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

度心术的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4-09-09 10:07:46 炜玲 国学智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度心术的原文及译文

  《度心术》是古代汉族谋略名著。从实用的心理学中提炼出了丰富的“度心”理念,用详实的案例加以阐释,度心术帮你在为人处世、交际办事中抓住对方心理。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度心术的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度心术

  度心第一

  吏者,能也,治之非易焉。

  仁者,鲜也,御之弗厚焉。

  志大不朝,欲寡眷野。

  才高不羁,德薄善诈。

  民之所畏,吏无惧矣。

  狡吏恃智,其勇必缺,迫之可也。

  悍吏少谋,其行多疏,挟之可也。

  廉吏固傲,其心系名,誉之可也。

  治吏治心,明主不弃背己之人也。

  知人知欲,智者善使败德之人焉。

  译文:

  朝廷官员都是有一定才能的,管理他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品德高尚的人是很少有的,治理官吏不能宽厚。

  志向大的人不会入朝为官,欲望少的会留恋民间。才能突出的人不受拘束,品德低下的人善于欺诈。

  百姓不敢做的事,官吏不会害怕。狡诈的官吏倚仗他的智慧,他的勇气一定是缺乏的,强迫他可以将他制住。

  凶狠的官吏往往智力不足,他的行为多有疏忽之处,挟制他可以令他屈服。

  正值的官吏会孤傲,他的身心会被名声所累,赞誉他就可以役使他。

  管理官吏要研究他们的内心,明智的君主不会抛弃曾背叛自己的人。

  识别人要了解他的欲望,有智慧的人善于驾驶德行有亏的人。

  御心第二

  民所求者,生也;君所畏者,乱也。

  无生则乱,仁厚则安。

  民心所向,善用者王也。

  人忌吏贪,示廉者智也。

  众怨不积,惩恶勿纵。

  不礼于士,国之害也,治国固厚士焉。

  士子娇纵,非民之福,有国者患之。

  士不怨上,民心堪定矣。

  严刑峻法,秦之亡也,三代盛典,德之化也。

  权重勿恃,名高勿寄,树威以信也。

  译文:

  百姓所追求的,是生存,君主所畏惧的是叛乱。百姓无法生产就会产生叛乱,君主仁爱宽厚就可使天下安定。

  百姓都向往的事,善于利用这一点的热播就可以成就霸王之业。人们记恨官吏的贪婪,显示自己廉洁的人才算聪明。

  民众的怨恨不能让他积累,惩治恶人不要姑息放纵。对读书人不尊敬,是国家的灾害,治理国家一定要优待读书人。

  读书人的骄傲和放荡,对百姓没有好处,治理国家的人对这些人要警惕。读书人不怨恨朝廷,百姓的心意就可以稳定。

  施行严酷的刑法,是秦朝灭亡的原因,夏禹、商汤、周文实现长治久安,就是施行了仁政。

  权力大不可以倚仗,名望高不可以托付,树立权威要讲究信用。

  擒心第三

  德不悦上,上赏其才也。

  才不服下,下敬其恕也。

  才高不堪贱用,贱则失之。

  能傲莫付权贵,贵则毁己。

  才大无忠者,用之祸烈也。

  人不乏其能,贤者不拒小智。

  智或存其失,明者或弃大谋。

  不患无才,患无用焉。

  技显莫敌禄厚,堕志也。

  情坚无及义重,败心矣。

  译文:

  品德好不能让君主高兴,君主尊重的是人的才能。才能大不能让属下诚服,属下敬畏的是君主的宽恕。

  才能高的人不能让他担任低的职务,轻视他们就会失去他们。本领低微的人不能让他们掌握显要的权力,重用他们就会毁灭自己。

  有大才但没忠心的人,重用他们会招致很大的祸患。人们都有一定的才能,德行好的人不会疏远本领低的人。

  智计有时会存失误,明智的人有时会不用大的谋划。不担心没有人才,担忧是不会使用他们。

  才技突出不能抵挡俸禄的丰厚,金钱销蚀人的志向。感情深厚比不上义节的重要,义节改变人的是想。

  欺心第四

  愚人难教,欺而有功也。

  智者亦俗,敬而增益也。

  自知者明,人莫说之。

  身危者骇,人勿责之。

  无信者疑,人休蔽之。

  诡不惑圣,其心静焉。

  正不屈敌,其意谲(jue)焉。

  诚不悦人,其神媚焉。

  自欺少忧,醒而愁剧也。

  人欺不怒,忿而再失矣。

  译文:

