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不知的新生婴儿护理常识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新生婴儿护理常识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做了父母。那么,新生儿应该怎么护理各位新手爸爸妈妈们清楚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新生婴儿护理常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宝宝的皮肤问题
Q1 宝宝的脐部要消毒到何时止?该使用何种消毒液?
A 宝宝脐部的消毒从出生开始至1月龄左右就可以了。市面上有专门的脐带消毒液出售,也可以使用医用的75%酒精或者碘酒。
Q2 洗澡时,脐部是否可碰水?若不行,该怎么保护?
A 宝宝脐带未脱落前,脐部尽量不要碰水,洗澡时可以用肚脐防水贴保护。当宝宝脐带脱落后,每次洗完澡从水中抱起后,都要用软毛巾或棉签把脐部的水分吸干。
Q3 宝宝的脐带一般什么时候会脱落?若迟迟未脱落要紧吗?
A 宝宝的脐带通常在出生后10天左右会自行脱落。但也有的宝宝脐带脱落需要更长的时间,只要没有出血、流水等异常情况就不用担心。平时注意脐部护理,并注意保持脐部的干燥。
Q4 新生儿脐炎的症状是怎样的?可以在家中自行处理吗?
A 脐炎的早期表现为脐部有少量的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脐部周围红肿,严重的会形成脓肿、蜂窝组织炎,甚至败血症。宝宝若患脐炎,千万不要在家中自行处理,需及时就医。
Q5 什么样的宝宝易患脐疝?
A 宝宝哭闹过多、咳嗽、腹泻、便秘时易患脐疝,因为这些情况会促使腹腔内压力增高,从而导致腹腔内脏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女宝宝出现脐疝的概率会比男宝宝略高些。
Q6 宝宝脐疝,是否可以用硬物将其顶回去?
A 不能。其实大部分宝宝的脐疝在1周岁内都会自愈,父母不用过于担心。另外,宝宝脐疝,要特别注意穿着,为宝宝准备全棉质地的内衣,以避免衣服与肚脐发生磨擦,而擦伤脐部皮肤。
Q7 新生宝宝为什么会蜕皮?蜕皮后可以洗澡吗?
A 新生宝宝离开了子宫内充满羊水的环境后,外界环境相对来说较为干燥,并且新陈代谢较快,表皮的角化层在新皮肤细胞的推动下,容易变成死皮脱落。这是新生宝宝对环境的一个适应过程。蜕皮后仍可以洗澡,但洗完后要为宝宝抹上婴儿油,注意皮肤的保湿。
Q8 宝宝患湿疹,可以用什么样的药膏?
A 宝宝得湿疹,父母不要擅自用药,最好遵循医嘱,以免引起皮肤过敏。不过,湿疹是周岁内宝宝的常见病,通常随着年龄增大,免疫系统的完善,会自行好转。宝宝患湿疹时,忌吃海鲜类食物,穿着上应选择纯棉、柔软的衣物,并注意不要捂得太热。
Q9 宝宝红屁股,怎么办?
A 宝宝红屁股了,最主要还是需勤换尿布,保持干燥。特别是宝宝大便后,要及时清洗小屁屁,并抹上护臀膏。红屁股严重时,可每天让小屁屁在空气中晾一晾,晒晒太阳。
Q10 宝宝肌肤干燥,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护肤品?橄榄油可以用吗?
A 可以尝试使用婴儿专用的护肤品,还可以用加了水的甘油。不过,每个宝宝的皮肤敏感程度不一样,无论使用何种护肤品,都应先在宝宝的一小块皮肤上试一下,无不良反应再继续使用。橄榄油也具有一定的护肤效果,不过建议选择大品牌生产的婴儿专用橄榄油。
Q11 头垢怎么去除?
A 宝宝有头垢后,可通过洗头将其洗掉。可在洗头前,先用婴儿专用按摩油在头垢处按摩几分钟,再用婴儿专用洗发水清洗。
Q12 宝宝眉毛上出现黄黄的痂,要不要去除?
