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企业培训七大趋势
中国经济改革的现状对多数企业而言,短期内忧大于喜,祸多于福,企业转型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危机频传。无论是希望反败为胜、起死回生,还是期望创业、创新,总之最终都离不开一个问题——人才,中国企业转型最后一战必然人才之战。企业培训承载着人才培养,服务于组织变革的使命,在这个特定时期自然要发挥一定作用,虽然无法决定是否能够反败为胜、起死回生,但至少可以推动这个进程。
企业培训基于组织管理思想,管理思想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培训的变化必然遵守人文学科的特征。一般而言,人文学科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思想分流派,从来都不是一种思想主导人类发展,多元化的思想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管理思想对于企业组织而言如同武林门派,有少林派,就有武当派,还可以有华山派等,每个门派都有独门秘籍,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葵花宝典”,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思想是宇宙真理,也没有任何一个门派天下无敌,谁能解决企业问题就用哪个门派武功,因此培训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之说。二是管理思想分层次,从中国传统智慧角度来看,一般分为“道”“法”“术”“器”“势”五个层次,“道”是对组织管理的基本认知,不同认知形成不同的管理流派。“法”是“道”在组织管理中的体现,形成各种管理规律,需要人们去发现;“术”是“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方法、技能、措施;“器”是“术”在实施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使“道”“法”“术”都能够“落地”。“势”是“道”“法”“术”“器”与“人”的结合,成为组织成员自身的一种特质或风格,尤其是对管理者而言,都应该具有独特的“势”。
管理思想的流派与层次也构成了一张“网”,所有的企业培训内容都可以在这张“网”中找到位置,基于这张“网”谈谈对未来企业培训变化趋势的个人观点。
趋势1:更强调系统性
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正逐渐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盲目的培训方式,已经不会停留在“见一个爱一个”“给一个吃一个”的阶段,对于培训的`辨别能力越来越强,但是未来问题不在于如何辨别,而在于如何选择。
以前企业练少林内功,用武当拳法,使华山剑术,貌似博采众家之所长,殊不知不同门派的武学原理并不相同,若非大师根本无法做到博古通今、融贯中西的境界,因此这种培训下来要么不见效果,要么晕头转向,甚至还会走火入魔,这个时候企业需要的是系统性培训。
所谓系统性是指管理培训要注重每个流派的不同层次特点,熟悉一个流派之后,再学习另一个流派,从“道”到“势”一一了解,通过比较发现各自特征,从而达到触类旁通,最终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管理风格,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再断章取义、生搬硬套、随便嫁接,一味追求效果时,往往忽视逻辑性,要想追求“果”,前提是必须遵循“因”,中国企业的文化特征一直不明显,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也正因如此,未来一旦强调培训系统性时,必然是一种个性化、定制化的企业培训体系,需要为企业量身定做一套培训系统,这也将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提出更高要求,在辨别过程做出最优选择。
趋势2:内容更加多元化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是“网”,每个“点”都有众多的接触方向。在“网”不断扩展,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企业问题也将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培训需求更加分散,培训内容更加多元化,同时培训市场上的培训产品也将更加丰富。理论最终要服务于实践,为实践提供解决思路,否则就变成了纸上谈兵。当市场向网络化发展的同时,将有更多的理念、概念诞生,今天人们已经感受到新概念不断的“刷屏”,不难想象未来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在知识、思想大爆炸的同时,难免让企业头晕眼花,出现“有病乱投医”的现象。但需要提醒的是,思想多元化不是概念多元化,中国从来不缺乏概念,思想需要具有科学逻辑和理论依据,而概念仅仅是思想的表层体现,但一直以来深受管理者偏爱,是因为概念便于按照管理者的意志进行随意转化,成为有力的管理工具。很多西方管理思想被“拿来”以后只剩下概念,有时甚至连概念都翻译错误,一旦通过企业培训运用在实践中,自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未来企业培训不会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探索思想的精髓。
互联网时代与中国变革时代的叠加,将会迎来一次管理思想大激荡,现在看不到只是暂时现象,因为向多元化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新的思想正在萌芽状态。
趋势3: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目前中国开始全面深化改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企业岂能再走老路?老路一旦走不通,就成了死路。要想不走死路,不仅需要创新,更重要的是更新,更新有时比创新还难。