  愚蠢的人不可以教他,欺骗他却有成效。有智慧的人也会庸俗,尊敬他可以收益。

  了解自己的人明智,不要去有说他。身处危险的人恐怖,人们不要去指责他。没信义的人多疑,人们不必蒙骗他。

  欺诈之术不能蒙骗圣人,圣人内心安详。正义不能让敌人自动屈服,因为敌人本性奸诈。诚实不能讨人欢心,人们在骨子里都喜欢谄媚。

  自我欺骗能减少忧虑,清醒却使愁苦加剧。被人欺骗不要发怒,愤怒只会让人失去更多。

  纵心第五

  国盛势衰,纵其强损焉。

  人贵势弱,骄其志折焉。

  功高者抑其权,不抑其位。

  名显者重其德,不重其名。

  败寇者纵之远,不纵之近。

  君子勿拘,其心无拘也。

  小人纵欲,其心惟欲也。

  利己纵之,利人束之,莫以情易耳。

  心可纵,言勿滥也。

  行可偏,名固正也。

  译文:

  强国的势头是走向衰落,放纵他的强大会损伤他。

  贵人的势头是转向弱小,促使他志趣骄横能折损他。

  对功劳大的要限制他们的实权,而不降低他们的地位。

  对名声显赫的人要看重他们的品德,而不看重他们的名望。

  失败的敌人可以放纵他们逃向远处,不可以放纵他们留在身边。

  君子不要束缚他们,他们的心志是不受束缚的。

  小人不节制欲望,他们的心思全在满足欲望上。

  有利于自己的就放纵他,有利于他人的就约束他,不要因为情感的好恶而改变。

  想法可以很多,但语言不能随便。

  行为可以有偏失,但名义一定要守正。

  构心第六

  富贵乃争,人相构也。

  生死乃命,心相忌也。

  构人以短,莫毁其长。

  伤人于窘,勿击其强。

  敌之不觉,吾必隐真矣。

  贬之非贬,君子之谋也。

  誉之非誉,小人之术也。

  主臣相疑,其后谤成焉。

  人害者众,弃利者免患也。

  无妒者稀,容人者释忿哉。

  译文:

  富贵是争取来的,所以人们互相构陷。

  生死是天命造成的,所以人们心里互相记恨。

  用他人的短处来构陷他,不要诋毁他的长处。

  在他人窘迫的时候中伤他,他人强势时不要攻击。

  若敌人无所察觉,自己就一定要隐藏真实。

  贬损的目的不是贬损,这是君子的谋略。

  赞誉的目的不是赞誉,这是小人的手段。

  君主和臣子互相猜疑,这之后诽谤的事才能有成。

  被人构害的人很多,能舍弃利益的人可免除祸患。

  没有妒忌心的人很少,能宽恕他人的人可消融愤恨。

  逆心第七

  利厚生逆,善者亦为也。

  势大起异,慎者亦趋焉。

  主暴而臣诤,逆之为忠。

  主昏而臣媚,顺之为逆。

  忠奸莫以言辩,善恶无以智分。

  谋逆先谋信也,信成则逆就。

  制逆先制心也,心服则逆止。

  主明奸匿,上莫怠焉。

  成不足喜,尊者人的也。

  败不足虞,庸者人恕耳。

  译文:

