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6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答案
>>>点击查看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解析]略
2.【B】[解析]个体社会化的内容包括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其中,性别角色社会化指的是将性别角色标准内化的过程。
3.【A】[解析]略
4.【C】[解析]略
5.【A】[解析]略
6.【C】[解析]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
7.【D】[解析]略
8.【B】[解析]略
9.【B】[解析]教育是在劳动基础上,在人和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教育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和人的形成。
10.【A】[解析]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
11.【B】[解析]“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学生应了解选举的主要功能”,“学生能用乘法正确解答应用题”都属于含糊的教学目标。
12.【A】[解析]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因素。
13.【A】[解析]略
14.【B】[解析]教育事实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这些是教育学研究对象中的教育事实部分。
15.【A】[解析]促进的教育态度可分为四类,即理解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的期待。
16.【A】[解析]略
17.【B】[解析]传统的室内课堂教学形式是第一课堂,新兴的课外教学形式是第二课堂。
18.【C】[解析]略
19.【A】[解析]教员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地位。
20.【A】[解析]德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B、C、D、E】[解析]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初中学生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初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是人生记忆“高峰”的前奏,如果教育有方,其记忆力会获得较大的发展。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初中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也加速发展,而且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初中生的情绪活动表现很强烈。
22.【A、B、C、D】[解析]略
23.【A、B、C】[解析]教师与家庭互相联系要注意三个问题:要坚持经常;双方都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师与家长联系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不要让孩子觉得教师和父母在密谈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从而产生反感。
24.【A、B、C、D、E】[解析]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提出疑问、分析、假设、评断、结论。
25.【A、B、C、D、E】[解析]家庭教育具有先主性、多维性、密切性、统一性、深刻性的特点。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必修课: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
27.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是对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展开的进程。
28.隐性课程,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29.校风: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
30.学科课程:亦称为“分科课程”。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隐性课程的功能。
答:(1)陶冶功能。隐性课程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2)育美功能。美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氛围等能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
(3)益智功能。隐性课程通过情感影响智力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人际关系的和谐、教师的求真务实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4)健体功能。良好的环境,完善的设备有助于学生健全体魄。
32.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
答:(1)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2)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
(3)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
(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具有独特作用。
(5)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33.课堂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答:(1)了解学生的需要。
(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4)建立教室常规。
34.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方式的基本要求。
答:(1)系统传授式。是指教师根据学法指导教材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学习方法。
(2)专题讨论式。采取专题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学法专题讲座。
(3)学科渗透式。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科渗透学习方法。
(4)学习诊断式。教师运用心理诊断技术帮助学生具体找出并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
(5)经验交流式。学生之间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学习过程的反思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35.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
答:(1)整体性。素质教育是教育全员性和全面性的统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2)基础性。素质教育既要为学生的每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也要为每个公民的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3)内化性。注重并切实把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
(4)综合性。素质教育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个人等影响因素。因此整个社会也必须重视并切实优化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论述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
答:(1)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加速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
(2)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作用:①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②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需求。
37.联系实际谈谈教师的能力结构。
答:(1)教育预见能力:指教师在教育活动开始以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合性,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可能性,以及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
(2)教育传导能力:指教师将处理过的信息向学生输出,使其作用于学生身心的本领。
(3)教育过程控制能力: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操纵教育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答案】相关文章:
2017中级翻译资格考试口译模拟试题答案10-20
2017年上海市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答案09-03
陕西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答案07-14
2017翻译考试中级口译模拟试题答案11-02
中学教师证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题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