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6新疆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仿真题答案
>>>点击查看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A】[解析]略
2.【D】[解析]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
3.【D】[解析]略
4.【D】[解析]多尔在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的基础上把他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严密性是“4R”中最重要的,它的作用在于使改变了的课程避免滑入“不能控制的相对主义”以及情感上的唯我主义的怪圈。
5.【C】[解析]“控制缺乏说”是由雷克里斯提出的。他认为,群体的成员资格和社会生活环境决定个人的行为,但他特别强调社会环境的社会控制对个人的效用,并认为越轨和犯罪是由于社会内外部的控制削弱和受到破坏引起的。
6.【B】[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的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它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7.【C】[解析]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8.【A】[解析]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9.【D】[解析]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它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专门机构,负有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职责,因此,教师的言行、学校课程的设置、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促进青少年社会化为重要依据。
10.【C】[解析]《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11.【B】[解析]略
12.【A】[解析]班主任受学校和校长的委托,担任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13.【D】[解析]略
14.【C】[解析]略
15.【B】[解析]个体谋生的需要,要求教育必须教人“学会生存”,在当代,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还是整个终身教育的职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A、B、C、D、E】[解析]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其一般规律是: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17.【A、B、D】[解析]略
18.【A、B、C、D、E】[解析]略
19.【A、B、C、E】[解析]略
20.【A、B、C、D】[解析]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
22.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是指行为失范者的价值观念与教育主导观念相背离,力图诋毁或改变教育主导观念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
23.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各种思想观念,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要求,以适应社会的过程。
24.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5.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
答:(1)教育者。
(2)学习者。
(3)教育影响。
27.简述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的具体表现。
答:(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28.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29.简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
答: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
(1)专业理想的建立。形成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
(2)专业知识的拓展。包括量的拓展、质的深化、知识结构的优化。
(3)专业能力的发展。其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反思能力。
(4)专业自我的形成。其是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
30.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答:(1)学科课程的优缺点。
优点在于它比较强调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缺点在于它较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而把每一门学科看成是与其他学科互不关联的实体。
(2)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①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②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③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
④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结合班级管理的内容,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
答:所谓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对班级教育条件的理顺,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从而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的过程。班级管理主要包括:
(1)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建设要做的主要工作有:①班级组织的设计。班级是一个社会组织,为了实现班级组织目标,首先必须对班级的发展进行设计,班级据此开展活动,而学生正是通过班级中多样性的实践活动而得到发展。班级组织设计要依据教育方针的要求还要按照班级群体现有的发展水平来设计。②指导班级建设,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组织的设计者,而且是班级组织建设的指导者。班级组织在目标达成中,深受班主任指导风格和方式的影响。一般来说,班级管理中有****型、放任型、民主型三种类型的班主任。这三种类型的班主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都有着很大差异。③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2)班级制度管理。
班级中存在着各种比较严格的规章制度是维护班级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保证。班级制度管理的内容主要有:①成文的制度。②非成文的制度。
(3)班级教学管理。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①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②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③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④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4)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活动是班集体为了满足彼此的需要,有目的地作用于客观事物而实现的相互配合的动作系统。班级活动种类多样、特点不一,这都要求班主任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相应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班级管理有效进行。
32.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
答:(1)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
(2)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地位。
(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
(4)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5)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新疆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仿真题答案】相关文章:
2017翻译资格考试中级笔译仿真题及答案11-01
2017中级出版资格考试仿真题及答案09-15
2017高级翻译资格考试笔译仿真题及答案05-07
2017初级出版资格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仿真题答案07-27
2017跟单员考试仿真题及答案07-23
北京市2017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仿真题答案09-02
2017年跟单员考试仿真题及答案10-25
2017外贸跟单员考试仿真题及答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