A 宝宝眉毛上有黄黄的痂,这是湿疹的一种表现。千万不要强行去除,可以抹点婴儿油或婴儿专用滋养甘油,等痂湿润了,慢慢软化后,自然会掉下来的。
宝宝的睡眠问题
Q13 100天内的宝宝每天需要多少时间的睡眠?如果没有睡到怎么办?
A 每个宝宝的睡眠时间都不一样,大致上1个月内的新生宝宝每天需睡20~22个小时,2月龄的宝宝为18~20个小时,3月龄时为16~18个小时。不用很在意宝宝有没有睡足这个时间,宝宝困了自然会睡。只要醒来时精神状况良好、食欲佳就是睡眠充足的最好见证。
Q14 宝宝睡觉时,家人需要轻手轻脚吗?
A 其实宝宝的睡眠习惯,多半是家人培养出来的。所以宝宝睡觉时,家人对于环境的安静程度不用刻意追求,应该让宝宝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宝宝从小就在特别安静的环境中才能睡好,一点声响就易被惊醒的话,反而不利于睡眠。
Q15 怎样从一开始就让宝宝养成睡觉不用哄的习惯?
A 从宝宝刚出生时,就不要采用"哄"的方式让他入睡。可以采用固定的睡前程序让他习惯,比如临睡前洗个热水澡,然后做一下按摩抚触,再换上干净的内衣,为他盖上被子,给他轻轻地哼歌。让宝宝从一出生就熟悉这样一套程序,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习惯。
Q16 宝宝昼夜颠倒该怎么调整?
A 这种情况,妈妈可在白天变着花样跟宝宝多玩会儿,如听音乐、带宝宝出去散步等,在白天多消耗一下宝宝的精力。晚上临睡前给宝宝洗个热水澡,按摩按摩,告诉他要睡觉了。一段时间下来后,宝宝的睡眠习惯就能被调整回来了。
Q17 新生宝宝在睡觉时会发出奇怪的声音,是否要紧?
A 新生宝宝睡觉时不止会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还会做出各种表情,一会儿皱眉、一会儿笑。这都是因为新生宝宝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等慢慢长大了,这些现象就会渐渐消失。
Q18 宝宝白天睡觉,是否要拉上窗帘?
A 新生宝宝白天睡觉时最好不要把窗帘全部拉上,以培养他对白天的意识。等宝宝长大点后能分清白天黑夜,且晚上睡眠情况也较好时,白天睡觉拉上窗帘也没什么关系了。
Q19 宝宝频繁夜醒是因为饿吗?每次夜醒都要喂奶吗?
A 宝宝频繁夜醒原因很多,可能是饿了、冷了、热了,或者是白天睡多了,日夜颠倒了,妈妈要学会听懂宝宝的哭声,找对原因,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如果真的是因为饿了才频繁夜醒,就要考虑是否是每次进食量不够。
冬季宝宝的穿着问题
Q20 冬季宝宝室内应该穿多少衣服?
A 冬天室内宝宝穿多少衣服,关键取决于室温。让宝宝感到最舒适的温度是22℃,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用暖气来保持这个室温(但也要注意经常通风,否则会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在22℃的室温里,给宝宝穿上内衣,再加一套厚款连体衣通常就够了。这样,既保护好了小肚子,又不会妨碍宝宝四肢的活动。
Q21 冬季,宝宝睡觉时该穿多少衣服?
A 通常一套加厚的棉质内衣裤就可以了,透气又保暖。如果怕宝宝踢被子,可以加个小睡袋——睡袋加小被子是百天内宝宝过冬的最佳搭配。
Q22 冬季,宝宝外出应该怎么穿、穿多少?
A 宝宝外出时,一件小外套,一顶小帽子、一双小棉鞋是很不错的搭配。另外,最好能给宝宝穿一双能罩在裤子外面的长袜子,这样就不怕抱宝宝时把他的小腿露出来了。
宝宝的喂养问题
Q23 混合喂养时,母乳喂哺后是否可以马上喝配方奶?
A 不要。一次最好只喂一种奶,因为混合喂养容易造成宝宝消化不良。更重要的是,两种乳类混合会破坏原有的合理配比。
Q24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是否需要额外补水?
A 原则上来说,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不需要再额外喝水了。但如果天气特别热,宝宝出汗多,或者有上火的情况,可以适当给宝宝额外补充些水分。
Q25 什么时候需要开始补充维生素D和钙呢?
