解]略

  二、辨析题

  7.错误

  [名师详解]现代教育正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活动中获得新知识,促进能力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和中心应该包括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命题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的意义,活动是现代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并不能代替教学目的。

  8.错误

  [名师详解]个别化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当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针对班级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时,为顾及个别能力、兴趣、需要及可能遭遇的困难,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个别教学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形态,与班级授课制相对应。它可能是个别化教学,也可能不是个别化教学,关键在于其是否为符合该生能力需要而特别设计了教学方案。所以,个别化教学不等同于个别教学。

  9.错误

  [名师详解]首先,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重要性;其次,“灵魂”的工程师体现了教师工作关注学生心灵的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足之处在于,命题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暗示了一种固定的、统一的外在塑造,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易流于机械施教。

  三、简答题

  10.[参考答案]

  班级授课制主要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班级授课制、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而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课程表同时对全班循序渐进地进行集体授课,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因而能使大量的学生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扎实地掌握知识技能。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各国的教学实践都反复证明,迄今为止最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仍是班级授课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实际上,它就是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使各科教师协调一致地对学生教学而形成起来的,便于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并使之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学习的集体性使得学生可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多向交流。同班学生学习内容相同、程度相近,便于相互切磋讨论、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从而增加了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11.[参考答案]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四、材料分析题

  12.[参考答案]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13.[参考答案]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M题,应采取的方法如下:

  (1)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2)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教师应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共29小题,每题2分,共58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下列方法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是( )。

  A.继承与开拓

  B.学习与创造

  C.思考与想象

  D.熟练与传承

  答案:D

  2.工作多年的张老师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和技巧,班级管理井并有条,还注重激发自我潜能。张老师所处的教师发展阶段是

  A.专家生涯阶段

  A.适应教育教学环境

  B.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方法

  A凝练教育教学经验

  D.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2.B。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方法

  3.年轻的男老师王勇在课堂上与男生互动多,与女生互动很少,理由是“避免别人认为我与女生太亲近”王老师的做法( )

  A.合理,体现教育智款

  B、合理、符合传统观念

  C.不合理、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

  D不合理,有悖公平待生的理念

  3.D。不合理,有悖公平待生的理念

  4.每次实施新的教学设计之后彭老师都会问自己“有没有必要?是不是最好?能不能改进?要不要调整?”这说明彭老师( )

  A.善于自我反思

  B.善于自我激励

  C.缺乏教育自信

  D.缺乏学习方法

  4.A。善于自我反思之怕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自由的是( )

  A.出版自由

  B纳税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科学研究自由

  5.B。纳税自由

  6.沈某购买用于考试作弊的耳机。以每副1000元的价格向参加高考的考生出售,累计获利1万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当地公安机关可对沈某处以罚款的金额是( )

  A.1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

  B.5千元以上。1 万元以下

  C. 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6.C。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7.姜某前往一所初中的后勤部门求职,陈校长了解到姜某曾故意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拒绝了姜某的求职。陈校长的做法( )

  A.不合法。侵犯了姜某的隐私权

  B.不合法,侵犯了姜某的平等就业权

  C.合法。学校没有自主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的权利

  D.合法,姜某不具备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

  7.B。不合法,侵犯了姜某的平等就业权

  8.教师何某时常在微信朋友圈暗示学生家长送礼,还在家长群里展示家长送的礼物,造成了不良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可对何某采取的措施是( )

  A.给予行政拘留或者罚款

  B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C.责令退还礼物,加倍罚款

  D.责令停课,永久取消教师资格

  8.A。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9.某次体育课上,因老师迟迟未到,班长刘某便组织同学到操场踢足球。在踢球时,学生宋某突然昏倒在地,经抢救无效死亡。经调查得知,宋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学校事先并不知晓。在这一事故中, 应依法承担责任的是( )

  A.学校和宋某的监护人

  B.学校和刘某的监护人

  C.刘某和宋某的监护人

  D.刘某的监护人和宋某的监护人

  9.A。学校和宋某的监护人

  10.寒假期间,某中学要求所有教师加班两周,对于不加班的教师予以扣发工资处理。学校的做法( )

