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小学

国外中小学校的快乐教育

时间:2024-07-04 00:19:26 国际中小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国外中小学校的快乐教育

  著名儿童教育家卢勤说:“快乐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让孩子从小体验快乐,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比成功更重要。”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小学生们过得并不那么快乐。那么,国外小学生的境况如何呢?

国外中小学校的快乐教育

  瑞典:孩子不需要更好

  瑞典人认为,孩子是上帝赠予的礼物。这个礼物本身就是最好的,不需要通过后天的雕琢变得更好,而严厉要求儿童只会使他们产生压抑和自卑感,让他们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有一天,我去幼儿园接儿子,看他正在认真地画画。他说他画的是一架飞机。看他画得没个形状,我在一旁连说带比画,告诉他飞机是什么样子。一位女老师走过来,客气地告诉我:“孩子所做的都是最好的,他不需要变得更好。”后来我留意观察,发现幼儿园老师教孩子画画完全是自然教学,就是把画板和颜料放好,任由孩子们涂抹,不加任何限制。孩子画完了,老师会夸赞每个孩子的作品,从不表扬这一个,批评另一个。与其说老师在教画画,不如说是在锻炼孩子的创造力。

  另一方面,瑞典人认为孩子首先是社会的,其次才是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能侵犯孩子的权利。比如,瑞典孩子吃饭很随意,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等下一顿再吃,父母从不勉强。一个华裔家庭有两个学龄前儿童,由于父母工作较忙,从国内接奶奶来照料孙子。孩子们在院子里玩,不愿意吃饭,奶奶就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后来不知哪位邻居看不下去,叫来了警察。孩子的父母被很严肃地告知,不应该强行给孩子喂食,否则就有虐待孩子的嫌疑。

  瑞典人对孩子自主性的尊重体现在许多方面。除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外,瑞典人还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决不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很少对孩子进行道德说教。在不妨碍他人和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儿童做任何事都不会被制止。中国父母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道别时总要求孩子说一番客套话。而瑞典孩子在这方面似乎不太讲究,父母也很少督促他们讲这些礼貌的话。有一位中国女士带着自己的瑞典丈夫和他们的儿子到我家做客,告别时孩子转身就跑,妈妈立即抓他回来,告诉他要讲礼貌。孩子的爸爸却在一边说,不必对小孩子要求过多,等他们长大了,再学这些礼节也不迟。

  法国:考试不再打分

  因担心孩子受到打击,法国正在中小学推行考试不打分数的新制度。

  法国不少儿童心理专家说,注重分数会给孩子带来相当大的打击,同时让孩子有互相比较的心理。为了让孩子能快乐成长,学校最好不要给孩子的功课打分数。

  然而,不少法国教育专家不赞成这种说法。他们说,法国学生在数学上的表现比许多国家好,但是在科学上似乎并没有很高的成就。他们认为,这都是从小没有培养孩子竞争力的原因。不过法国政府认为,芬兰等国家已经取消打分制度多年,但芬兰在科学教育上仍有相当高的成就,所以他们支持法国中小学不打分数。

  芬兰:上课就像做游戏

  芬兰的基础教育成果斐然,举世瞩目。我曾观摩过一节芬兰小学的语文课,深有感触。

  这节语文课的课文是《最勇敢的兔子》,讲的是兔子战胜大灰狼的故事。爱丽莎老师从靠在窗边的桌上拿来兔子、松鼠和大灰狼的布袋玩偶,邀请学生扮演角色。孩子们竞相举手,大灰狼的角色最受欢迎。

  被邀请的孩子得意地走到黑板前,有的一手拿书朗诵,一手套着玩偶表演;有的索性把书摊在地上,腾出两只手,一手操作玩偶,一只手来回比画,得意时还做出种种鬼脸,引来满堂欢笑。孩子们表演时,老师不加干涉,更不要求整齐划一。孩子们轮流上台表演。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是在做游戏。

  接着是巩固字母概念的练习。老师打开录音机,一首欢快有趣的字母歌响起来。孩子们起立,随着音乐边唱边拍手、转圈、跺脚。做完这一切,已经过去了将近30分钟。

  下面是划分音节和词语搭配练习。老师请同学们翻开统一印制的练习册,同时用投影仪在大屏幕上映出练习题。每道题,老师请一个同学在投影仪上做,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做。这时老师指导孩子做练习。没有完成的可以带回家,算是家庭作业。

  一节课在轻松和欢快的气氛中很快就过去了,但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回到家,孩子们还会兴奋地对父母复述课堂上的一切。

  英国教育重兴趣

  厌学在英国的中小学里是不可思议的事。很多驻英中资机构人员的子女在当地读书,即使没什么外语基础,只要进入学校没几天,就能喜欢上上学。

  英国小学一年级有科学课、地理课等。其实,这些听上去很高深的学科讲的都是生活常识。比如地理课,就从学校旁边的环境讲起:公园、花草和马路,刮风、下雨和晴天。孩子是在生活中渐渐亲近科学的。