A 宝宝每日的奶量能保证在600ml以上时就不需要再额外补钙,但维生素D通常在出生15天后就要开始补充。如果宝宝每日奶量不足600ml,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一些易溶解的有机钙剂。
Q26 维生素D和钙剂是在餐前还是餐后吃?吃完后可以马上进食其它食物吗?
A 维生素D和钙剂一般都在餐后半小时吃。吃完后需隔半小时至1小时再进食其它食物。值得一提的是,假使日照充足(例如每日晒太阳1~2小时以上),维生素D就不用天天吃(日照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每天400国际单位就足够了,多吃易引起中毒),可以选择隔两天吃一次。
Q27 3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喝果汁和蔬菜汤了吗?
A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3个月内可以不加果汁和蔬菜汤;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可以适量添加一些,但由于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是很完善,一开始需用1∶1的水兑稀,慢慢再减少水的比例,以免引起宝宝肠胃不适。
Q28 宝宝应该按需喂养还是按时喂养?
A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按需喂养,人工喂养的宝宝按时喂养。但是有的宝宝睡觉前一定要吮吸妈妈的乳头才能睡着,这个时候宝宝并非真的饿了,而只是想满足一下"吮吸欲"。
Q29 如何避免宝宝发生乳头混淆的情况?
A 要避免宝宝发生乳头混淆,在月子里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即便是妈妈因为母乳少或乳头破裂等原因而不得不暂时采用人工喂养的方式时,也要坚持在宝宝1月龄内,不使用奶瓶,可以采用勺子或喂杯。
Q30 小宝宝为什么老打嗝?打嗝要紧吗?
A 宝宝由于横膈膜还没完全长好,突然用力收缩时就会打嗝,这是3月龄内宝宝的常见现象,无需过度担心。可以试着轻弹宝宝脚心、给宝宝喂些水或母乳来应对打嗝。等宝宝渐渐长大,频繁打嗝的现象就会减少直至消失。
Q31 如何防止宝宝吐奶?
A 宝宝由于胃部生理构造的特点,很容易吐奶,所以每次喂奶后,一定要将宝宝竖抱,并用空心掌拍他的后背,直到打出"嗝"来为止。并且,等宝宝打嗝后,还要再坚持竖抱15~20分钟,以防胃部的奶液回流。
Q32 如何做才能让母乳喂养的宝宝接受奶瓶?
A 可以先让宝宝玩耍的时候接触下奶瓶,增加他对奶瓶的熟悉度;接着可以在瓶里倒些宝宝喜欢喝的果汁给他喝;最后一步便是往瓶里倒一些配方奶。如果宝宝哭着不喝,察看一下是否是奶嘴太硬了,尝试更换不同的奶嘴。要让宝宝接受奶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贵在坚持。如果宝宝一哭就心软,那永远都无法让宝宝接受奶瓶了!
宝宝的五官及面部问题
Q33 新生宝宝的舌苔总是白白的,能自行擦拭吗?
A 宝宝舌苔白不能强行去除,需给宝宝多喝水,尤其是每次吃完奶后,喂一两勺水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如果宝宝一喝奶就哭,那很有可能是得了鹅口疮,不能擅自用药,也不能强行去除白斑,需遵循医嘱。
Q34 宝宝有眼屎一定是上火吗?
A 可能是上火,也有可能是鼻泪管堵塞(宝宝不哭时,也总是眼泪汪汪,且眼屎很多)。除多给宝宝喝水外,母乳妈妈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忌过于油腻。若是鼻泪管堵塞,父母可帮宝宝做一下按摩: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压迫泪囊,即按在宝宝的鼻根及眼睛内眦中央的部位,往眼睛的方向挤压。若周岁后,宝宝鼻泪管仍未通,可去医院进行探通术。
Q35 宝宝鼻塞是怎么回事?感冒还是鼻内有异物?如何区分,如何应对?
A 宝宝鼻塞,先要考虑是否是鼻屎造成的,有鼻屎可用婴儿专用棉签清理。如果宝宝鼻塞时有鼻涕,且精神、食欲不佳,那很有可能是感冒了,需多给宝宝喝水,症状严重时(如长时间不愈、甚至有发烧的症状)需就医。
Q36 宝宝耳内的分泌物是什么?要经常清洁吗?
