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6小学教师证考试《教育学》预测题
点击查看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 )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是( )。
A.体育活动
B.课余活动
C.文娱活动
D.群众性课外活动
3.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培养目标
B.考试
C.小学教育目的
D.教学内容
4.小学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 )规律。
A.政治经济文化
B.遗传
C.儿童身心发展
D.教育
5.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为标志。
A.创造
B.预见
C.选择
D.生殖
6.机体某一种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7.学生是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和儿童,是未进入成人社会的( )。
A.自然人
B.社会人
C.边际人
D.特殊人
8.少年儿童是社会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 )。
A.社会义务
B.社会责任
C.社会权利
D.社会使命
9.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国家课程
10.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划分标准是( )。
A.课程的制定者
B.课程的任务
C.课程的组织方式
D.课程的功能
11.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是( )。
A.启发谈话
B.总结谈话
C.复习谈话
D.评价谈话
12.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集中反映是( )。
A.共同的目标
B.班风
C.群体意识
D.班集体舆论
13.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帮助学生复习,深化已
学知识的方法是( )。
A.启发谈话
B.总结谈话
C.复习谈话
D.评价谈话
14.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理论知识
D.实践知识
1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A.疏导
B.导向性
C.因材施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6.除行为之外衡量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激励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认识能力
17.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是( )。
A.直接经验
B.理论知识
C.科学知识
D.实践知识
18.“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
A.受教育的权利
B.受尊重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生存的权利
19.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是( )。
A.人的主观能动性
B.家庭环境
C.教育的自身状况
D.社会发展状况
20.学校教育的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被称为( )。
A.学校教育环境
B.学校教育条件
C.学校教育机构
D.学校教育结构
点击查看试题答案及解析
2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
D.教学论
2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于四书范围的是(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2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2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2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2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2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2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有( )的作用。
A.导向
B.激励
C.规范
D.评价
E.鉴定
2.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根据对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 )的教学过
程四阶段说。
A.“明了”
B.“预备”
C.“联想”
D.“系统”
E.“方法”
3.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主要有( )。
A.生产力
B.社会
C.知识
D.儿童
E.政治
4.属于教师的一般角色的有( )。
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榜样
D.管理者
E.父母与朋友
5.班级管理包括( )等几个基本环节。
A.提前调研
B.了解学生
C.制定计划
D.组织实施
E.评价总结
6.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过程提出了 ( )等教学过程的几个阶段。
A.困难
B.问题
C.假设
D.验证
E.结论
7.小学德育的特点有( )。
A.基础性
B.生活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E.游戏性
8.新课程标准从( )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的具体目标。
A.知识与技能
B.目标与过程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E.达标与测试
9.课外活动呈现出的特点有( )。
A.自愿性
B.广泛性
C.多样性
D.自主性
E.交流性
10.课外活动制定计划的基本要求是课外活动必须具有( )。
A.可行性
B.协调性
C.明确性
D.安全性
E.组织性
点击查看试题答案及解析
11.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跟踪法
B.追因法
C.临床法
D.产品分析法
E.教育会诊法
12.确立教育目的的科学依据是( )的辩证统一。
A.教育
B.生产劳动
C.社会实践
D.社会发展要求
E.个体发展需求
13.( )是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
A.教师
B.校长
C.教材
D.教具
E.学生
14.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它分为( )等几个层次。
A.僧院学校
B.大主教学校
C.教区学校
D.普通学校
E.社会学校
15.少先队的活动形式主要有( )。
A.队会
B.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
C.游戏
D.少先队的阵地活动
E.团委会
16.教育测验与评价具有以下功能( )。
A.激励
B.诊断
C.评定
D.选拔
E.维持
17.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 )的学习过程理论。
A.“博学之”
B.“审问之”
C.“慎思之”
D.“明辨之”
E.“笃行之”
18.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A.思想品德课
B.其他学科教学
C.班会
D.课外活动
E.学校例会
19.赫尔巴特的理论思想包括( )。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强调知识的传授
D.强调经验的获得
E.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
20.教师的权利有( )。
A.教育教学权
B.评定学生权
C.从事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权利
D.按时获取报酬的权利
E.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 )
2.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 )
3.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 )
4.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 )
5.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
6.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 )
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 )
8.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 )
9.主张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个人关系,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是程序教学。 ( )
10.我国《教师法》颁布于1995年。 ( )
1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 )
12.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 )
13.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的爱,它具体体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 )
14.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切忌让他们参加有报酬的劳动。 ( )
15.教育评价主要是一种用来评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质量高低的工具与手段。( )
16.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围。 ( )
17.深入实际,了解学生,是教师写好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前提。 ( )
18.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思想的管理。 ( )
19.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 )
20.教学评价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差异。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自修课上组织了一次无人监考的英语测验。测验结束后班长向他汇报,说测验情况一切正常。但是,班主任认为以这个班的学生行为规范水平还不能达到在无人监考下一切正常的程度。后来经过了解,得知这次测验看书的人不少,连班干部也看了。为了纠正学生的行为,班主任制订了启发学生自觉改正错误的教育方案。第二天,他在黑板上写下了汤姆斯·麦考莱的一句名言:“在真相永远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示他的品格。”他要求学生把这句名言背下来,并给学生讲了一个在学生时代作过弊的人三十年后十分悔恨的故事,同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写一篇体会,题目是《心灵答卷》。在答卷中,有的学生写道:“作弊发生后,老师没有批评我们,但在背名言时,我的心情比挨了打还要难受。我将永远记住这次错误,永远记住班主任老师对我们的教诲。”有的写道:“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儿,说说容易,做到却有点难。测验时我有一道10分的.题目做不出,分数的诱惑使我一念之差,犯了令我终身懊悔的错误——偷看了书本。我的英语考卷虽然得了好分数,但在道德答卷中却得了零分。”还有的学生写道:“本来我不打算看书的,但是在看到有的同学看书时,我也跟着看了,我感到内心有愧。”全班共有22个同学在答卷中承认了测验时翻书的错误。接着班主任又把这些答卷制成了录音带,取名《心声》,让同学们在听录音时再一次接受教育。
1.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 )。
A.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
D.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2.案例中教师的做法,遵循了(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教师把答卷制成录音带,让同学在听录音时再一次受教育,运用了(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4.案例中,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学过程的(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二)
某学校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A.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B.关爱学生
C.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D.尊重学生
2.你如何理解“差生”?( )
A.学习成绩不好
B.学习习惯不好
C.品德不良
D.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3.案例中第二个教师违反了什么教学原则?(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4.结合案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案例中第一个老师没有尊重学生
B.案例中第二个老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C.案例中两个老师的素质都有待提高
D.案例中两个老师“恨铁不成钢”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小学教师证考试《教育学》预测题】相关文章:
2024中学教师证考试《综合素质》预测题09-12
2017跟单员考试预测题及答案08-12
2017年跟单员考试预测题及答案06-08
2017年外贸跟单员考试预测题10-07
2017外贸跟单员考试预测题及答案08-03
2016托福考试词汇题预测题及答案05-30
2016年营销师考试预测题07-22
2017内审考试《审计业务》预测题及答案10-13
2017商务师考试预测题及答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