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上半年中学教师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题
点击查看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 )。
A.方向性
B.可能性
C.现实性
D.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因材施教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4.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
6.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7.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8.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一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9.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10.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1.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2.“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13.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1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15.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6.桑代克总结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实用律
D.效果律
17.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
C.分化
D.同化
18.提出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心理学家属于学习理论流派里的( )。
A.行为主义
B.格式塔
C.认知主义
D.建构主义
19.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 )。
A.低水平
B.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极高水平
20.“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应用
21.奥苏伯尔提出可以通过设计一种引导性的材料来提高有意义学习的效果,这个材料被称作( )。
A.学习动机
B.先行组织者
C.认知结构
D.学习迁移
22.在意义学习中,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的学习被称作( )。
A.综合学习
B.并列学习
c.类属学习
D.总括学习
23.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 )。
A.习惯性动作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24.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
A.计划性
B.规则
C.方法
D.监控
25.流程图和模式图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基本策略
26.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7.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加涅
D.夸美纽斯
28.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 )。
A.正常学生群体
B.特殊学生群体
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D.极个别学生
29.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最可靠的标准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目标
C.教学环境
D.教学策略
30.下列不属于课堂情境结构的是( )。
A.班级规模的控制
B.课堂常规的建立
C.课堂纪律
D.学生座位的分配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2.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
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5.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
6.德育就是品德教育。
7.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
8.教材就是教科书。
9.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10.备课就是备教材。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3.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意义。
4.简述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5.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6.简要分析知识学习的过程。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某初级中学与某保险公司是关系单位,保险公司每年在教师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时都来看望全体教师,保险公司为提高营业额,就通过学校强制性要求在校所有学生必须购买意外人身伤害保险。李平是该中学的一名在校生,母亲常年有病,父亲也刚刚下岗,家庭生活窘迫,无力负担几十元的保险费用。李平的班主任刘老师于是就此冷嘲热讽,并在李平面前说其父母不为其购买保险是不爱孩子的表现,导致李平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并使李平家庭关系紧张,进而影响李平的学习。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上半年中学教师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题】相关文章:
2024中学教师证考试《综合素质》预测题09-12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测题及答案07-05
2017年二级建造师《法规知识》预测题08-11
托福口语真题预测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