A 宝宝耳内流出的分泌物有可能是耳屎,也有可能是从母体里带出的羊水残留。每天可用婴儿专用的棉签帮宝宝清理下外耳廓(注意不要深入,以免伤及耳道)。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后,耳廓内仍有比较潮湿的分泌物,且宝宝常精神、食欲不佳,那很有可能是患上了中耳炎,需及时就医。
宝宝的便便问题
Q37 健康的宝宝一天通常拉多少次?
A 母乳喂养的新生宝宝每天大便4~6次,多时达7~8次;人工喂养的新生宝宝每天1~3次,多时5~6次。随着宝宝日渐长大,每日排便次数会逐渐减少。3月龄左右时,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1~3次,人工喂养的宝宝1~2次,有时也会隔天一次。
Q38 宝宝便秘可以使用开塞露吗?
A 偶尔使用可以,但勿经常使用,以免形成依赖性。宝宝便秘,还是要从饮食上注意。母乳妈妈要多喝水,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宝宝也要适当地多喝一些水。并且,平时妈妈还可以宝宝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宝宝腹部,以促进肠蠕动。
Q39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很稀,是拉肚子吗?
A 不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稀薄状是普遍现象,不用过于担心。但如果宝宝精神、食欲欠佳,大便有异味,次数也比平时多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腹泻,需尽快带宝宝就医。
Q40 健康宝宝便便的性状是怎么样的?
A 母乳宝宝的大便比较稀,呈黄色,偶尔也呈绿色,混有奶瓣。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质地比母乳喂养的更干些,颜色与母乳宝宝相似。随着宝宝长大,大便的质地会慢慢变干。
Q41 宝宝拉绿便便是因为不消化吗?
A 不是,是因为胆红素被氧化了。便便被胆红素染色后,变成黄色,在空气中遇到氧,就会被氧化成胆绿素。此外,有些配方奶里的铁含量较高,经过消化道与空气接触后就变成了暗绿色,使宝宝的便便呈绿色排出。
宝宝的行为问题
Q42 宝宝吃手指要阻止吗?
A 不要,宝宝是通过手和嘴来探索世界的。宝宝吃手指说明他已经注意到自己的小手了,是手眼协调能力的一大发展。但妈妈一定要注意保持宝宝小手的干净哦。
Q43 什么时候给宝宝进行抬头训练比较合适?
A 宝宝满月后就可以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抬头训练了,但由于宝宝颈部的脊柱弯曲还没有形成,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一开始锻炼,每次几秒钟就好,然后再慢慢地延长时间。
Q44 宝宝的小手总抓伤脸,要给宝宝戴手套吗?
A 不要,戴手套会阻碍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也会妨碍触觉的发育。月子里的宝宝指甲软,不用剪,但出了月子后就要给宝宝勤剪指甲了,可以选用婴儿专用的指甲剪。为防止宝宝乱动而伤到小手,可以选择在宝宝熟睡时剪指甲。
宝宝的其它问题
Q45 宝宝多大可以竖抱?
A 建议3月龄后再竖抱,因为在这之前,宝宝颈部的脊柱弯曲还没有形成,为避免伤到颈部,应以平抱为主。但如果宝宝在3月龄内一定要竖抱,妈妈可以让宝宝背靠着自己的胸口,一手托住宝宝的屁股,一手搂在宝宝的胸前。这样,宝宝的脊柱和脖子就都有了依靠和保护。
Q46 宝宝黄疸何时褪?怎么样才算黄疸完全褪去?
A 每个宝宝出生后都会产生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7~10天左右达到高峰期,之后会逐渐好转。足月儿约2周,早产儿约3周黄疸可褪去,一般可以参看宝宝眼角处的皮肤,若没有黄色痕迹了,可算黄疸褪去了。
Q47 宝宝多大后能晒太阳?
A 宝宝满月后,可以每天适当在户外晒一会儿太阳,从5~6分钟开始逐渐延长时间。要注意的是,晒太阳时,不要让阳光直射到宝宝的眼睛。
Q48 满月理发有必要吗?
