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

《聊斋志异之滩水狐》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3-07-11 23:00:51 赛赛 国学智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聊斋志异之滩水狐》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下面是yjbys小编为你带来的《聊斋志异之滩水狐》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潍邑李氏有别第[1]。忽一翁来税居[2],岁出直金五十[3],诺之。既去无耗,李嘱家人别租。翌日,翁至,曰:“租宅已有关说[4],何欲更僦他人?”李白所疑。翁曰:“我将久居是;所以迟迟者,以涓吉在十日之后耳[5]。”因先纳一岁之直,曰:“终岁空之,勿问也。”李送出,问期,翁告之。过期数日,亦竟渺然。及往觇之,则双扉内闭,炊烟起而人声杂矣。讶之,投刺往谒。翁趋出[6],逆而入,笑语可亲。既归,遣人馈遗其家;翁犒赐丰隆。又数日,李设筵邀翁,款洽甚欢。问其居里,以秦中对[7]。李讶其远。翁曰:“贵乡福地也。秦中不可居,大难将作。”时方承平[8],置未深问。越日,翁折柬报居停之礼[9],供帐饮食,备极侈丽。李益惊,疑为贵官。翁以交好,因自言为狐。李骇绝,逢人辄道。

  邑绅闻其异[10],日结驷于门[11],愿纳交翁,翁无不伛偻接见[12]。渐而郡官亦时还往。独邑令求通,辄辞以故。令又托主人先容,翁辞。李诘其故。翁离席近客而私语曰:“君自不知,彼前身为驴,今虽俨然民上[13],乃饮而亦醉者也[14]。仆固异类,羞与为伍。”李乃托词告令,谓狐畏其神明,故不敢见。今信之而止。此康熙十一年事[15]。未几,秦罹兵燹[16]。狐能前知,信矣。

  异史氏曰:“驴之为物,庞然也。一怒则嗥嘶[17],眼大于盎[18],气粗于牛;不惟声难闻,状亦难见。倘执束刍而诱之[19],则帖耳辑首[20],喜受羁勒矣。以此居民上,宜其饮糙而亦醉也。愿临民者[21],以驴为戒,而求齿于狐,则德日进矣。”

     注释:

  [1]潍邑:潍县。今属山东省潍坊市。别第,犹别业、别墅,本宅之外的宅邸。

  [2]税居:租赁住处。

  [3]直:值的本字,价。

  [4]关说:此谓彼此已通过协商,有定约。关,通。《史记·佞幸列传序》:“公卿皆因关说。”

  [5]涓吉:犹择吉。左思《魏都赋》:“涓吉日,陟中坛,即帝位,改正朔。”李善注:“涓,择也。”

  [6]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7]秦中:指今陕西省中部。

  [8]承平:相承平安,谓太平。

  [9]折柬:裁纸写信,此指请柬。居停,寄居之处;此指居停主人。《宋史·丁谓传》:“帝意欲谪(寇)江、淮间,谓退,除道州司马。同列不敢言,独王曾以帝语质之,谓顾曰:‘居停主人勿复言。’盖指曾以第舍假也。”

  [10]绅:士大夫。详见前《三生》注。

  [11]结驷于门:车马盈门,谓来人众多。《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

  [12]伛偻接见:十分恭敬地接见。伛偻,鞠躬,恭敬貌。贾谊《新书·官人》:“柔色伛偻。”

  [13]民上: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原作“上民”。

  [14]饮 (duī堆)而亦醉者:吃蒸饼也会醉的人,喻贪财而无耻者。崖令钦《教坊记》:“苏五奴妻张四娘善歌舞……有邀迓者,五奴辄随之前。人欲得其速醉,多劝酒。五奴曰:‘但多与我钱,吃子亦醉,不烦酒也。’”,蒸饼。《玉篇·食部》:“蜀呼蒸饼为。”

  [15]康熙十一年:即公元一六七二年。[16]秦罹兵燹(xiǎn显):秦,指今陕西省。据《清史稿·圣祖本纪》载,康熙十三年(1674)冬,陕西提督王辅臣反,清廷派兵镇压,至康熙十五年(1676)王辅臣投降,战乱才得平息。

