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适应高山环境
神奇的西部高原是那么的令人神往,雪山、草原、美丽的喇嘛庙。可西部的高原多变的气候令许多探险心有畏惧。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有关适应高山环境的知识。
在高山地区,由于极高的海拔高度而带来的缺氧、低温和大风等给人类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在这种极端环境气象中,人们为了生存与工作必须了解和掌握缺氧、低温和大风等与人类的关系,并逐渐摸索人类如何适应上述极端环境气象条件的规律,从而在这种极端环境气象条件下自由自在地生活与工作。若能如此,人与自然界就成了朋友、知已,可谓“天人合一”了。
高山地面风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高海拔地区登山活动,除了适应地面风速日变化随高度迅速增加的规律而必须“早出发,早宿营”以外,登山者还必须了解大风与低温同时出现带来的严重危害。
这里要介绍“风冷效应”和“风冷相当温度”(即“体感温度”)。所谓“风冷效应”是指因为大风而令人们更为寒冷的现象。“风冷相当温度”又叫“体感温度”,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风速越大,人们身体感觉的气温越低,这种与气象观测气温不相同的人体感觉气温叫“体感温度”。“体感温度”与气象观测温度差别巨大的原因是大风加速人体热量丧失于大气之中。据测定,当气温为摄氏零度时,若风速在2.5米/秒以下,“体感温度”与气温相同;若风速为10米/秒,“体感温度”为摄氏零下12度;风速20米/秒,“体感温度”为摄氏零下18度。若大气温度为摄氏零下15度,风速10米/秒,“体感温度”为摄氏零下30度。等等。一般说来,当“体感温度”低于摄氏零下30度时,登山者极易冻伤。在海拔7000m以上攀登,常常会遇到摄氏零下15度、风速10米/秒的气条件。
高山缺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说来,缺氧会给世代居住平原的.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据高山生理学家统计研究表明,世代居住平原者,初到高山地区,有两个高度的缺氧反应对人们比较重要。一是3000m左右,一是5000m左右。因为在这两个高度上,对于初来高山地区的平原久居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反应,这是其一。其二、若在这两个高度上能逐渐适应缺氧条件,那么,平原久居者在高山地区生活和工作,一般就不存在问题了。
缺氧反应表现有三种。1.轻反应:头痛但不显著, 食欲不太好,进食量比在平原减少30%左右,有两小时以内的失眠。2.明显反应:头痛明显,一天中几乎一半多的时间头痛,食欲减少50%左右,恶心并偶尔发生呕吐,失眠时间约达4小时。3.重反应:持续性头痛,卧床不起,多次发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50%以上,失眠在4小时以上。从统计来看,平原久居者到达海拔3000m左右,重反应者和明显反应者共占10%--20%,轻反应者居多,约占60%--70%,而无反应者也很少,约占10%。经过在海拔高度3000m左右短时适应后,再到达海拔5000m左右高度者,重反应者约占30%,明显反应者约40%,基本上无反应或轻反应者占30%左右。
感冒是高山反应的催化剂。一般说来,在高山地区感冒对人类影响最为严重,尤其是对平原久居者。在高海拔地区感冒发烧,若不及时治疗退烧,往往容易转为肺水肿或肺气肿,重者转为脑水肿,极易丧失生命。高山感冒发烧的表现具有欺骗性,在海拔高度3000—5000m,感冒发烧表现的体温一般比平原感冒发烧的体温低1—2度,极易麻痹患者甚至无高山医学经验的医生,最后酿成巨祸。
人类对于高山环境的适应 在认识了解高山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影响的基础上,只要我们遵循高山环境变化规律,遵守高山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这一科学事实,顺应自然规律,逐渐地积极适应,便可如鱼得水,自由自在地生活与工作在高山环境中。
归纳起来,平原久居者到高山环境中生活与工作,至少应注意如下几点。
a.初到3000m以上,尤其是乘飞机到达者,在前3天内,应注意休息,特别是在第1天,最好卧床休息。
b.严防感冒发烧,尤其是在海拔5000m以上,一旦有感冒征兆,立刻加大剂量服药,防患于未然。对于初到5000m高度者,在前3天内,千万不要做剧烈活动,这是至关重要的。
c.循序渐进,积极适应。在基本适应高山环境情况下(不头痛,不恶心呕吐,食欲恢复到自己平常的70%左右),逐日增大活动量,以求得与高山环境的动态平衡。当你能自由地唱完一首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老虎上山”时,你的确已经适应高山环境了。
d.在高山活动,尽量早出早归,或早出发,早宿营,避免下午大风带来冻伤等事故。
e.要通过高山地区的河流,必须在当地时间正午前通过,以免下午因冰川融水带来的山洪威胁生命安全。
f.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在大风低温中活动时,千万注意保护手指、脚趾和鼻子,以免过低的风冷相当温度(体感温度)引起冻伤。
【怎样适应高山环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