A 没有必要。满月宝宝的头皮非常娇嫩,需要头发的保护。老一辈"满月剃头,将来头发会更黑更密"的说法,其实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但如果宝宝的头垢很厚,那建议妈妈在宝宝3月龄内可以给他理一下发,但不建议理光头,最好在发根处留5mm左右的头发以保护头皮。
Q49 宝宝出生10天内,为什么体重会减轻?
A 宝宝刚出生时,由于皮肤蒸发掉大量水分,胎便也在不停地排泄,加上妈妈起初乳汁分泌量还不够
新生婴儿护理常识
擦“马牙”
给新生儿“擦马牙”有害无益。出生后3~5天后,内牙床上或上腭两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状白色颗粒,数目不一,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有的就像小马驹口中的小牙齿,所以人们把这种现象俗称为“马牙”。在我国民间有一种错误的做法,那就是认为“马牙”要用干净的布蹭掉才行。其实,这种民间传统的育儿习俗有害无益。
这种在出生后,有时出现在其硬腭上的一些白色小珠,医学上称为“上皮珠”。上皮珠是细胞脱落不完全所致,对宝宝并没有任何影响,它往往会由于进食、吸吮的摩擦而自行脱落。由于宝宝口腔黏膜非常娇嫩,无论是用针挑刺或用粗布擦洗,都很容易损伤黏膜,造成口腔黏膜感染,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全身感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所以,俗称的“马牙”不必特意处理,几天后就会自行消失,如果非要用布将其蹭掉,反而是很危险的。
“螳螂齿”有益无害?
宝宝出生时,上下前部的牙床是不接触的,两侧后部各有一个隆起,上下能接触到的脂肪垫,俗称“螳螂齿”。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这种脂肪垫是多余的,常用刀割“螳螂齿”,其实这是很危险的。
“螳螂齿”对新生儿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在宝宝吸奶时,前部用舌头和口唇黏膜、颊部黏膜抵住奶头,这时后部的脂肪垫关闭,帮助增加口腔中的负压,有利于宝宝吸奶。用刀割“螳螂齿”不但影响宝宝吸奶,还可引起口腔破溃、感染,甚至还可引起全身的败血症,严重的可致宝宝死亡。随着乳牙的萌出,这种高出的脂肪垫就会渐渐变平,所以不需要处理。
为新生儿“挤乳头”
可能引起乳腺发炎。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几天内可能会出现乳房肿大,甚至分泌少许乳汁样液体,所以在民间有一种“挤乳头”的育儿习俗,就是挤压新生儿的乳头。特别是女宝宝,认为不挤压乳头,以后就不能给后代喂奶,其实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不论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出生3~5天后,都会出现乳腺肿胀的生理现象。触之有蚕豆大或山楂大小的硬结,轻轻挤压可有乳汁。这是由于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的结果,一般2~3周可自然消退。此时,千万不要挤压,否则若不慎把乳头挤破,会带进细菌使乳腺红肿、发炎,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败血症。如果是女宝宝,挤压造成乳腺发炎,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或形成瘢痕,当宝宝发育为成年女性时,还会影响到泌乳。新生儿乳头凹陷亦不需要处理。
新生儿不能见光
不能见光对新生儿视觉发育不利。新生儿不能被强烈光线照射,强烈光线会伤害宝宝。但这并不等于说新生儿不能见光,如果把宝宝的房间布置得很昏暗,对宝宝视觉发育是极为不利的。此外由于视线不清,爸爸妈妈也不能及时发现宝宝是否有皮肤黄疸或其他情况。所以,民间所说的新生儿不能见光是错误的。
合理安排新生儿的生活环境。新生儿身体幼小、娇嫩,最好选择朝南的房间作为宝宝的居室。居室阳光充足,宝宝可以晒到太阳,不容易因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佝偻病。白天不要给宝宝的居室挂窗帘,尤其是比较厚、颜色比较深、花色比较暗的窗帘,晚上完全可以使用正常的照明灯。
新生儿怕声响,易受惊吓
太安静反而不利于宝宝神经系统发育。一些老人认为新生儿怕声响,易受惊,于是育儿经验不足的新爸爸妈妈们则依照传统方法,总是把坐月子的妈妈和新生儿的房间搞得静悄悄的,连走路也要小心翼翼,生怕弄出声响惊吓了宝宝。
