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仿真题答案
>>>点击查看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的运动,这一运动得到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
2.B【解析】小学教育的目的是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运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评价,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的评价等,都必须以小学教育的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3.A【解析】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洛克的白板说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外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4.D【解析】课程是指学生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作为教育科学的主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的组织。
5.C【解析】直观性原则的提出是教育史上的一个进步意义,它给中世纪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经院式教育以沉重的打击,使书本知识与其反映的事物联系起来。
6.A【解析】略。
7.D【解析】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定初等小学,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8.C【解析】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基础学科。
9.A【解析】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现代化问题。
10.A【解析】孔子是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的提出者。
11.D【解析】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法。
12.C【解析】略。
13.A【解析】略。
14.C【解析】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15.B【解析】略。
16.A【解析】“有教无类”,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主张。“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7.B【解析】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始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8.A【解析】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被看做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19.B【解析】学科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0.C【解析】略。
21.D【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2.D【解析】略。
23.D【解析】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是与教师平等的。
24.D【解析】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
25.C【解析】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引起学生动机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6.B【解析】题干所引用的话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学生,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27.C【解析】略。
28.A【解析】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
29.B【解析】略。
30.A【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BCD【解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2.ABCD【解析】根据《宪法》规定少年儿童有生存的权利;《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中,未成年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和安全的权利。
3.ABCD【解析】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师生交往关系。
4.ABCD【解析】ABCD四项均为班主任了解学生采用的一般方法。
5.ACD【解析】苏格拉底提倡争辩的教学法,教学过程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6.BCD【解析】教师考核应当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和准确性原则。
7.ABCDE【解析】学校文化最终要表达的是这样一些内容:教育的理想或追求;对学校功能及其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对学习、工作的态度以及对集体的看法等。
8.ABCD【解析】学校咨询活动应遵循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的咨询原则。
9.ACE【解析】每一单元至少包括主题,任务和评价标准。
10.BCE【解析】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其基本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解析】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4.√【解析】略。
5.×【解析】不同的学生,班主任应根据其个别特点区别对待。
6.√【解析】略。
7.×【解析】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8.√【解析】略。
9.√【解析】略。
10.×【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11.√【解析】略。
12.×【解析】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赫尔巴特。
13.×【解析】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
14.×【解析】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部分,严格地讲,教材并不等同于教科书,教科书也不等同于课本。
15.×【解析】教材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
四、情境分析题
(一)1.A2.ABCD3.ABCD
(二)1.B2.ABCD
【2016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仿真题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