  A.正确,学校有权给教师布置工作任务

  B.正确,学校可以合理使用教师的时间

  C.不正确,学校侵犯了教师自由发展权

  D.不正确,学校侵犯了教师带薪休假权

  10.D。不正确,学校侵犯了教师带薪休假权

  11.孤儿陈明常年在外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好心人士发现后把陈明送到了当地的未成年人救助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救助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将陈明交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B.将陈明送专门学校接受教育改造

  C.将陈明送当地学校完成义务教育

  D.将陈明交当地人民政府收容教养

  11.A。将陈明交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12.周老师在某地一所高级中学负责招生录取工作,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周老的发现学生张晓的分数比较高,但有过在专门学校就读的经历,于是做了退档处理,周老师的做法( ) A.合法,学校有招生录取的自由

  B.合法,不妨碍张晓选择第二志愿

  C.不合法,侵犯了张晓的学习自由权

  D.不合法,侵犯了张晓的平等升学权

  12.D。不合法,侵犯了张晓的平等升学权

  13. 上课铃响后,章老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发现黑板上有一幅丑化自己的画像, 同学们在座位上窃窃私语。面对这样的情境,章老师应该( )

  A.立即停课,查出捣乱分子

  B.继续上课,留待课后处理

  C.召开班会,开展批评教育

  D.压制怒火,等待学生检举

  l3.B

  14.作为班长,晓月成功组织了很多班级活动。可是,晓月的妈妈担心班级事务影响晓月的学习,私下对班主任范老师说:“不要让晓月担任班干部了。”范老师二话没说就照办了。范老师的做法( )

  A.体现了对家长意见的尊重

  B.体现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C.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完整性

  D.忽视了班级管理的差异性

  14.C。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完整性

  15.新入职的丁老师和同事们不熟悉,经常独来独往。王校长推荐他参加学校教工排球队,并建议他和队友交流排球技巧。在教育局组织的运动会上,大家齐心协力,获得排球比赛第一名,丁老师也迅速地融入了集体。 这表明王校长( )

  A.注意引导教师克服道德信念构成中的心理障碍

  B.重视教师道德情感生成的基础性要素构建

  C强调教师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位

  D.注重对教师非道德行为的引导

  15.B

  16. 晓甜上课经常开小差,有时还不交作业。乔老师发现她喜欢写作,就在班上表扬她作文文写得好,还会给她推荐阅读书目。慢慢地,晓甜开始信赖乔老师,学习也认真起来。乔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关怀特点是()

  A.非对等性

  B.可互换性

  C.方法性

  D.形式性性

  16.C

  17.人的血液成分的,主要功能为吞噬异物和产生抗体,以帮助机体防御感染的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蛋白质

  17.A。白细胞。解析:白细胞具有吞噬异物井产生抗体的作用,机体伤病的损伤治愈能力,抗御病原体人侵的能力。

  18.有些世界性的科技竞赛,是该学科在国际上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大赛,只在中学生里开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性中学生科技竞赛的项目是()。

  A.数学奥林匹克竞赛B.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C.化学奥林匹克竞赛D.电子奥林匹克竞赛

  18.D。电子奥林匹克竞赛

  19.《汉摩拉比法典》是世界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法典,其中包括了诉讼、财产、家庭以及买卖奴隶等内容。这部法典的呈现形式是()。

  A.刻在岩石上B.刻在申骨上

  C.写在羊皮上D.写在绢绸上

  19.A。刻在岩石上.《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ofHammurabi),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诺拉比(约公元前17 92一公元前175 0年在位]大约在公元前177 6年领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国长1. 65米,底部长1. 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20.古人在炼丹过程中,了解到一些矿物学和化学知识,对我国古代化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抱朴子》一书对此有过记载。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A.许逊B.魏伯阳C.葛洪D.陶弘景