宝宝刚出生就可以听到声音。由于神经尚未发育完善,新生儿对刺激还缺乏定向力,他(她)们还不能分辨不同的声音。有时看起来像被惊吓了,其实这并不是宝宝的异常行为,而是正常的神经反射。那种唯恐声音吓着宝宝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不利于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不许碰宝宝前囟门
碰了囟门就会使宝宝变哑没有科学根据。过去的传统观念认为新生儿的囟门是命门,不允许碰,碰了囟门就会使宝宝变哑。甚至医生在为宝宝检查囟门的张力和大小时,也往往会遭到父母的质疑。
囟门,俗称“天顶盖”,是宝宝颅骨与颅骨之间尚未完全衔接的部分。两块额骨与顶骨之间形成一个无骨的,只有脑膜、头皮和皮下组织的菱形空间,叫前囟门;两块顶骨与枕骨之间形成一个无骨的小三角,叫后囟门。人们常说的囟门是指前囟门。新生儿前囟平均是2.5×2.5厘米,也有个体差异。宝宝前囟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就应引起重视,因为前囟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过大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囟门固然很重要,要注意保护,但传统育儿经验中“碰了囟门就会使宝宝变哑”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新生儿怕冷不怕热
认为新生儿怕冷不怕热没有科学根据。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还不健全,汗腺不发达,肌肉也不发达,不但怕冷,也同样怕热。由于母体子宫内体温明显高于一般室内温度,所以宝宝娩出后体温都要下降,然后再逐渐回升,并在出生后24小时内,达到或超过36℃。新生儿最适宜的环境温度称为中性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或高于中性温度时,机体可通过调节来增加产热或散热,维持正常体温。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过了宝宝机体调节的能力,就会造成宝宝体温过低或过高。
由于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为宝宝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是有道理的。但是,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宝宝通过增加皮肤水分蒸发而散热。当水分蒸发过度,体内有效血循环不足时,宝宝就会发生高热,这就是新生儿患脱水热的原因。所以,民间育儿习俗总以为新生儿怕冷不怕热,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宝宝要睡头形
宝宝用硬睡出好头形不科学。民间育儿还有一个习惯做法是让新生儿睡硬枕头,比如豌豆枕头、绿豆枕头等,认为这样能够睡出好头形,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新生儿颅骨容易变形,主要是由于骨缝尚未闭合,受到挤压时,会出现骨缝重叠或分离,使头形发生变化。宝宝的头在出生1个月左右的时间,生长速度比人生的任何时期都快,头围可扩大3厘米。头骨的急剧生长,不一定会左右对称。左右不同,并不是因为外界压迫,而是因为内部的力量所致。妈妈对宝宝头部的形状不必太费心思,每一个宝宝头部都会有些偏斜,即使是相当偏斜的头在过周岁生日时也会变得不明显了。
为宝宝包“蜡烛包”或压沙袋
有两种类似的做法,一种是把宝宝像蜡烛一样包起来,一种是在被子周围压上沙袋或枕头,认为这样宝宝睡得稳,不易受到惊吓,而且认为小时候如果不把宝宝双腿绑直,长大会成为八字或罗圈腿。其实,这种做法会影响宝宝运动功能的正常发育,对宝宝的发育不利。有研究证实,使用蜡烛包的宝宝,发育的各项指标,普遍低于未使用蜡烛包的宝宝。
如果准备到商店购买婴儿成衣,应选择装饰少的、袖子宽松的。同时应避免有金属纽扣或拉链,以免划伤宝宝皮肤。如果是冬天出生的宝宝,可以给他(她)穿上绒布衣服及薄棉袄或毛衣,盖上小棉被,让他们手脚自由活动,另外有条件的话可以到商店买一种棉睡袋,样子像斗篷,下面有扣子固定,可随时打开更换尿布,睡袋比较宽松,既保暖又不影响宝宝活动。
新生儿不吃不喝不睁眼是否正常
新生儿不吃不喝不睁眼不正常在民间传统的育儿经验中,有一种错误的习惯性认识,认为新生儿不吃、不喝、不睁眼是很正常的,或者认为新生儿开始喝点糖水就行了。现代新生儿护理医学已经明确指出,宝宝出生后就具备了吃奶的能力,越早喂哺越好,对大脑发育越有利,还能降低低血糖及暂时性黄疸的发生几率。所以说,新生儿不吃不喝不睁眼是不正常的。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新生儿的生活是有规律的,即在每一天里,每个新生儿都要循环往复地经历安静睡眠和活动睡眠两种睡眠状态,即深睡眠和浅睡眠,安静觉醒、活动觉醒和哭三种觉醒状态,以及另一种介于睡和醒之间的过渡状态即瞌睡状态。
贴“夜哭郎”字符管用吗?
