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浅谈禅学与建筑室内设计

时间:2018-04-24 19:52:41 环境设计 我要投稿

浅谈禅学与建筑室内设计

  禅,不仅是一种设计美学,更是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它是一种心灵体验。“立象尽意、境生象外”的空灵意境是禅宗的境界在建筑室内设计中,如能摆脱盲目的拜金主义审美倾向,汲取禅宗的意趣,体现空灵虚静和随缘适意的自由之美,保持自然的状态,这便是人们回归自然寻找迷失自性的最佳途径,也是我们当代设计师的重要责任。

  禅”是禅那(dhyana)的简称,其意为静虑,即专注参究法境,以悟心性。禅宗源于印度禅学的东渐,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与儒、道、释等教派交融、孕育而成的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它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在禅学看来,妙悟之理就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之理。

  禅意心境是超凡脱俗,是幽玄之美,是“心”的精神境界,它强调“心”的作用,佛法从自心来。《楞严经》所讲的“譬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妙意,终不能发”的经语禅意,强调了禅宗的“以心感悟”,弹奏技巧不在指拨技术而在心神之运。明代理学家林泉曾说过:“中堂读倦,游后园归,丝桐三弄,心地悠然,日明风静,天壤之间,不知复有何乐!”——林泉之所乐,乐在由此获得了“平淡”“悠然”的心境,并寄托着他对内在的精神独立、人格的自我完善及寻求自由自在的美好愿望。

  在传统的中式室内设计中,通常运用字画、艺术摆件等陈设来突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左图天津某会所休息区改造景观——在玻璃上印制了精选的古代山水画名作。素雅的展台、洁白的卵石衬托着素色国画,一种宁静、淡雅的文化氛围油然而生。简单的装饰,带给人的却是深层次的,可供人静心遐想的无限空间。凝思、悠想、悟境,这正是禅宗迷人境界的深刻体现。

  1.1室内设计中所蕴涵的禅宗“自然之道”

  禅宗的“道”是空虚无名之状,不是文字可传达出的理性。它把世界的自然存在与万物变化上升到“道”的高度去理解、去体验,正合庄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大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这种自然无为,是最高的自然审美观,也是最高的人生境界。所以,这种率性而为、自然飘逸的情趣成为了中国历代君子雅士的风尚。在中国的建筑室内设计中常采用借景、透景、移景的营造方式,通过涵纳室外山水景色,来包容外界自然之美,从而巧妙地处理了有限的内部空间与无限的外界空间的自然渗透与交流,体现了空间艺术虚实相生、灵动变化的禅意设计原则。左图天津某会所茶艺空间。图中远端圆月形已为此茶艺空间的尽头,但通过明亮的“圆月”及在圆月后设置青竹的整体造型处理,使人感觉圆月造型后面仍别有洞天,再加上最前端圆形门罩的处理,使得空间层次层层渗透,这种透景兼借景的方法,极大地增强了空间的深远感。

  禅宗的自然之道同时也突显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观,以逃脱自然、不拘礼法为贵,提倡清新舒畅、自由之乐的精神世界,尽情享受平和与安宁的生活。中国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宅院环境可说是颇为典型,宅居虽然只有茅屋数间,然而有翠竹掩映,他便以为足矣:“……之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光、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也?”借山体之美抒怀适意,体味了其中自由无碍、幽静安恬的精神盛宴。

  由此可以看出,禅宗以空灵、含蓄、恬静、淡泊、幽玄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从哲学角度上看,禅宗追求的是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以及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意境;具体到室内设计,要的是空间的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迷离朦胧的意境,以及含蓄雅致的心境所体现出的诗情画意。虽是叠山造水,但却是海纳百川、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质朴、自然、空寂”的禅宗理念能帮助人们冷静、虔诚地从自己的内心中去寻找解脱和放松,从而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并成为人们远离世俗、回归自然的最佳途径,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道法”之所在。

  2.禅学意识中蕴涵的美学思想

  禅宗认为“万法尽在自心”“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只要达到“明心见性”,一念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得到了妙悟,就是佛了。禅宗最讲究的就是一个“空”字,追求“气和容众,心静如空”,它体现出的一种虚白空灵的空寂之美,正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所追求的意境之美。这种意境之美是在混沌、空蒙的背景下推出境象,在此氛围中流露出的生命灵气及“空”中所蕴涵的无以穷尽的不断变化的艺术境界美。

