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到底指哪五位古人?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秋五霸,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被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相关人物简介
齐桓公
齐桓公(前716-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吕氏,姓姜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最小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吕小白与公子吕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即位后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
晋文公,出于曲沃贵族家庭,晋武公长孙,少年好学,善交贤能,颇得士人之心,却因其母出于翟而为庶子。后献公废嫡立爱,太子自杀,客观上为重耳除去了继位的最大障碍。献公亡,惠公立,重耳饱受迫害,流亡他国近二十载。终于前636年回国即位,启用大量贤能,推行新政,积极改革,晋国力迅速强大。后为周王室平乱,获得了天下的广泛赞誉。
文公治下的晋国日趋强盛,与荆楚的强势北上战略发生必然冲突。后晋文公率军与楚军决战,大败楚军于城濮,抑制了楚国势力对中原的渗透。周天子册封文公为侯伯,晋国霸业自此而成。
文公在位只9年而亡,然晋国的霸权却存在了长达百年之久,并从此奠定了其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后晋襄公接霸;晋景公与楚庄王争霸;晋悼公复霸;直到前506年,正卿范献子依然以霸主之命召集17路诸侯会盟。在此期间,维护着东周天下的秩序及周天子的统治,积极充当着周朝的宪兵。
楚庄王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侣而不是芈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楚庄王,在位初期,“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国政皆赖于成、斗二氏,无所作为。亲政后,励精图治,对内分令尹之权,压制若敖氏,任用苏从、蒍贾、伍举等贤臣。后子越政变,庄王沉着应对,一战定乾坤,稳定后方;对外与晋国赵盾、郤缺多次争霸受挫,却能屡败屡战,任用孙叔敖大胆革新,楚国大治。
邲之战,军令统一的楚军大败政出私门的晋军,宣告着楚庄王霸业的功成名就,其雄才大略使楚国称霸于中原,号令诸侯,打破了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矢志不渝的维护着霸业的延续,时刻盯防着晋国的反扑。楚庄王的强势北进,客观上促使着先进的中原文化与个性独特的荆楚文化的水乳交融,也为先秦时代华夏文明的民族大融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丰功伟绩足以永载史册,千古传颂。
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汉族,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吴王阖闾
阖闾(?-前496年),或作阖庐、盖庐,姬姓,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召伍子胥为行人,以伯喜否为大夫,共谋国事。经伍子胥推荐,阖闾亲自召见军事家孙武,孙武献出了自己的军事著作兵法13篇。当时正是吴国振兴霸业之机,阖闾读了很感兴趣,拜孙为将军。他还命令伍子胥选择都城地址,建造国都“阖闾大城”。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得到了增强。
越王勾践
越是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勾践是大禹(大禹姓姒,名文命)的子孙,周王朝建立后,勾践的先人被封在会稽守宗庙,故建立越国。生卒约公元前520~前465。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败于吴国。
两年后,吴王姬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忍辱负重,不断等待时机,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越王勾践平吴,乃声威大震,乃步吴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霸)。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诸称霸王”不过此时,春秋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已是春秋最后的一个霸主了。
勾践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传说范蠡隐居于“陶”(此地四通八达,为天下中心),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致富,曾经三掷千金于天下。
春秋五霸分别是哪几个国家 君主是谁
春秋五霸分别是哪几个国家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王室衰微,根本无法有效控制各诸侯国,于是各个诸侯国间就掀起了一场长达数百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兼并战争,在这一期间,能够在各个诸侯国中实力、号召力执牛耳者,就会被尊奉为霸主。
春秋五霸:
1、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
尊王攘夷: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
春秋大义: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3、晋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
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并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和诸侯会盟。史称:“践土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正式成为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4、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
秦穆公达成秦晋联盟后,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周襄王时出兵攻打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5、楚庄王:公元前613 年~公元前591。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
春秋五霸的不同说法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春秋五霸”分别指的是谁?
历史上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有好几种,如《史记索隐》中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而《荀子·王霸》中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其余的说法还有几种,我们一一列举。
1.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三子,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年在位43年。在鲍叔牙辅助下即位,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齐国强盛。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晚年任用小人,致使齐国内乱,死后67天才被发现。
2.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晋献公之子,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年在位17年。因骊姬之乱被迫流亡19年,辗转狄、齐、秦等八个国家,后在秦穆公帮助下回国即位。即位后推行改革,国力大增,打败强楚,称霸诸侯,被周襄王封为“侯伯”。
3.秦穆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在位39年。在位期间任用百里奚、蹇叔等治国,与晋文公结秦晋之好,辟土千里,称霸西戎,被周襄王命为“西方诸侯之伯”。
4.楚庄王:芈姓,熊氏,名侣,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在位23年。任用孙叔敖、伍举等整顿改革,国力增强。邲之战打败了强大的晋国,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5.宋襄公:子姓,名兹甫,宋桓公之子,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在位14年。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宋襄公率领卫、曹、邾等四国拥立齐孝公即位,欲效仿齐桓公成就霸业,与楚军泓水之战中因一味追求仁义而败北,次年病逝。
6.吴王阖闾: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19年。通过专诸献鱼刺杀了吴王僚,在伍子胥等人辅助下即位,任用孙武为将,五战五胜,攻克楚郢都。后在与越国之战中受伤而死。
7.越王勾践:姒姓,名勾践,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年-公元前464年在位33年。越王勾践三年被吴国打败,被迫求和,卧薪尝胆13年,在范蠡、文种辅助下终于战胜吴国,称霸诸侯。
8.郑庄公:姬姓,名寤生,郑武公之子,郑国第三任国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43年。在位期间平叛共叔段之乱,繻葛之战中击败周、虢、卫、蔡、陈联军,后又击败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国力空前强盛。《辞通》中将其列入五霸之一。
9.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21年在位7年。期间于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打败秦国,又在汦水之战中击败强楚,继其父晋文公之后成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将晋国霸权再次推向高峰。《鲒崎亭集外编》中将其列入五霸之一。
10.晋景公:姬姓,名据,晋文公之孙、晋成公之子,公元前599年—前581年在位19年。期间在柳棼之战和颖北之战先后击败楚庄王率领的楚军,邲之战中被楚庄王打败,后在鞌之战中击败齐国,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结束楚庄王霸业。《鲒崎亭集外编》中将其列入五霸之一。
11.晋悼公:姬姓,名周,晋襄公曾孙,晋厉公的侄子,公元前572年—公元前558年在位15年。期间重辅臣,和戎狄,挟天子而令诸侯,联宋纳吴,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全盛。《鲒崎亭集外编》中将其列入五霸之一。
“春秋五霸”指的是东周春秋时期中原大地先后出现的五位霸主,但根据不同的记载,实际算下来却有11位。不管怎样,他们变革图强,称霸诸侯,各领风骚几十年,势头胜过周王室、盖过各诸侯,也算是顶级政治风云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