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

百草园和庭院别墅

时间:2024-08-24 04:37:11 环境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百草园和庭院别墅

  在地产顾问工作中,最初碰到“庭院别墅”这一课题时,“庭院”这个富有诗意的词一下子促动了心底的弦,蓦然便想起了先生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也想起了自己在乡下度过的童年:百草园里有着绚丽多彩的自然风物,菜畦是碧绿的,石井栏是光滑的,皂荚树高大,桑椹紫红,何首乌根牵连不断,履盆子又酸又甜。百草园里还有惹人注目的鸣禽飞虫,夏蝉在树叶里长吟,黄蜂娇憨地伏在菜花上,轻捷的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云雀何等地轻灵自由,少年的先生是何等地羡慕陶醉。“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高墙之内的四角天空下,孕育着天真无邪的童心、纯真自由的人性,我一直认为这是先生之所以成为文学大家的根本所在,因为艺术世界不可或缺的是赤诚和纯真,诗心从来和童心脉络一贯,息息相通。

  现在想来我们地产界一味追随欧风美雨,夸侈斗富,但惟独淡忘了我们记忆中最感幸福的时光和先生一样是在庭院中度过的。从古到今,我们似乎总是离不开庭院, 因为它寄托着中国人对“家”的眷恋。我们每个人赖以维系的家庭,从字源上分析其实是“家”与“庭”的结合,家与庭是分不开的,所谓“人宅相扶,感通天地”。但随着住宅形态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庭的概念在我们的生活居住中淡化了,我们曾一度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暂时迷失了这种与生俱来的庭院情节。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化日益发展,都市的冷漠,但人们始终也割舍不了对庭院的眷恋。

  不独中国人如此,世界各地,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肤色,都有共同的童年记忆,我们先看看与我们邻近的日本有着怎样的庭院生活,由于岛国的地缘因素,日本的庭院大多以枯山水庭院为主,对再现自然风致方面显示出一种高度概括、精炼的意境。园内的极端“写意”和富于哲理的趋向乃是日本庭园不同于中国庭园的最主要的特点。许多现代的日式庭园所吸引的大多是禅宗充满沉思冥想的枯山水设计思想(旨在观赏而不在实用)。这种设计所包含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象征自然――在一个土丘上面堆几块大岩石就象征一座山;几棵小树就代表着一片树林;在空旷的砾石堆里开辟一条弯弯曲曲的不规则的石径则喻示着艰难的人生之路。正如佛谒中所云: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地。

  此外,铺地的维护费用低,是日式庭院的一大特征。天然的苔藓是个典型。让各种各样的苔藓(或蕨类植物或低矮的地被植物)在岩石或石块的周围和树底下尽情生长。如果不适合苔藓的生长,一般考虑使用其他的地被植物来代替,日本人是很少使用草坪的,他们爱极了中国古诗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样的意境。从照明上来说,日式庭院里最宝贵的光源是月光,树木的枝条(通常用木杆撑着)都排列得疏密有致,以便让月光直泻而入。

  比起日式庭院的禅宗意境,印度庭院则更富有宗教色彩,古代印度是一个众多外部民族向往的乐土,来自非洲、欧洲和亚洲的各种肤色人种均落户于此。每个不同的部落和民族有着各自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语言,从而导致了现今印度文化呈现出的宗教性、多样性、包容性的和谐统一。印度文化从各个方面渗透、融合进了印度建筑,而在建筑中尤以其独具特色的庭院设计为代表。庭院中和谐的整体设计、众多的细部设计都与其深厚的文化、特有的气候有着相当大的关联性。

  曼荼罗与佛陀是印度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景。曼荼罗原意是佛教按一定礼仪制度建立的修法坛场,在方形或圆形的土坛上,安置诸佛、菩萨,加以供奉的场所;可见佛教对宇宙真理的理解和表达,同样对印度的建筑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水和台阶――是印度庭院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在人们心中形成了某种独特的情愫,因而也影响了其整体的建筑风格。通常,建筑师都会在院落中设置一处水池,周边加入许多的细部处理,以求达到心中对水的追求。台阶是一个可以与水融为一体的,具有多功能用途的场所。檐廊也是印度庭院独具特色的一处风景,通过檐廊,居者可以避免被爆晒于炎热的阳光中,而同时又可享受阳光所带来的温馨、绿色所带来的新鲜、水流所带来的湿润、瑜伽所带来的宁静。在静谧中居者可以感受与自然合一的至美至真情境。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庭院都强调与自然融合的“天人合一”理想,西方古典庭院的布局形式和功能特征,就与东方庭院有着明显的区别。不仅在院落空间通透与围闭的气质上迥然不同,而且东方庭院引入的自然美和西方庭院所注重的人工美,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体系在庭院空间认识上的不同观念。

  在欧美,古典的庭院面积都很大,广阔、雄伟,有时甚至是华而不实,但是平衡和比例却是首要的。庭院大都采用几何设计风格。从不遮遮掩掩,而是让人们尽情地观赏和赞美。庭院内的植物栽种甚少使用色彩,即使花坛略带色彩,也是被严格控制的,由于花坛在欧式庭院中地位重要,所以花坛植物的选择也很重要。修剪整齐的树篱和灌木也是这类庭院的显著特征。在地势起伏的大面积园中,斜坡上都建有夸张的梯级平台、恢弘的户外阶梯、扶栏和人行道。即使是内院也可以建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另外,活动长椅在这类庭园设计中被广泛使用。它们通常由木料制成,或不上漆,或涂上一层白漆,或涂上一层淡淡的绿漆。与庭院的甚少使用色彩相协调。