  [17](dì弟) (jué蹶):前腿踢出,后腿蹶。

  [18]盎:盛器,腹大口小。

  [19]束刍:一把草。

  [20]帖耳辑首:垂耳低头,表示驯顺。

  [21]临民者:治理人民的人,谓地方长官。

     译文:

  潍县李家有一座别墅。忽然来了一个老头要租用,说每年出50两银子作房租。李家答应了。老头走后就没有消息了。李家主人吩咐仆人再找一个房客。

  第2天,老头来了。说道:“我租房子已有过话了,怎么还要租给别人呢?”

  李家主人把老头送走后一直没有消息,自己怀疑老头不租了,才要另租别人的理由说了一遍。老头说:“我准备在这长住下去,所以迟迟不来,择的搬家吉日,是在10天以后。”

  于是,先交了一年的房租,说:“就是房子一年到头空着,也不用过问。”

  李家主人送老头走时。问哪天搬家,老头把日期告诉了他。

  又过期了好几无,仍没有消息。李家主人到别墅去看看,只见两扇大门从里面关着,院里升起了炊烟,人声嘈杂。李家主人很奇怪,拿出一张名片,递给门里。老头很快就迎了出来,请他进去,笑容满面,语言和蔼可亲。李家主人回家后,派人给老头进去贺礼。老头回敬的礼物特别丰盛。

  又过了数日,李家主人摆下酒席请老头,两人情投意合,很是愉快。李家主人询问老头家乡在哪里,老头回答说在陕西。李家主人对他从那么远的地方搬来,很感奇怪。老头说:“贵乡是福地哟。陕西不能住了,那里将要有一场大灾难。”

  当时天下太平,李家主人听后也没在意。没有继续问老头。

  隔一天,老头送来请帖,还房东的礼。酒席特别丰盛,很奢侈。李家主人更惊奇了,怀疑老头是个大官僚。老头因为二人交情好,自己说是狐狸。李家主人特别害怕,逢人便讲。

  城里的绅士们听到这件怪事,纷纷坐车到老头家。愿意同他交个朋友。每逢人来,老头无不点头哈腰地接送。渐渐城里的长官们也不时地与老头来往了。唯独知县要见老头时,老头却借故推拖,不给面见。一次,知县又通过李家主人转告老头,愿见上一面。老头还是不见。李家主人询问原因,老头从座位上走下来,到李家主人身边,悄声说道:“您自然是不了解。那个知县前世是个驴,现在居然在老百姓头上,其实,他是一个贪财无耻之人,为了钱,他就像古时候苏五奴那样,喝口粉汤也会装醉,听凭给钱的人搞他的老婆!他就是这号人!我虽然是狐狸,不是人,可是,同这号几打交道也感到羞耻。”

  李家主人听后,编了一套嗑去回禀知县,说是狐狸害怕知县老爷的威严,所以不敢朝面。知县信以为真,也就不再要见老头了。

  这是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的事。不久,陕西遭了战火。狐狸能未卜先知,是实在的。

  异史氏说:“驴这种东西也算得上是一个庞然大物了。它一旦发怒就乱踢乱叫,眼睛瞪得比酒盅还大,声气比牛还粗;不止是声音难听,样子也实在难看。倘若你拿一把干草来引诱它,那它就会立刻俯首帖耳,乐于让你捆住它了。像这种东西高踞于老百姓头上,只适合(把它比做)给它一点米粉汤喝了就甘心醉倒(任你而为的无耻之徒)。但愿那些高踞于百姓头上的人,以驴为诫,而多和(这样的)狐狸交朋友,那你们的品德就会一天天有长进了。”

  《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内容简介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作品代表作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作品。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具有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创作背景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1679)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1707),该书还有少量补作。《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早年即有文名,但始终未中举,直至七十一岁才援例为贡生。长期为塾师、幕友,郁郁不得志,所著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亦工诗文,著作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