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答案
>>>点击查看原试题
一、单选题
1.D【解析】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优良品质就能得到发展。
2.C【解析】董仲舒为汉武帝时大儒,博古通今,独爱儒术,在学界影响很大。
3.A【解析】建国以来,我国小学各科都实行了改革试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D【解析】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普及义务教育。
5.D【解析】我国在1986年公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中,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6.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若人为的打破这个顺序,就会适得其反。
7.C【解析】“三基”是指读、写、算。
8.C【解析】初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层次。
9.C【解析】课程不改,其他方面的改革无法推进,所以是核心。
10.D【解析】学生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11.B【解析】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12.B【解析】赫尔巴特从心理学“统觉”论的原理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13.C【解析】教学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规律,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14.A【解析】第斯多惠认为好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接受和发现真理。
15.B【解析】学校的各种教育中,德育是灵魂,对其他各种教育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16.A【解析】通过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使他们积极向上。
17.A【解析】l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了班级授课制。
18.B【解析】班级是学校领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
19.D【解析】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形成。
20.B【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当然也是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1.A【解析】西周以后,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22.B【解析】学生是社会成员,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必然要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属性。
23.A【解析】l878年张焕纶在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小班,这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4.A【解析】题干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25.A【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
26.A【解析】”如何“”解决的是方法问题,“为谁教,为谁学”解决的是教育目的的问题。
27.B【解析】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直观性原则,以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
28.D【解析】终身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
29.A【解析】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知识,进一步发展能力,形成个性,所以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
30.C【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二、多选题
1.ABC【解析】D、E是在近代学制产生以后才出现的。
2.ABE【解析】见大纲对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发展的介绍。
3.ABC【解析】建国以后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着重开展的工作有普及小学教育、学制改革试验和教学改革试验。
4.ABCD【解析】教学口语应具备的特点不包括严肃性。
5.ACE【解析】学生首先是国家的合法公民,其次他们还未达到法定的成人年龄,所以是未成年公民,再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是接受教育。因此,中小学生是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6.CE【解析】课程内容反映的是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的基本概念。因此,课程编制必须保证科学性与系统性。
7.ABD【解析】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感性经验的支持,理论不能失去实践基础,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实践活动为前提。
8.ACDE【解析】家访属于调查访问的一种形式。
9.BCD【解析】自我教育能力的三个主要构成因素就是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
10.ABCDE【解析】这些原则都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1.ABCD【解析】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剩余产品,一部分人才能从生产中分离出来,从事教育,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了文字,只有具备这些条件,学校才能产生。
12.ABCE【解析】三结合教育是指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三结合,其基本形式包括互相访问、通讯联系、家长会和家长学校。
13.CE【解析】“五四”以后小学教育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6年。前4年为初级,后2年为高级,义务教育年限为4年。
14.AC【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15.ABCD【解析】见大纲学生的'社会地位部分。
16.AD【解析】小学课程设计要以通俗的,小学生能理解的形式体现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17.AN2D【解析】社会实践是教学的一种辅助途径,不属于教学活动。
18.ABCD【解析】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即“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19.ABE【解析】计划性和超越性不是德育的社会特征。
20.ABCD【解析】限制学校体罚学生是为保证学生的人身权不受侵犯而做的努力。
三、判断题
1.×【解析】世界上第一项义务教育法是德国在1619年颁布的。
2.×【解析】题干的观点是威尔逊的主张。
3.×【解析】教育只有人类社会才有,动物界没有教育,所以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4.×【解析】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基本形成。
5.×【解析】学生有获得公正评价权,在学业期满后有获得相应的学业成绩证明和毕业证书的权利,学校不得随意扣发。
6.×【解析】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7.×【解析】思孟学派在孔子的“学一一思一行”的基础上形成了这样的认识。
8.×【解析】L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备好课。
9.×【解析】政治教育是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德育还有思想和道德教育。
10.√【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心。
11.√【解析】制度化教育越成熟.对社会的影响就越深刻,甚至形成了学历社会。
12.×【解析】最早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期,题干所指是近代小学的开始。
13.×【解析】内发论强凋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14.×【解析】学生是教育对象,但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15.×【解析】班级秩序一旦初步形成.就不要轻易去改变。
16.×【解析】教师是德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其他人和群体也可以是德育过程中的教育者。
17.√【解析】当他们为德育对象时,他们是德育的客体,当他们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对象产生影响时.他们又是德育的主体。
18.×【解析】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
19.×【解析】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互动过程,仅把教学理解为一种单向的授受关系是片面的。
20.√【解析】小学教育的内容都是最普遍、最基础的,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大的、最长远的内容,所以此观点是正确的。
四、情景题
(—)
1.D【解析】班主任不让涛涛上课,侵犯了其受教育权。
2.AC【解析】I3项侵犯学生的身心健康权,D项不属于教师的权利。
3.AC【解析】BI)项只会让学生注意力更不集中。
4.ABCD【解析】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术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四个原则。
(二)
1.C【解析】“稻子”就好比学校教育中的后进生,经过教育是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的。
2.ABCD【解析】我国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包括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发展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责权主体。
3.ABC【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包括权威的、民主的和放任的。
4.D【解析】当班级中存在后进生,而班主任放任不管,这是典型的放任式领导方式。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