  英国人认为,启发学生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进入初中,学生就可以选课。英国的初中生开的课面很宽,初中毕业时最少要有6门课的考试成绩,多数人考8~10门。除少数几门必修课外,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

  近几年,英国政府抓学生的考试成绩,一些学校便简化了与考试无关的欣赏课,立刻引起社会的批评,认为这有与知识本质背道而驰的倾向,必须纠正。英国王储查尔斯连续3年亲自为中学的语文、历史教师办暑期班,请著名的文学家、作家、历史学家开讲座,提高教师对本学科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不久前的一项调查发现,英国近几年选修数理化课程的学生人数锐减。一些科学家组织立刻就“学生为什么对科学的兴趣在减少”进行深入调查,对一些学校减少科学实验课提出尖锐批评,称此做法使学生丧失了对科学产生兴趣的机会,埋没了科学人才,并提到“威胁这个国家的繁荣、生活质量和它在21世纪的进步”的高度。英国政府及时介入,勒令学校整改。

  英国媒体调查发现,英国大学生普遍不会做饭,并顺藤摸瓜地查出许多中学把烹饪课简化成了食品技术课。此事曝光后,查尔斯王储马上发出呼吁,要求学校恢复传统的烹饪课程,提高孩子们的做饭能力。

  为什么英国教育如此强调学生的兴趣?英国教育专家的回答是:只有喜欢、热爱一件事,你才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如果做你不喜欢的事,不辛苦也痛苦。追求知识、提高能力没有不辛苦的,但辛苦不等于不快乐,更不等于痛苦。

  美国小学是乐园

  在美国工作期间,我把儿子带到华盛顿,在当地的斯汤德特小学上学。

  眼看开学的日子临近了,我越来越紧张,因为孩子还不会说英语。尽管他会说几个单词,可说到底,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开学的前一天晚上,我临阵磨枪,教给孩子一些常用的词汇,可孩子根本记不住。最后,我说甭学了,把“厕所”一词学会就成。第二天一早,孩子穿了一身新衣服,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

  下午去学校接儿子,本以为会见到一个满脸委屈的泪孩子,没想到小家伙又蹦又跳,根本没把和洋孩子厮混当回事。第一周一切顺利,一个月过去了还没出问题。我纳闷了:这孩子是怎么了?他两岁半开始在北京上幼儿园,整整哭了一个月后才适应,5岁时到呼和浩特上幼儿园,天天闹着不想去。我猜,不是孩子变了,而是斯汤德特小学有乐子。

  不久,儿子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我自然放心不少。他每天背着一个空空的书包上学,家庭作业最多不过两页纸,三下五除二就做完了,总共用不了10分钟。孩子高兴,父母也就没有了负担。

  接送孩子的时候,我留心观察,发现各年级教室的墙上都是花花绿绿的,标着图画的字母表、数字表、地图、学生习作等,没一块空白。教室看起来很乱,却没有孩子不喜欢。老师上课也不强求学生坐成什么样,随意就好,甚至可以趴到地上,只要注意听、不出声就成。老师鼓励孩子们多玩、会玩,只是注重向孩子们灌输“分享”的概念,每周还有一天让孩子们各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到教室,彼此交流,一起玩。

  有一次,我带着儿子到一个美国朋友家过周末。女主人格外热情,抓了一只毛毛虫装到瓶子里,当成礼物送给孩子,临别时还建议他拿到学校让小朋友看。儿子把毛毛虫带到学校,老师大加赞赏,借机向孩子们讲解了蝴蝶成长的整个过程,还专门介绍了一家书店,说那里正举办一个有关蝴蝶的展览,建议家长带孩子去看看。在展览上,我第一次知道毛毛虫变成蝴蝶要用两周时间。

  也许有人会说,那美国的小学不尽是玩了吗?其实不然,而是寓教于乐。我曾翻看过孩子的各科课本,从来没有看到有要求背诵的内容。老师教英语,从不要求背什么,甚至单词都不用背。学习的方法是:给图画,选单词;给单词,选图画;给句子,选词填空;默写次数绝不超过3遍。如此多次反复,没有不会的道理。

  由此看来,美国小学生学得太轻松,而中国小学生学得太沉重。如果两者能合理地取长补短,就再好不过了。

【国外中小学校的快乐教育】相关文章:

国外的奥数培训教育07-14

值得学习的国外5大教育典范08-25

国外导游的薪酬构成09-23

2017最新国外健身食谱09-16

去国外留学英语作文07-18

国外旅行的餐桌礼仪大全08-23

留学新西兰国外用钱10-07

国外标志的发展历程介绍07-01

国外学历在国内认证流程07-15

国外摄影的八个技巧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