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

《鸿门宴》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时间:2023-07-19 16:39:04 雪桃 国学智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鸿门宴》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鸿门宴》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鸿门宴》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鸿门宴原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 《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復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鸿门宴对照翻译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受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父,平时和留侯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復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和你的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之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趁此机会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始终)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守卫在沛公身旁,竭力保护他。”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喝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杯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都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楚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是关中王。现在刘邦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朝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项羽没有回答他什么,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独自骑马离开这儿,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了,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了曹无伤。

  鸿门宴原文翻译

  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受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父,平时和留侯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和你的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之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趁此机会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始终)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守卫在沛公身旁,竭力保护他。”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喝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杯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都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楚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是关中王。现在刘邦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朝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项羽没有回答他什么,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独自骑马离开这儿,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了,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了曹无伤。

  拓展:《鸿门宴》复习全解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史记》:

  ①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②时间跨度: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③体例: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④评价: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名句积累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三、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12、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②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1、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2、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省略句

  1、沛公军(于)霸上。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为(吾)击破沛公军。

  4、具告(之)以事。

  5、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7、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8、还军(于)霸上。

  9、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

  10、竖子不足与(之)谋。

  1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12、如彘肩上

  (三)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四)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五)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做

  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七)成语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八)重点翻译句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四、整体把握

  这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刘弱项强,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脱险逃归营地。文章描述了刘邦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的过程。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

  五、问题探究

  1、项羽听了曹无伤的告密后为什么会大怒?他和范增的心态一样吗?

  关中一带“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如果刘邦在那里称王对项羽的威胁很大。项羽破了秦军后,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诸侯皆属焉”。但项羽军驻扎鸿门之前,欲入函谷关,却“有兵守关,不得入”,这无疑触犯了他的尊严。同样不满于刘邦,但项羽和刘邦的心态不同:项主要从自己的脸面、尊严等角度考虑问题,他认为沛公冒犯了自己;而范增作为谋臣,他清醒地认识到沛公的才识和野心,只有把刘邦除去,项王才能安得天下。

  2、为什么项羽那么轻率地就答应了项伯的建议?

  从正面看,说明项羽有人情味,对“季父”较尊重;从另一个角度看恰表明他亲疏不辨,他疏远亚父,亲近“奸细”,丧失了原则立场。这正是他与刘邦的显著不同之处,刘邦能够“立诛曹无伤”,对奸细决不姑息。项羽之所以许诺“因善遇之”,更主要的是项伯“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可以想象,项羽在听到项伯的一番转述之后,尊严得以补偿,心里一定会非常满足,刘邦的“谦卑”“忠心”正切中他狂妄自大的心理。

  3、怎样理解课文中的省略号和宴会上的座次?

  课文中的这处省略号不可放过。项羽在刘邦话还未说完之际,就急于插嘴,表白自己,把曹无伤告密之事和盘托出,泄露了军机。说明他胸无城府,缺乏对敌斗争的智谋。宴会上的座次,按尊卑排列为东向、南向、北向、西向。宾主相见座次应为宾东向,主西向。刘邦来到项营自然算是客人,应东向坐,却只赐得北向坐,这又暴露出项羽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心态。

  4、“与之同命”究竟是什么意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华书局《西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人教社1991年版的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认为“之”指项羽或项庄,“同命”犹言“共命”“拼命”。新教材把“之”理解成刘邦,不太符合情理。樊哙应称刘邦为沛公或大王,“之”夹在句中一般不指称自己尊敬的人。在从后文看,哙“带剑拥盾”“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披帏西向立”“瞋目”“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都极力地写出樊哙欲拼命之状。如此情形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自己被杀却救不了刘邦。樊哙最后改变了“拼命”的想法,我们认为是项羽的宽容———称他为“壮士”————让他冷静了下来,从而才有了他对项羽的一段慷慨陈词。

  5、“则与斗卮酒”怎样理解?

  一种说法认为这个“斗”字是衍文。一种说法认为“斗”指“大的酒器”(人教社1991年版的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项羽要和樊哙比试(斗dòu)酒量,但从句子前后对应的规则看,“则与一生彘肩”主语不是项羽,“则与斗卮酒”主语也不该是项羽。我倾向于第四种理解,“斗”作“卮”的定语,解作“像斗一样的”,“斗”和“卮”同为大酒器,但“斗”比“卮”仍要大许多。“斗卮”理解为偏义复词也不太合适,它会淡化作者表意指向。“则与斗卮酒”是说献酒的人给了樊哙“大大的一卮酒”。现代汉语中“磨盘石”的用法与之相同。

  6、沛公逃走时,为什么不留下樊哙而留下了张良?

  有如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张良与项伯是故人,有项伯从中周旋帮助,比较容易脱身,不会受到伤害;二是留下张良便于“入谢”,张良是谋臣,对付项羽、范增应该比樊哙更机敏、合适;三是沛公逃脱的途中如遇不测,樊哙作为一名武将保护起来力度会更大,会更有效;四是张良和樊哙相比,当时与沛公的关系稍远些,前文“君安与项伯有故”。就透露出沛公对张良尚存疑虑。

  7、“竖子”课文注为“这里指项羽、项伯辈”,你的看法呢?

  我觉得注释欠妥。文中范增称项羽为“君王”,足见他对项羽的尊崇,若“竖子”指项羽,范增就直斥了项羽,未合情理,与紧接着的“项王”之称也相抵触。从宴会座次看,项伯之位实际上已尊于范增,直斥项伯也不合适。还是日本人泷川资言说得好:“竖子,斥项庄辈,而暗讥项羽也”。

  8、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⑴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例如对樊哙的刻画,他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下,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羽,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王之意,很投项羽居功自傲的脾气。在极紧张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樊哙勇猛、豪爽、粗中有细的性格。

  ⑵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心眼很多,能随机应变。项羽任人惟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⑶语言精练生动,寥寥数语就能突出地刻画出人物个性。《鸿门宴》语言的最大特色,就是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有特征的口语传达人物的神采与个性。如项羽在本文中虽只说了几句话,却可看出他的自矜功伐、寡谋轻信、委过于人的性格特点。刘邦的话,则表现出他能屈能伸、狡诈多端的性格。而范增则老谋深算,急于事功;张良则足智多谋,外柔内刚;樊哙则勇猛豪爽,粗中有细。这些人物所以性格鲜明,无不得力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此外,文中有些词句,如“秋毫不敢有所近”,化成今天成语“秋毫无犯”;还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等,都成为成语流传下来,为人们所常用。

  9、本文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1)项羽:

  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又改变了主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赐坐。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边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说而已。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于座上,没有什么反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很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2)刘邦:

  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又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了项羽的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趁机逃脱了。

  (3)张良和范增:

  眼光锐利的谋臣,但性格也有差别。张良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范增急躁易怒,不能针对项羽心理状态为之出谋划策,因而即使有正确的主张,也难以实现。一旦计谋不成,徒作愤激讥诮之言,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触犯了项羽的忌讳。樊哙粗犷而又机智,宴会上的一番慷慨陈辞,似乎义正辞严,实际上是隐瞒真相,巧言善辩。表面上声色俱厉,严加指责,暗中却把项羽抬举到了至尊的高位,迎合了项羽骄横自大的心理,所以能为项羽所赏识,从而缓和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又如项伯、项庄,都是项羽的部将,一个徇私情泄露机密,保护刘邦,反以为是在成全项羽有度量的美名;一个执行任务时,遇到干扰就放弃斗争,毫不觉察问题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