  在禅宗的精神触发下,禅意的空间设计呈现出一种“无相”和“空相”之感,追求一种空灵、发现精神世界中的动静规律和空间变化,最终达到虚与实、藏与露、动与静、雅与俗的完美统一。

  2.1虚实与空灵

  虚实是中国艺术的重要概念,同“有”与“无”、“黑”与“白”一样是一种辩证关系。禅意式的空灵,是从虚的气韵直至“平淡天真”,这是一种“化境”。老子曾说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因此,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是中国人对空间艺术上的一个重要认识。中国画很重视空白,空白处并非真空,而是灵气往来的生命流动之处,它能激发出人无限宽广的遐想。这也正如同于琴曲中的弦外之音,追求的更多是意韵之美,虚空不见的意境才是音乐所要表达的最本质的东西。

  禅宗所表达的虚实关系,追求的是“空寂”,以“空”显“实”,重在“空”和“虚”字上。在建筑设计中,通过虚实的门窗纳入周围实景,使实景化为游人心中的虚境,这是古典空间艺术令人形成深远无尽的感觉和妙趣的重要手段及表现形式。

  “实”,作为客观事物,总是有限的;而作为艺术空间之景,却是融进了无限的想象力与情感创造,因而是难以穷尽的,并随人的.想象与情感而变化,早已超越了有限的形迹。实处生虚,化实为虚,幽深清远,含蓄隽永,从而创造出中国园林和室内空间的灵动之美。

  2.2动静

  动和静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同样也是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禅宗意义的动与静包含着淡定、恬静的状态,要求自己修身养性,达到“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的境界。

  在设计中,水的运用就体现出了禅宗动与静的原则。中国人把水体称之为生命之水。众所周知,水具有浪漫、灵动、欢快、强劲、清新而平和的特性。但禅意的水更多强调的是它的平静和融合,主要采用静态水面来营造出一派平和悠静的自然环境,主张静态美感。禅意有时也采用水的动态,刻意强调水的欢快和强劲。如左图,天津某俱乐部休闲吧景观,其设计是以环形喷水装饰于圆形钢琴台周围,向上喷涌的动态水柱使整个钢琴台仿佛被水托起一般,空灵的漂浮在空气中,产生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这样的水体便与静谧的环境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从而使整个室内环境显得更为静谧。

  2.3平淡至极

  上面提到了禅宗中的“平淡至极”,禅宗提倡“返璞归真”、“平淡至极”,至极之后才有宇宙万物的涌动。天真显露,才有活泼生机往来的空灵和变化。心中廓然无一物,才会有真实的生命与宇宙自然真纯的光气混入,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周易》“贲”卦中蕴涵着同样的美学思想。“贲”是卦名,《说文解字》里说:“贲,饰也,从贝卉声”。“贲”即今日所说的文饰、修饰、装饰的意思。“贲意识的产生,就是人类原创审美意识的产生。”

  “白贲无咎”以白为饰,它不是指不要文饰,而是饰终返素。绚烂至极又复归于平淡。“贲”卦所倡导的清新、自然、朴素的审美境界在唐宋时期受到极大的重视。苏轼曾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①也就是说,事物应该追求文饰美,而美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朴素和自然的“白贲”之美。这同禅宗的哲学用语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谋而合,一脉相通。

  禅宗所体现的人类自身的精神理念,倡导质朴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对古人的精神面貌的展示,也是对我们当代人精神境界的提升。禅境的明净清远、返璞归真,在这洁净的空间中,以内心的“实”来填充空间的“虚”;以内心的“静”来抑制社会的“动”;以内心的“淡”来抑制社会的“繁”,这样,人的精神最终便可自由徜徉、轻松调解,负重的灵魂便可以得到一种释放。

  3.结语

  禅,不仅是一种设计美学,更是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它是一种心灵体验。“立象尽意、境生象外”的空灵意境是禅宗的境界,它将人与宇宙万物看成是一个整体,充分体现出了禅宗美学思想的精神世界观和顿悟的思维方式,以及随缘自适、超然物外的达观精神,并诠释出了室内设计禅意的审美观。它让人们的心灵一步步地接近自然、回归自然、最终寻找到最真实的自我。

【浅谈禅学与建筑室内设计】相关文章:

1.浅谈室内设计

2.浅谈室内设计的程序

3.浅谈室内设计的原理

4.浅谈室内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5.浅谈室内设计的依据

6.浅谈室内设计风水

7.浅谈室内设计专业

8.浅谈医院室内设计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