  20.C。葛洪。《抱朴子》的作古是东晋葛洪所撰。

  21.“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它出自于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这部著作是()。

  A.《红楼梦》B.《水浒传》

  C.《西游记》D.《三国演义》

  21.A。《红楼梦》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

  22.音乐通过一定形式的音响组合,表现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精态,有不同的流派与风格。下列选项中,泛指过去时代具有典范意义或代表性音乐的是()。

  A.爵士音乐B.古典音乐C.标题音乐D.主调音乐

  22.B。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泛指过去时代具有典范意义或有代表性的言乐(不包括民间音乐)

  23.“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广泛,民间后来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俗语,用来比喻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办法。下列剪纸画中,八仙中的韩湘子是()。

  23.B。韩湘子吹笛子

  24.在教育测量中,题目难度计算常用极端分组法。现共有200人回答了某道试题,总分排名最前面的54人中有45人答对,总分排名最后的54人中有9人答对,则这道题的难度是()

  A.0.83 B.0.58 C.0.50 D.0.32

  24.C。0.5

  25.信度是用来反映某测试题在测量学生相应水平时的一致性程度,它受题目的类型和数量的影响。现有针对某知识点的考试,要从题库中抽题组成标准化试卷,因考试的时间限制,总题数不得超过60。下列四种组卷题数,信度最高的是()。

  A.45道B.50道C.55道D.60道

  25.C

  26.在word中,下列关于表格操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连续单元格可合并成一个单元格

  B.两张表格可以合并成一张完整的表格

  C.一张表格可拆分成多张表格

  D.表格的外框可加上实线边框

  26.B两张表格可以合并成一张完整的表格

  27.在Excel中,下列函数表达式可完成计算工作表中数据平均值的是()。

  A.=SUM(A1:A6)B.COUNTIF(A1:A6)

  C.MIN(A1:A6)D.=AVERAGE(A1A6)

  27.D。=AVERAGE(A1:A6)

  28.下列选项中,与“绿茶一茶叶”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A.“蔬菜”和“水果”

  B.“雨伞”和“雨具”

  C.“跑鞋”和“跑道”

  D.“面粉”和“面包”

  28.B。""“雨伞”和“雨具”

  29.找规律填数字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将选项中的数字填入“8、10、20、32、()、88”空缺处,符合该组数字排列规律的是()。

  A.50B.52C.54D.56

  29.C。54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崔老师刚工作就担任了副班主任。崔老师对学生很“宽容”。有的学生偏科,他说:“没有关系,很多天才都偏科。”有的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他也表示理解的:“人有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定有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可能什么都喜欢。”

  崔老师很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召集这些学生谈话,告诉他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并弓|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也不加干预,还说:“学习上的差异古今中外都存在,十个手指头还不一样长呢。”

  班主任与崔老师商量,打算分头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敦促家长为学校工作提供支持。他觉得没有必要,理由是:“家长平时都很忙,我们应该理解家长。教育孩子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不能给家长增加负担。

  很多老师对崔老师的做法不理解。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崔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0.参考答案:

  崔老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1)崔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生。材料中,崔老师只注重对成绩好学生的教育忽视了其他学生。

  (2)崔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材料中,崔老师认可学生的偏科,忽视其全面发展。

  (3)崔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个性的要求,应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材料中,崔老师只看到学生有差异,但是没有看到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

  (4)家校合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崔老师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5)崔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促进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材料中,崔老师对学生的偏科等问题视而不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崔老师的行为是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要引以为戒。

  31.材料:

  预备铃已响,很多同学仍三五成群在教室里说着、笑着、吃着、闹着,嘈杂无章,一片混乱,班主任毕老师气不打一处来,使劲把教材往地上-摔,大声训斥道:“孙涛,你这个班长能不能管点事?当不了班长,就别当啊!”孙涛一脸委屈,一言不发。

  下课后,孙寿的辞职信就放在了毕老师的办公桌上,他辞职的理由是当班长影响学习,毕老师想:“这不是故意拆我的台吗?”他不由得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地跑到教室,宣布罢免孙涛的班长职务。