  总之,西方古典庭院的标准是整理自然甚至是征服自然,基于唯理主义的基础才形成了规则的几何式庭园绿化。强调整齐一律,均衡对称,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将一切纳入秩序之中,强调人工美,这是和中国造园理论不同的美学思想。

  中国庭院的起源,可以说是一个被历史湮没的年代,从可供考证的历史来看,由商代的遗址中可见一斑,庭院至少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大至宫廷建筑,小到地方民居,庭院都是一个构成建筑空间的主要元素。“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庄子的“漆园”是有案可稽的最早的私家庭院。

  而汉代的广汉园、梁冀园“置景粗放,种植广博,动物鲜活,山水配合”表现了早期中国私家庭院从分享自然到铺陈自然的过程,发展到魏晋、盛唐时期,则涌现出传承竹林七贤归田园居思想与王、谢寄情山水有兰亭修禊神采的文人园,如著名的王维――辋川别业、白居易――庐山草堂。而结庐在人境的城市宅园也别具风骨,如裴度――午桥桩,杜甫――浣花溪草堂。这一时期的庭院可以说是从顺应自然发展到了表现自然的阶段。到宋以后出现了以构园要素主体为主的花园、水园、亭园等,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从抽象自然发展到象征自然。总之一切都是围绕山水自然展开,可惜到元代以后,中国由于文人士大夫地位的衰落,私家庭院也趋于式微。直至清代以后,由于满清统治者对中原汉文化的倾慕,于是园林文化亦开始大倡,并得以提升分化。这之后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的私家庭园。如以北京为代表的达官私园――恭王府萃锦园、可园、半亩园、勺园:以江南为代表的文化私园――师园、沧浪亭、寄畅园、随园、天一阁、片石山房;以岭南为代表的富豪私园――可园、馀荫山房、林家花园;以徽州为代表的儒商私园――杨州私园。

  中式庭院由先秦发展到今天,寄寓了中国精英阶层无限的哲思与浩汉,其中既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遁世情怀,也有“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放达情怀,既有“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的憧憬情怀,也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追忆情怀。在这一寄寓身心的独善之地,实现了无数文人雅士的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养性、可赏观、可游览、可遐思、可咏怀的“八可”意境。

  而在今天,国人对庭院的眷恋和怀念可以从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中式别墅与庭院别墅上体现一斑,“追溯先贤的庭院生活”,“新北京四合院”,“清凉一夏的庭院生活”,“运河岸上的院子”…… 一时间,庭院成了别墅广告中的核心词汇,而发展商也深知,只有庭院能够深深触动中国人心底潜藏已久的品味亲情生活的梦想,叠石理水的考究、楹联对仗的意蕴、移步换景的绝妙,无不体现出庭院生活的写意与洒脱。

  但当下的庭院别墅并不是沿袭古代园林的“八可”功能便可赢得青睐,好的庭院应该重拾庭院生活的精髓,提升其品质,完善其功能,它既是私享的幽业,也是欢聚的天堂。院中葡萄架下的一个躺椅,石桌上的一杯绿茶,小池中的一朵莲花都能让人迷失于午后的慵懒,沉醉于晚风的清凉,勾起无限悠闲的感触。庭院也是休闲健身的最佳场所,在阳光泳池中畅游,看蓝天与碧水的合奏,在瑜伽练习中凝神,让心情进入深层宁静,在小球场上奔跑,身体在汗水的挥洒中舒畅。在庭院你可以重拾在都市遗失的兴趣,因为人固有一癖,赏玩怡情,就在庭院展现居者个性的空间,或读书、或品酒、闲敲棋子、观石养花,自制一个木工房,自理半分瓜果田,一个宁静的画室,一个喧闹的琴房,均可率性而为。

  当然庭院也是家庭亲友欢聚的空间,你可以重拾浪漫心情,与爱人在回廊处携手嬉戏,促膝蜜语,也可以重温童年乐趣,陪孩子在沙坑草丛间玩泥巴、捉迷藏,或是与父母重叙天伦之乐,陪老人晒晒太阳,弄弄花草,聊聊过去。

  当然约朋友到庭院聚会狂欢,玩牌,喝茶,烧烤,大摆龙门阵也必不可少,更有宽敞空间,开起热闹的party,上演假面的舞会。繁华过后,也可两三知己,幽静一隅,明月当头,浅斟低酌。

  好的庭院别墅应当是把我们共同引向童年记忆中的百草园,它根本用不着刻意经营,也不必向外寻找,它只在每个人的内心魂牵梦绕,在每个家庭的亲情中浑然天成,它指引居者把珍藏的童真、童趣,引为精神的依托,渡向世界的彼岸。

【百草园和庭院别墅】相关文章:

英式乡村庭院风格解析12-29

日式庭院的艺术风格概要12-07

别墅楼梯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09-19

《将相和》文言文原文和译文06-01

演讲的技巧和方法06-20

天麻的功效和作用02-22

迎亲的习俗和禁忌03-12

油条的做法和配方11-10

演讲的技巧和方法04-03

污泥的分类和特性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