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环境中生态雕塑的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对环境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认识,雕塑的设计越来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雕塑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从生态雕塑中我们看到了人们更加尊重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雕塑的设计不仅从观念还是从选材以及制作等方面都有别于以往雕塑。
一、生态雕塑不同于以往雕塑的表现
树立生态观念的雕塑我们可称为“生态雕塑”,生态雕塑同传统的雕塑设计思维和价值观念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态雕塑突破以往单一的思维设计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多维的、复合的思维方法,生态雕塑具有多元综合的雕塑理念。生态雕塑包括多方面的含义,它不断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不断满足都市人的生理心理和情感文化的需要。无论是在雕塑观念还是在雕塑材料和雕塑技术方面都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多维性。生态雕塑从观念、材料到制作都具有更加明显的多元性,它的创作者也从个人行为转变为群体行为。生态雕塑在审美观念上注重不同地区、民族的独特文化审美差别,强调不同文化、设计观念应交流和互动。
第二,生态雕塑强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雕塑家和创作对象之间不再是对抗性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式关系。生态雕塑家把雕塑不再看作是个人的创作行为,而是作为实施生态行为的一个载体,生态雕塑设计的任务就是为生态的改善服务。生态雕塑应从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角度为出发点,从根本上降低资源和能量消耗,防止和减少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在材料的选用上和对资源材料合理运用的态度上,充分体现生态观念,和谐发展,运用环保的、无污染的材料,旨在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生态环境。生态观为雕塑家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和切入点。
第三,在评价生态雕塑方面也改变了以往传统纯粹的形式问题和自律性问题,而是看这个生态雕塑与它周围的环境或者情境的相适应,生态雕塑好坏的判断标准在于生态文化观念和他律性上。换句话说,生态雕塑放在公共环境当中,它必须要和周围的建筑、环境和地域文化等相互协调彼此共生。
第四,生态雕塑不再是以往单纯的雕塑创作和雕塑艺术,它突破了传统规范的禁锢,不断地与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环境艺术、建筑艺术等相互渗透和共融。
第五,生态雕塑不同以往的雕塑,它具有很强的公共性,生态雕塑作为一种公共空间的形式而存在。这种公共性在于强调艺术的共享,它和艺术的大众化紧密相连。生态雕塑的公共性不同以往的雕塑,它不是一种艺术风格、派别,而是一种社会公众意识和理念在雕塑领域的反映。
它具有社会公益理念和公共理念它关注大众文化和大众的审美情趣的演变。生态雕塑的设计、制作和欣赏都体现了大众的参与性,它也正是由大众的参与才完成的。人们的参与欣赏、讨论、交流对生态雕塑非常重要,大众的认可与关注是生态雕塑公共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由传统的以个人创作为中心转变为以大众的认可反映为中心,这是雕塑艺术的一次重大变革。
二、生态雕塑的注重点
生态雕塑它改变创作思考的程序,雕塑家的思考重点从雕塑的体量、色彩、空间、尺度及与背景的适应性转到建成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入手,考虑材料的废弃、重复利用和再生使用,考虑制作使用时如何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对人体、环境的侵害等。这些新的生态审美价值取向为雕塑家开辟了一个新的创造领域。如今出现一种“垃圾雕塑”,把生产、生活的废弃物经过艺术家的构思、整理和组合创作为现代雕塑,既创造了美,同时又用环境观念警示公众,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生态雕塑它着重研究雕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它不同于以往传统的雕塑的风格论,强调雕塑的生态功能。生态雕塑的美学思想是集生态学、美学、雕塑学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美学研究体系。“它以审美生态思维为理论支点,以生态雕塑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平衡、生态和谐与生态雕塑、环境设计和生态美学的关系为研究内容,是一门以功利性美学客体为研究对象的新型美学,也是一门融合了艺术美学、技术美学、环境美学等诸种分类美学的多维美学综合体系。”
三、生态雕塑对人心灵的关怀
生态雕塑作为一门公共艺术、生态行为和社会行为,它不仅要不断满足生态雕塑审美主体的物质生活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也就是说,物质方面生态雕塑要与自然环境生态成为共生关系;而精神方面生态雕塑要注重分析现代人的生理心理感受,重视信息适度和适应性原则,缓解不良环境给人的精神造成的生态失衡。生态雕塑应从人体工程学考虑,考虑人的生理特点,充分体现人性化特征,使雕塑欣赏符合人的生态特征,深入细微地考虑公共环境中人的欣赏活动和欣赏方式,这要求生态雕塑家要充分认识、理解和尊重公共环境的生态雕塑的空间环境,关照人的观赏角度和对雕塑的观赏尺度适应。
尤其是细部的处理,更要体现出对人生理、心理的关怀,体现雕塑与人的沟通,这是物质与生命之间关系的超越。非凡的细节体现出的正是雕塑家对艺术人性化的特殊感悟力和对人的细微关照。同时,雕塑家不能忽视人心理上的生态健康。许多城市中现代主义建筑泛滥,其单调死板的外观造成人的视觉饥渴和心情烦躁;建筑的彼此相似,街道模式的重复,封闭无窗的建筑内部空间,令人厌烦、单调和缺乏刺激的环境,造成人们无聊和寻求刺激的心态。
这些需要雕塑家不能只表现个人的艺术理想和生活体验,而要重视生态知觉原理和人的视觉心理,加强雕塑造型与环境形成的轶序感和韵律感,符合了人的视觉需求,有利于安抚调适都市人的心理紧张。再者,生态雕塑的创作主题和艺术造型的核心之一是接近自然。自然是艺术永恒的主题之一,因此好的雕塑家会善于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把握创作元素中的自然意识和自然气息进行创作,尤其在嘈杂的现代都市,使人心理上靠近大自然的单纯、安详、合理、永恒,感受生命的美好,给予疲劳的都市人以心灵关怀。
四、生态雕塑的实例
生态雕塑在内容和理念上以生态和谐为目标,它更像是一次生态倡导行为,它一方面具备一定的审美形式,给人以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另一方面它又要具有生态效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有益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下面针对国内外的生态雕塑实例来说明一下生态雕塑所体现的环保观念和生态保护思想。生态“社会雕塑”家约瑟夫·波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他在1982年第七届卡塞尔根据当代美术作品展上展出的《7000棵橡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波伊斯在6月19日画展开幕那天,在弗里德里希博物馆前的弗里德里希广场上种下了第一棵橡树,5年后他要在第八届卡塞尔国际当代美术作品展的第一天亲手种下7000棵橡树的最后一课。
波伊斯当时的计划就是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生态活动,在卡塞尔市区种植7000棵橡树,并且在每棵杏树旁边放置一个高1.2米的玄武岩石柱。1987年7月12日,第八届卡塞尔国际当代美术作品展开幕时,波伊斯的儿子索恩·文策尔在波伊斯的夫人爱娃·波伊斯在场的情况下,种下了第7000棵橡树。从此,卡塞尔有了一座可以生长的雕塑。卡塞尔希望这次植树行为体现一些根本思想——生态思想。《7000棵橡树》是卡塞尔实现他“社会雕塑”思想的一大成就,他旨在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唤起民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环境中生态雕塑的设计】相关文章:
办公室设计中的环境生态原则08-06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09-18
生态景观在活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08-24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初探10-22
环境景观设计手法:景观雕塑08-18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10-19
雕塑在景观设计中的注意事项08-15
雕塑在景观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09-04
室内设计中的生态设计11-03
园林雕塑在景观设计中的注意事项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