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有哪些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诸子百家有哪些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
正如《汉书·艺文志》中所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吕不韦等。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各个学派在建立时大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如邹鲁(山东曲阜)是儒、墨的发祥地;三晋(山西翼城)是法家的温床;南方是道家的摇蓝;而燕、齐(河北北部、山东临淄)是阴阳家的诞生地。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尤其是儒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七、纵横家: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十一、兵家:
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
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十二、医家:
代表人物:扁鹊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识型态、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
诸子百家有189家?分别是哪些?
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班固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分别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以及小说家,这便是后世所说的“十家九流”。至于这189家到底有哪些家?知乎、百度均无相关文章介绍,故此笔者查阅《艺文志》略加整理,才发现是百度百科这一描述不确。
诸子百家是《中国哲学史》的发端,基于这一观点,不少人误以为诸子学便是传统文化的主体了。细心的人仍能发现,诸子百家当中为什么没有兵家、医家呢?还得从《汉书·艺文志》说起,主要是“诸子学”光芒过甚导致很多人一叶障目了。东汉的班固延用了西汉刘向《七略》的方法,将国家藏书分为六个部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在当时叫做“六略”,诸子189家不过是天下学问的六分之一。这种分法一直延续到隋朝,《隋书·经籍志》将“六略分法”改成了“四部分法”,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经、子、史、集”,外加《道藏》《佛藏》两部;这种四分法一直到清代编订《四库全书》的时候仍然沿用。
兵家典籍自成一略,曰:“兵书略”,包括并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四个部分。权谋者有十三家,是“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孙子说的:“未战而庙算胜者”,这类人的学识往往兼通形式、阴阳、技巧。形式者有十一家,讲究“后发而先至,以轻疾制敌”,要懂得天时地利人和,伺战机而取胜。阴阳者有十六家,是“以刑为阴克,以德为阳生”配合五行相克的.道理来进行作战,所谓水淹鄢城、火烧赤壁等。技巧者有十三家,练兵摆阵、制造器械、机关陷阱均是。
医家著作属于方技略,而医家又分为《医经》家和《方经》家,顾名思义,前者著书讨论医学医理,后者写方开药,讲述治病方法以及药物调配。从先秦到东汉,医经和方经各有七家著书立说,后世的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均是医家。方技略中除了医家之外,还有:房中八家,神仙十家。房中并非后世传扬的春宫、御女,而是讲究“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实际上探讨的是养生的内容。神仙家就是后来所谓的“修真者”,以“游求于其外”为方法,追求“以保性命之真”,这些人中隐士居多,誓死不当官,不以俗务劳心伤神,一心匡扶天下的孔夫子是最看不起这类人的。房中保命,神仙全性,医家治病救人,大体如此。
数术略中包括天文十二家、历谱十八家、五行三十一家、蓍龟十五家、杂占十八家、刑法六家。我们所熟知的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等古代天文知识均是出自天文家,天文观测又可以改进古代历法,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天干地支之纪年,春夏秋冬之四分,子丑寅卯之时辰均是天文历谱者所定。五行是研究宇宙生成由来以及运动规律的系统学问,最终以“五德始终说”成为天下显学,对传统文化影响极大,所谓五音、五色均出自此说。蓍龟和杂占都是算卦,之是方法上的不同,暂不深入。形法者认为有一个叫做“数”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于是孜孜不倦的研究“定数”,这门学问后来衍生出看风水、看相、摸骨,通过山川地形、器物外形、人畜面貌来论吉凶贵贱。
六艺略估计大家也比较熟悉,主要是以西周的官学课程为主,包括:《易》《诗》《书》《礼》《乐》《春秋》;《书》和《春秋》本质上是历史课,侧重时代不通。西汉增加了《小学》,小学又称“传统语文学”,从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研究传统文字,读书先得识字,要懂得经典中文字的: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儒家崛起后六艺略中又增加《论语》《孝经》。
诗赋略中收集的西周秦汉之际的诗词歌赋,隋代后编入《集》部,包括楚辞屈原、宋玉、司马相如等名士的诗赋。本篇暂不详论。
诸子略才说是整体,所谓的:“诸子百家,数得上名字的有189家”的说辞,指的就是诸子略当中收集的诸子典籍。这里的189家其实包含了不少两汉学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知其名”的著作有半数之多,“数得上名字的有189家”这种说法并不严谨,还有就是这里的“家”值得是“书”,一部作品便是一家,不同于后世说说的“学派”概念。儒有五十三家,道有三十七家,阴阳有二十七家,法有十家,名有七家,墨有六家,纵横有十二家,杂有二十家,农有九家,小说有十五家。一共189家,43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