贴“夜哭郎”字符解决新生儿夜哭问题是无稽之谈“夜哭”是指新生儿白天如常,每到夜晚则啼哭不眠,或午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在传统的育儿风俗中,有一种贴字符的解决方法,据说只要在住家附近的街道两旁贴上几张写有“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过路人念过之后,家里的宝宝就不哭了。这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方法没有一点科学道理,纯粹是一种无稽之谈。
新生儿夜哭可能与宝宝脾虚、蕴热或惊恐等原因有关按照中医理论,宝宝的夜哭,除因夜间饥饿或尿布潮湿等因素外,很可能与宝宝脾虚、蕴热或惊恐等原因有关。
①虚寒,就是因新生儿身体虚弱,受寒后引起的病变。具体地说,是由于妈妈在期间身体虚弱,使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禀赋不足,宝宝出生后容易受寒而影响到脾脏的功能,夜间体内阴阳不调,阳盛而引起的腹痛,宝宝因疼痛而醒来哭吵。
症状表现:患儿常会夜间哭泣,其哭声偏于细微,睡眠姿势以俯卧蜷曲位为多,伴随身体消瘦,无精打采,手足发冷,面色青白,食欲不振,排出水样粪便,其指纹淡红,舌质淡,苔薄白,时有腹痛但喜欢按摩,头发稀疏干枯等。
②蕴热,是指宝宝出生后因受热过度,致使神经系统兴奋性较高,因而容易精神不宁,烦躁不安,所以夜间哭声不断。
症状表现:面赤唇红,眼半睁着,手心、足心有热感,多烦躁不安,夜啼有力,小便短赤,指纹紫,舌尖红,苔微黄。若发现宝宝有上述症状表现时,应及时寻医问诊。
③惊恐,这是因为宝宝出生后受到惊吓,使心神的安宁和平衡受到干扰,所以夜晚稍有异常声响就会导致宝宝惊恐害怕,并且啼哭不止。
症状表现:患儿常于睡眠中猝然啼哭,哭声悲惨而紧张,多呈恐惧状,喜欢紧偎在人怀中,若抱时则可保持安静,嘴唇与面色均乍青乍白,一般无其他明显症状。这种患儿也宜用中药治疗以安神定惊。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新生儿夜哭,只要爸爸妈妈能仔细观察,并积极做好防治措施,令人的宝宝夜哭问题也是可以预防的。
新生婴儿肺炎如何护理
(1)环境。
新生儿室内温度应在20—24℃,相对湿度维持在60%,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风吹,以防受凉。
(2)体位。
要注意经常变换体位,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3)喂养。
应给患儿足够的热量、营养和水分。如病情危重,可暂停喂奶、喂药,以免呕吐引起窒息。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吸氧。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
(4)吸氧。
当患儿出现呼吸气促、唇周青紫时应立即吸氧。烦躁不安或鼻腔分泌物多者可用漏斗法给氧,每分钟给氧量1—2升。使用时,漏斗边沿距鼻子1厘米左右。太远,浪费氧气、效果不好;太近,影响气体交换而加重呼吸困难。患儿安静后,可改用鼻导管法间歇吸氧。
(5)吸出痰液。
肺炎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但新生儿反应低下,不会咳痰,所以要及时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吸痰时,应采用口对口或大注射器连接导管吸出痰液,动作要轻,避免刺激。
(6)体温。