  平静下来以后,毕老师意识到罢免孙涛的做法很不妥当第二天,毕老师找孙涛进行行了一次长谈。毕老师首先表达了歉意,接着给孙涛讲了.上一届班长学习和班级工作相互促进的故事。讲着讲着,毕老师发现孙涛已沉浸在故事中,便心平气和地说:“你想想,为什么他能学习和班级工作双丰收?”孙涛说:“他把当班长变成学习的动力了。”毕老师点头赞成道:“只要你努力认真地,就一定能做好!”答应重新当班长。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毕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1.参考答案:

  毕老师的行为先错后对(有对有错)。

  (1)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求教师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毕老师一开始面对学生的混乱,批评班长,把责任都推卸给班长,是推卸责任的表现;但是,毕老师后来知错能改,并道歉,可看出其对学生的负责。

  (2)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材料中,毕老师--开始讽刺班长,罢免班长,没有做到尊重;但是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又道歉,可以看出他对学生的尊重。

  (3)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材料中,毕老师针对班级混乱,直接把责任推给班长;面对班长的辞职信,直接宣布罢免班长,没有做到循循善诱,伤害了学生。但是,毕老师知错能改,向学生道歉,做到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4)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语言规范举止文明。材料中,毕老师直接用讽刺言语批评班长以及宣布罢免的行为,伤害了学生,没有做到语言规范,以身作则;但是毕老师知错能改,用于道歉,又做到

  总之,毕老师直接用讽刺言语批评班长以及宣布罢免的行为,伤害了学生,但是知错能改,女让学生......

  32.材料:

  地方性写作是一个视角,无名或隐名的写作也是一个视角。随着国民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每个人都具有相当的写作潜能,信息技术又使得每个人获得了文学的权力,表达意识的觉醒.....

  摘自注政、晓华《文学以外的文学》

  (1)第三段中加点短语“思想质量上的不尽人意”指的是什么?请僬侥概括(4分)

  (2)文章认为目前的地方与无名或隐名写作,有哪些不足?对于地方性写作,文章所期盼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10分)

  32.参考答案:

  (1)无名或隐名写作的价值观念出现了问题,不管是社会还是从个人体来说,物质价值的创造与拥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压倒了精神价值的创造和实践,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占据了主流,这必然是导致价值与价值观的复杂与混乱,特别是负面价值与伪价值的生成已经近乎-场人文灾难。

  (2)不足:这些无名隐名写作,缺少对传统价值的守护、提出新价值观的力量与动因。沦为宣泄式、怨怼式甚至破坏式写作。

  理想状态:在写作上,我们还应该有更为积极的方式,那就是探讨式肯定理念与价值、人与社会都是自觉的生活主体,他们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来设计和规约自己的生活,并且认为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所以人们对生活的权衡也必定从这意义和发展出发。民间写作的意义,就是它的功能不仅在于文学,而且在于它们可以转换成社会建设的路径。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抢红包”是近年来流行的话题之一。各类“抢红向”活动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有人认为这是高科技时代的民俗文化,值得发扬:有人认为把亲情友情晾在一边,只认钱,坏了社会风气、也有人认为玩点游戏并没有错。

  综合材料的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论说文。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审题]这个材料中分析了流行的抢红包热点。对此观点各异,有肯定有否定,所以可以用多元评价标准。对应的押题范文是第四篇《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多元评价标准,促进全面发展

  针对微信群里“抢红包”的热潮,众人有褒有贬,观点不一。对于新兴事物,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只有建立多元评价标准,才能树立科学成才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单一的评价标准有明显的不足。针对微信群里“抢红包的热潮,众人有褒有贬,观点不一。对于新兴事物,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单一,就是“成绩和分数”。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效应短期化也显得尤为明显。“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的评价,从而缺乏对学生综合全面的评价。

