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小学

德国中小学的创新教育分析

时间:2024-10-10 21:06:31 国际中小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德国中小学的创新教育分析

  德国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创新,其创新教育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德国中小学的创新教育分析

  一、实践创新型教学理念

  德国的基础教育倡导能力教育,其核心则是创新。在德国,创新型学习是一种科学育人理念,是每个学生都应达到的一种理想的学习境界,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观察、想象和思考等各方面的能力,把学习本身转化为一个自主、自立、自强和自创的过程,使学生各种能力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一般不干涉学校的教学活动,学校没有整齐划一的教材,可自行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德国学校强调在课程设置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提倡在现实场景中开展教学活动。其根本宗旨是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

  二、营造宽松型校园氛围

  德国的学校里很少看到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大多采取小组讨论、师生质疑和共同学习等教学形式。人们认为,学生的创新素质并非老师直接给予,而是源于良好教学环境下的自由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和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德国的学校强调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气氛,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则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自由表达想法和创意。德国学校已摈弃偏重记忆、被动接受、以考试为惟一评价手段的教学方法,而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的灵性和创造力得到自然展示和释放。在德国,中小学生每门课程每学年的考试一般只有四次。课堂交际不是单向地从教师到学生,而是双向乃至多向,学生可随时向教师提问。如此宽松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倡导开放型教学方式

  在德国,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而是对外开放。开放的形式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和教学活动中内容、方法及组织的开放。对内开放:学校不是教学活动的惟一场所,学生可以在校外结合实际场景学习。对外开放:邀请校外相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传授方法上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主修和必修课平分秋色,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开放型教学贯穿德国中小学教学活动的始终,从而使学生在不依赖教师和家长的独立空间下自主学习,并将独立学习、共同学习和引导式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放型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等,大大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想象力和创造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传统教学以课本为中心,即以知识为中心。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公民教育已从传统的学校教育转向终身教育,知识本位教育已不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把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作为其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和侧重点,顺利实现了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到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结构性变革。德国的能力教育主要是指导学生能在走出学校后顺利就业、融入社会。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自我生存的能力,不仅包括一般的动手和操作能力,还包括各种社会实践能力。学校的教学活动必须具备前瞻性,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比如,德国中学生平均每人每学期要做4至6个课堂报告。根据教师指定的内容,学生必须自己选题、搜集资料、消化吸收、写作论文并在课堂上讲解。教师一般会及时对课堂报告做出评价。根据专业差异,德国学生课堂发言和课堂报告的口头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至50%。德国教育学家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听和看的渠道

  只能吸收50%的知识信息,动手参与则能吸收90%。

  五、课程设置实用并与时俱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行业分工也随之发生结构性变革,从而导致一种动态的职业结构。德国政府提出,传统的中小学课程设置过于偏重专业训练,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增添更为普通的、超越专门化的通用知识和技能训练,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现代职业素质的要求。因此,德国现行中小学课程设置把知识技能和其适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内容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其课程设置涉及的领域较广,重视基础性关键技能的培养和价值观教育,强调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顺利进入职场、踏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譬如,德国政府专门推出了“信息与通讯技术教育”计划,把新技术作为学科基础,在中小学课程中有计划地渗透新技术知识,使学生在各门课程中都能接触新技术的进展,及时了解和体验信息社会的发展。

  总之,德国中小学的创新教育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以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和创新学习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潜能,使其通过自主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自主感知自然事物和社会现象,并形成探索未知世界的进取态度和掌握未知世界所必备知识的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的经验对我们不无启示。长期以来,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取向和教育方式较为滞后。中小学教育尤其存在诸多弊端,突出表现为:学生被动学习较多,缺少自主发展的空间,在群体上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我们在中小学创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仍存在着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甚至为了创新而创新,从而陷入误区。我们应更新教学观念,以创新为主导,寓教于乐,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其一,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打破教师为主导、追求“标准答案”的教学陈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其二,建立必选和自选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的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

  其三,构建多维互动的开放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创新应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予以自主学习和选择性学习的自由。

【德国中小学的创新教育分析】相关文章:

德国中小学教育的启示07-10

德国中小学教育引发的思考10-13

德国留学的利与弊分析201707-26

关于留学德国的利弊分析07-14

2017留学德国的利与弊的分析08-30

德国留学语言要求分析09-11

德国留学政策调整利弊分析08-11

去德国留学优势和劣势分析07-08

分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市场走向10-17

德国留学高等教育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