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试题答案
>>>点击查看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D
【解析】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定向的作用。它所包括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世界观及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是解决为谁服务问题的。它保证人的各方面发展沿着一定的政治方向前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参考答案】A
【解析】量表评价法是根据设计的等级评价量表来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的方法。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成长记录袋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科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地分析与解析,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其取得更高的成就。操行评语法是评价者根据自己对所评对象长期地观察和了解,依据德育目标、学生守则、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在学生自评和他评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做出的评价。故选A。
3.【参考答案】C
【解析】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4.【参考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5.【参考答案】A
【名师详解】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方法。一般来说,青少年学生的问题大都是思想认识方面的。因此,要使王林遵守纪律应采用说服教育法,要晓之以理、启发自觉,运用说服教育来以理服人。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切忌像题中班主任那样当头训斥,以找家长和其他威胁性语言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难以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6.【参考答案】D
【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子李子虽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它们下面走来走去,就走出了一条小路。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而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寓意相符,故本题选D。
7.【参考答案】D
【解析】道德培养一般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知、情、意、行各有其相互独立性,因此,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我们不必恪守一种开端或一般教育程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故答案选D。
8.【参考答案】B
【解析】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其中,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动力色彩的成分。
9.【参考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需要通过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进行道德实践,把他们从原有的品德水平提高到教师所要求的新的品德水平上来解决。
10.【参考答案】A
【解析】知行统一原则也叫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际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结合题干本题选A。
11.【参考答案】C
【解析】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儿童已有能辨识有关是非好坏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是从行动的物质后果或是能否引起快乐(如奖励、惩罚、博取欢心等)的角度,或是从提出这些要求的人们的权威方面去理解这些要求的。这一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处于习俗水平的儿童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一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儿童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做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管当局或权威人士如何支持这些原则,也不管他自己与这些集体的关系。这一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2.【参考答案】D
【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13.【参考答案】C
【解析】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历来都需要通过德育塑造其社会成员的思想品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利益。因此,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还具有继承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4.【参考答案】B
【解析】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品德评价法是品德发展的一种强化手段,它是对学生已有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分清是非,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对学生的品德行为产生一定的调节、约束作用。题干中的做法属于品德评价法。
15.【参考答案】D
【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强调的正是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的关系。故本题选D。
16.【参考答案】C
【解析】体谅或者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17.【参考答案】C
【解析】学生的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它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做出缜密的抉择。道德情感就是伴随着道德观念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是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高度发展就构成了道德品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8.【参考答案】B
【解析】德育的方法主要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等。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运用的正是说服教育法。
19.【参考答案】A
【解析】道德认识也称为道德观念,是指个体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因此,本题选A。
20.【参考答案】D
【解析】道德两难故事法是科尔伯格针对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它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让儿童对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判断儿童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并引导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二、辨析题
1.【参考答案】错误。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在思想品德的形成中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
2.【参考答案】错误。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是影响德育效果的内在因素。
3.【参考答案】正确。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需要通过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进行道德实践,把他们从原有的品德水平提高到教师所要求的新的品德水平上来解决。
4.【参考答案】错误。德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环节开始,故题干表述错误。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赵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了因材施教原则和长善救失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中赵老师没有因为杨明有很多毛病就武断地否定或批评他,而是给予其肯定和鼓励,要求其找出自己的优点,从杨明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材料中赵老师通过让杨明找出自己的优点,引导其积极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并表扬杨明的优点,鼓励其理想,有效地发扬了杨明的积极因素,以帮助其克服消极因素,收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
赵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了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材料中赵老师通过对杨明的优点进行肯定评价,帮助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对杨明的品德行为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2.【参考答案】(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解决小王品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其道德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接受其检验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和开展社会交往看成德育过程的基础。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过程。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
3.【参考答案】设立烈士纪念日对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有积极推动作用。尤其是对青少年,通过设立纪念日,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通过烈士纪念日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教学。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而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教学具有教育性。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
(2)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将品德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品德行为,减少或避免知行脱节现象。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比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烈士纪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等。
(3)课外活动。科技与文体等课外活动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内容。学生积极参加这些活动,能够在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良好的情操、顽强的意志等方面得到发展。
(4)团队活动与集体活动。共青团是青少年学生自己的集体组织,通过共青团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使他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品德。另外校会、班会、周会、晨会等集体活动也是德育的途径。
(5)班主任工作。班级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系统的重要力量。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通过班主任工作,学校可以强有力地管理基层学生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发挥上述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试题答案】相关文章:
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考试题10-15
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仿真试题答案08-08
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08-21
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考题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