  多元评价标准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事业奋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的时代楷模吕榕麟经常说:“每一朵花都应该拥有自己独有的色彩,拥有自己独特的芬芳”。“多几把尺子衡量”是他坚持的学生观,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引导。吕榕麟开创“多元智能式”评价体系,设立“音乐之星”“语言之星”“创新之星”等8个奖项,只要学有所成,都可以获得成长杯奖状。该评价体系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认可,认为该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过程性发展,是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的评价体系,才能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并据此引导教师去改进教学,完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找到发展的方向和立足,点,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

  作为未来的中学老师,我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突出德育实效。深化课程育入了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久、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要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要增强美育熏陶。要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要加强劳动教育。要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要在课堂和课程中优质轻负,给予学生更多更有效的应对质量评估的知识。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有目的地培养人

  D. 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2.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许慎

  D. 朱熹

  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

  A. 原始社会

  B. 古代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4.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

  5.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

  A. 循序渐进

  B. 因材施教

  C. 教学相长

  D. 防微杜渐

  6.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

  A. 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 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 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7.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 现实性

  B. 必然性

  C. 方向性

  D. 可能性

  8.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

  A.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B. 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 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D. 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9.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 社会本位

  B. 个人本位

  C. 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D.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0.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11. 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 自然化

  B. 现实化

  C. 社会化

  D. 自由化

  12.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 交往能力

  B. 研究能力

  C. 管理能力

  D. 学习能力

  13.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

  A. 平等关系

  B. 上下关系

  C. 道德关系

  D. 教育关系

  14. 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

  A.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B. 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 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 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15. 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

  A. 新授课和巩固课

  B. 研究型课程

  C. 单一型课程

  D. 综合型课程

  16.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

  A. 有差异性的认识

  B. 有个性的认识

  C. 有领导的认识

  D. 有基本的认识

  17.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备课

  B. 上课

  C. 作业布置与批改

  D. 教学评价

  18.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 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9. 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杜威

  B. 马卡连柯

  C. 班杜拉.

  D. 柯尔伯格

  20.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 榜样示范法

  B. 说服教育法

  C. 品德评价法

  D. 情感陶冶法

  21.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 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 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23.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4.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25. 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27. 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8.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9. 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

  四、材料分析题

  30. 材料:

  李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李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李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

  (1)请你帮助分析一下,李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2)作为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C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 B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 B 。古代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4. B 。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5. A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6. A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7. D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可能性。

  8. A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

  9. D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0. D 。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11. C 。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

  12. B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13. A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4. A 。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15. B 。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6. C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

  17. B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

  18. D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9. D 。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20. A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以教师的品德和行为去影响学生。

  21.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辨析题

  22.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但是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必须适应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传统等。

  23.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育目的的实现也要通过教学来进行,因此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4.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但一般情况下应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5.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此外,学习效果还受到学习任务难度、学生的身心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简答题

  26.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来传承文化,为特定社会服务,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对文化的传递和保存。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功能。教育通过传播文化,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促进文化的优化和发展。

  (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和认知意向的改变,并且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4)教育具有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通过创造新的思想与观念、发展社会科学技术,以及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等途径来创造和更新文化。

  27.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

  (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8.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规律。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9. 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1)导向性原则。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疏导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

  30. (1)李老师教育的班级产生这样的后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言行不一。李老师虽然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但自己却没有做到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不良行为会削弱其教育效果。

  ②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李老师经常使用惩罚手段,而缺乏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情感沟通,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不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③没有尊重学生。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使用不当的言语伤害学生,影响了师生关系,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2)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②采用正面教育为主的方式。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③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信任,从而自觉地接受教育。

  ④教育要持之以恒。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耐心和恒心,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2016年护士资格考试《儿科护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08-10

小升初人教版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06-18

苏教版小升初英语模拟试卷一答案09-07

2017最新小升初英语模拟试卷及答案11-05

HCNP-RS-IENP模拟试卷及答案09-22

2016护士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07-23

2016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技能试卷及答案10-29

2017小升初英语模拟试卷及答案10-27

2016成考专升本英语模拟试卷及答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