市场需求分散,知识(思想、概念)就会大爆炸,导致培训产品日益丰富,但是市场变化加快,知识必然快速更新,也将导致培训产品逐渐短命。以前一个培训(产品)还能风靡一时,企业争相采购,未来可能性很小,那是一种各领风骚的局面,培训产品都会因为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而能够获得不同类型企业的青睐,企业选择“适合的”而不是“流行的”,这也是企业培训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新事物层出不穷,就需要不断吐故纳新、以新代旧,越“风骚”越容易昙花一现,被新的“风骚”所替代。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也意味着人才更迭速度加快,对今天的企业精英而言,知识更新将是最大的挑战,当然这也给新人创造更多的机会。
趋势4:思维塑造更加重要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培训主要侧重于“术”与“器”,因为“道”深奥,晦涩难懂;“法”复杂,潜移默化;“术”简单,容易上手;“器”实用,立竿见影,在市场竞争中心中有“术”,手握利“器”,就能很快见到培训效果。培训传授者与接受者皆大欢喜,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管理者身上的“势”却没有体现多少“魅力”,因为缺少“道”与“法”。“道”与“法”的作用在哪里?在于对管理者思维的塑造,纵然有千般“术”,也需要“道”“法”支撑,否则就成了“妖术”。最后才会发现,无论企业进行多少培训,经营思维仍然没有发生改变,内核是中国传统思想,外形是西方管理方法,这绝非“特色”,而是不伦不类。越是在频繁变化,纷繁复杂的环境下,越需要“沉淀”下来,认真寻“道”,否则迟早会迷失在“概念”的海洋中。
未来企业培训侧重于向“道”“法”的层次转变,尤其高端人才的培训,这是对经营思维的塑造,如果未来说哪类培训产品寿命较长,恐怕还是那些基本理论,甚至是哲学、历史,这是对“道”“法”的认知。即便时代变迁,依然能够有助于高级人才在追根溯源的同时,传承“道”,发扬“法”,掌握 “术”, 运用“器”,最终塑造自身独有之“势”。
趋势5:技能训练更加普及
在“道”与“法”的培训越来越重视的同时,“术”与“器”的培训不是被忽视,而是被普及。所谓“普及”也就是说越来越大众化,企业索取这方面的培训资源更加容易,大多数的技能、工具之类的企业培训,便于标准化、可复制,能够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广泛传播,使培训变得更加便利,学习更加灵活,企业培训投入也将大幅降低,因此得到普及。
注重“道”“法”,普及“术”“器”,这两种趋势是相辅相成的过程,以前企业培训重“术”,是因为经营者好“术”,以为掌握了独门杀招,就可以让企业纵横天下(市场),因此各种“术”大行其道,企业恨不能今天学会,明天就在江湖上就能“十步杀一人”,灭掉竞争对手,因而往往对“道”“法”不屑一顾,弃之如敝履,尤其当企业遇到重大危机、命悬一线时,更希望立刻获得起死回生之“秘术”,虽然形势所迫,但也反映出企业急功好利的特性,其中咨询公司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检讨),因为很多“术”就是通过咨询公司引进。
随着“术”越来越多,“术”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小。当“术”解决不了企业变革问题时,经营者就会降低对“术”的期望,反而能够理性的对待,让技能培训作为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标配”,这也是企业不断进步的表现。
趋势6:内容更加具体化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培训需求也从“集中化”转向“碎片化”,其类型、内容、形式等也都将发生改变。培训需求越分散,越需要培训具体化,最忌讳“囫囵吞枣”式的培训,试图通过几次培训把所有需求点覆盖,完成培训任务几乎不可能,越是想面面俱到,越是事与愿违。对于企业管理,不同思想流派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如何能做到以一概全?未来企业培训着眼点在“精”,与企业“专业立足、思维制胜”的人才成长规律相匹配,首先从“术”“器”层面开始,然后转向“道”“法”层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后完成经营管理思维的塑造,无论哪个层次都需要强调具体化,只有把“道”“法”“术”“器”都落实到位,才能实现培训的最终目标。
从目前来看,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进行,将为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但也为企业变革带来空前挑战,可借鉴的经验越来越少,需要自我创新的领域越来越多,这时更需要基础扎实,只有脚踏实地,才敢好高骛远,否则很容易迷失方向。
趋势7:塑造“多专多能”型人才
从互联网时代的“网”状特征可以发现,企业人才标准将发生明显改变,以前“一专多能”型人才备受企业青睐,而在“网”状市场环境中企业更需要“多专多能”型人才,也就是说企业需要能够胜任多种不同类型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完成“互联网+”的使命,其实这是一种人才的跨界整合,为了塑造这种类型的人才,不同的知识体系开始相互渗透与融合。人才标准的改变将导致企业培训体系发生根本性改变,培训目标是提升人才的价值,虽然这不是单纯通过培训所能实现,但是企业培训必须为人才价值创造必要条件。
这次中国经济系统变革,变革的目标不仅仅是企业,最终变革的一定是企业中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绝大多数,在这次变革中“人”将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市场正在消灭无法变革的企业,同时也将会消灭无法转型的“人”。
总体来看,互联网时代企业培训将体现出这七大变化,对每个人都将产生深层次的影响,转型过程知识体系的重塑对每个人都将是一种挑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互联网时代企业培训七大趋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