  利益丰厚让人发生背叛,善良的人也会这样做。

  势力大的人容易产生异心,谨慎的人也有这种趋向。

  君主残暴臣子诤谏,臣子违背君主是忠心。

  君主昏庸臣子谄媚,臣子顺从君主是背逆。

  忠臣奸臣不能用他们的语言来分辨,善人恶人不能用他们的智慧来区分。

  谋划反叛的事首先要谋取对手的信任,有了信任的事情才能成功。

  制止背叛首先要制服人的心灵,心灵畏服背叛才会停止。

  君主英明奸臣才会隐藏,君主不能松懈。

  成功不值得欢喜,地位高的人是人们攻击的对象。

  失败不值得忧虑,平庸的人是人们宽恕的目标。

  夺心第八

  众心异,王者一。

  慑其魄,神鬼服。

  君子难不丧志,释其难改之。

  小人贵则气盛,举其污泄之。

  穷堪固守,凶危不待也。

  察伪言真,恶不敢为。

  神褫(chi)之伤,愈明愈痛。

  苛法无功,情柔堪毕焉。

  治人者必人治也,治非善哉。

  屈人者亦人屈也,屈弗耻矣。

  译文:

  众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君王要把它们统一起来。

  让人的精神恐惧,任何人都会屈服。

  君子受难不会丧失志向,帮助他解除苦难却能改变他。

  小人得志就气焰嚣张,检举他的罪行就会使他泄气。

  贫穷的人可以让人坚守节操,而凶险和危难之时就不容等待了。

  察觉出伪装说出真意,恶人也不敢作恶了。

  心神被剥夺的创伤,越聪明的人就会感到痛苦。

  严苛的刑法不能达到目的,情感安抚可以完成此事。

  惩处他人的人一定会为他人所惩处,惩处并不是好的方法。

  屈服于他人的人也会让他人屈服,屈服并不是耻辱的事。

  警心第九

  知世而后存焉。

  识人而后幸焉。

  天警人者,示以灾也。

  神警人者,示以祸也。

  人警人者,示以怨也。

  畏惩勿诫,语不足矣。

  有悔莫罚,责于心乎。

  势强自威,人弱自惭耳。

  变不可测,小戒大安也。

  意可曲之,言虚实利也。

  译文:

  了解社会后才能生存。

  能鉴别他人的优劣之后才有幸运。

  苍天对人的警告,表现为天灾。

  神灵对人的警告,表现为人祸。

  人们对他人的警告,表现为怨恨。

  害怕惩处的人不要告诉他,语言不能让他改过。

  有了悔改的人不要体罚他,责罚在心是痛苦的。

  势力强大自然有威严,弱者会自感羞愧。

  变乱是难以测度的,小事上谨慎才能确保平安。

  意图可以曲解,说假话为了获取实际的利益。

  诛心第十

  诛人者死,诛心者生。

  征国易,征心难焉。

  不知其恩,无以讨之。

  不知其情,无以降之。

  其欲弗逞,其人殆矣。

  敌强不可言强,避其强也。

  敌弱不可言弱,攻其弱也。

  不吝虚位,人自拘也。

  行伪于谶(chen),谋大有名焉。

  指忠为奸,害人无忌哉。

  译文:

  杀死人的人有死罪,杀死人心的人却能活命。

  征服国家容易,征服人心困难。

  不知晓他人的内心想法,就没办法治理他。

  不了解他人的真实情况,就不能及时降服他。

  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这个人就危险了。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不可以说强硬的话,要回避他强劲的势头。

  在弱小的敌人面前不可以说软弱的话,要攻击他虚弱的地方。 不吝惜虚假的名位,人们自然就会被束缚住了。

  在谶语中作假,谋求大事就有了正当的名义。

  指责忠臣是奸臣,伤害他人就没有忌讳了。

  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度心术”已经上升为一种人生技能、社会竞争的利器,被斗智名利场中的人们所推崇。

  纵观古今,凡成大事者,大都享有“御人大师”的美誉。

  他们谙熟人心,利用人心,善于说服人、引导人、控制人、让人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颇具“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