新生儿肺炎时体温一般正常。若体温高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用退热药物,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7)输液时,每分钟以4~6滴为宜。
以免因速度太快引起肺水肿或心衰而加重病情。输液量不宜多,按每日40~60毫升/千克体重计算。
(8)新生儿反应能力差,肺炎初常无呼吸道症状。
因此,要密切观察其心率、呼吸变化。若有口吐泡沫、面色苍白、唇周青紫,拒喝奶时,说明病情较重,要立即送医院抢救治疗。
如何护理新生婴儿肚脐
1、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爽
勤给宝宝换尿布,以防止大便、尿液污染脐部。注意不要让尿布覆盖住脐部,让它处在脐带残端下面为宜,或购买专门为新生宝宝设计的带有槽口、能把肚脐露出来的尿不湿。这样可以让脐带残端暴露在空气中,而不是浸在宝宝的尿液里。
给宝宝洗澡时,只要注意不要让其肚脐碰到水。因为洗澡可以让宝宝感觉比较清爽,对宝宝来说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在比较炎热的夏天。在洗澡时不小心水滴溅到了宝宝的肚脐上,要立即把水擦干净。
为宝宝创造一个洁净的居住环境,所用的床上物品、宝宝的内裤、毛巾以及宝宝尿布等,应经常晾晒,以抗菌织物做成的为最好。
在脐带未脱落的时候不提倡用“护脐贴”、“护脐带”,以免不透气而加速细菌繁殖,延长脐带脱落时间。
宝宝应该穿着宽松纯棉的衣服,这样比较透气,肚脐会干得快一些。尤其是夏天,新生儿也不需要过分的里外包裹。
晚上睡觉时也不要给宝宝盖得过厚,一旦发现肚脐有潮湿状况,应立即用棉布轻轻吸干。
2、消毒不得马虎
用75%的酒精棉签擦拭脐部时要细心。把宝宝放在床上,左手暴露宝宝的脐孔,右手用蘸有酒精的医用棉签成螺旋形慢慢地进行消毒,把脐孔里的一些分泌物等脏东西彻底擦干净。
棉签不可二次使用。消毒时要甩掉棉签上多余的酒精,转着棉签从宝宝肚脐孔里自内向外进行消毒。消毒一遍后,换一根棉签,重复以上动作。最后,再换根棉签消毒肚脐周围的皮肤。有些妈妈为了节省棉签或怕麻烦,一次消毒只用一根棉签,这样更容易引发细菌感染!
每次洗过澡后或被宝宝大小便不小心弄脏了脐部时,都要进行消毒。
如果没有感染情况,消毒10天就可以了。然后等待它自行脱落。
1)新生儿洗澡后涂用爽身粉时应注意不要落到脐部,因为这样不利于脐部的正常呼吸,而且有感染的危险。 并且长期刺激会形成慢性脐炎。
2)如果宝宝的脐带残留变成干黑色,就表明脐带快脱落了。可以用浓度稍高的酒精(95%)轻轻擦洗“干黑色”处,有助于脐带尽早脱落。脐带残端脱落时,可能会在尿不湿或尿布上发现一点血迹,这是正常的。在自然脱落之前,千万不要急着扯掉脐带残端,哪怕它好像只是连着那么一点点了。 更不能盲目地去剪断。
护理要点
1、可用医用棉签蘸75%的酒精把脓液轻轻擦干净,然后再换根棉签把酒精从脐根部开始,慢慢向外擦拭脐部周围皮肤,不要来回乱擦,以免加重感染。
2、每天可多擦几次,并注意观察“流脓”的情况。
3、切记不要用龙胆紫涂在脐部流脓处,因为这不但会影响对脐部状况的观察,而且还会使脐部表面结痂,阻碍脓液的排出,使症状更加严重。
【新生婴儿护理常识】相关文章:
不可不知的新生婴儿护理常识05-09
初生婴儿护理常识03-20
初生婴儿如何护理05-27
纹眉后的护理方法及纹绣常识11-03
夏天新生宝宝怎么护理04-11
如何护理新生儿脱皮02-10
新生儿专业护理二级06-16
电工常识04-12
美术理论常识05-13
围棋常识口诀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