  《度心术》作者,唐代李义府。

  其虽出身于一个小官宦之家,却凭“方寸之间的智慧”——“度心术”玩转人事与世事,曾在唐高宗李治时两度为相。

  他从度心、御心、擒心、纵心、夺心,诛心等十个方面,

  将看似繁琐深奥的“度心之术”,变得简单明了,从而具有了很强的可操作性。

  《口技》原文及译文

  【口技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了。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没有过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倾斜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起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起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起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主题归纳】

  本文作者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反映了中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写作特色】

  1.首尾照应。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3.行文有波澜。

  【作者简介】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人物评价

  林嗣环不仅是一位博学善文的著名文学家,还是一位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百姓口碑甚佳的清官名吏。在封建官场一片污浊腐败的境况下,他洁身自爱,实在很有几分茕茕孑立的悲剧意味。当时藩王府曾派两个人到林嗣环处言事,那两人骑马直上公堂。林嗣环把他们拉下马,各打三十大板。藩王大怒,亏得当地抚军劝解,林嗣环才幸免遭难。林嗣环“善为文”,却“不善为官”。他刚正不阿的性格,使他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顺治十三年,他为减轻民众役赋而写《屯田疏》,被蓄意谋反的耿尚二藩诬告落职。但正是他的“不善为官”,不肯同流合污,使他赢得百姓爱戴,丹青留名。假如林嗣环当年平步青云,在官场上左右逢源,那么,我们几乎可以断定他不过是让官场多了一个庸庸碌碌的封建官僚罢了,林嗣环就不是著名文学家林嗣环了。

  他七岁即能属文。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攻读。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进士及第。授大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林嗣环走马上任之际,正处于清朝初期,国家已经统一,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因此,有不少外国商人到中国来进行贸易。可是,有些地方官员却为了个人利益胡作非为,有个外国商人运货到朱崖这个地方,当地军官因贪图船上的货物,要杀人劫货。林嗣环知道后,坚决予以制止,他说:“我虽然是一个书生,但至少也是朝廷派来的,我有权管这件事,你们为了个人利益而杀人,会引起国家和外国的不和,我就是死了也不让你们这么干!”当地军官没有办法,只好放外国商人回国。

  当时,“三藩”中的两股地方势力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都在广东,他们放纵部下,欺压老百姓,林嗣环最看不惯这种事。一次他把欺压百姓的士兵抓来鞭打,放走了无辜的老百姓,巡抚李端吾带兵冲进官署,要抓林嗣环。林嗣环把脖子一伸,说:“要杀就杀吧!不必多言了!我如果怕死,就不会鞭打犯罪的士兵了!”李端吾自知理亏,只好悻悻地走了。

  林嗣环为官时,采取了一系列有益于人民的措施,例如禁止雇用奴婢,禁止捉人充军,禁止一人犯罪株连全族等。他还建议军队要自己开荒种地,减少人民的负担。林嗣环提出的这些措施,深得民众的拥护,也触犯了一些官员,他们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戴在林嗣环的头上,林嗣环被捉到朝廷问罪。在上司面前,林嗣环愤怒地控诉了耿尚两个地方势力的罪行。于是,耿精忠被调到福建,而林嗣环也被革职为民,充军边疆,后遇大赦放归。

  从此,林嗣环流落在杭州湖畔。他整天仰天长歌,痛抒自己对时政的不满。当时一些出名的文人如钱牧斋、吴梅村、朱竹宅等,非常尊重林嗣环的为人,慕名和他结交。由于心情忧郁,饥寒交迫,林嗣环病死在西湖边。他没有儿子,死后,他的尸骨几经辗转,最后由他的侄儿带回,葬在故乡安溪。

【度心术的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老子》原文及译文01-19

《中庸》原文及译文02-12

《原鬼》的原文及译文10-14

《寒窑赋》原文及译文04-24

《离骚》原文及译文欣赏06-14

《隆中对》原文及译文07-18

陈涉世家原文及译文11-20

《雨霖铃》原文及译文04-24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