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小学 百分网手机站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8-03-07 09:32:22 国际中小学 我要投稿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及反思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作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也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课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井冈翠竹教学设计及反思吗,,欢迎大家参考!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及反思

  【1】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9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二、检查预习:

  “贞、稠”是翘舌音。“蓬、腥”是后鼻音。“殷”是整体认读音节,它的左边第二笔是“撇”,不要写成了“竖”。“韧”字右边的“刃”不要少写“点”。

  三、集体感知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反馈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

  四、再读课文,感受翠竹精神。

  1、读1-4自然段,井冈山的翠竹“郁郁苍苍,重重叠叠。

  2、竹之外形,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

  五、静心默读,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

  第二课时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5-12自然段。领悟写作手法。

  1、自由读课文5-12自然段,想想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

  2、用“————”勾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搭、做、盛、蒸、摆”。用~~~~~~画出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明修辞手法。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体会: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三、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1、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2、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

  3、为什么说“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四、总结全文。

  井冈翠竹是革命的竹子,过去为革命建立功勋,现在和将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继续奉献。井冈精神是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2】井冈翠竹教学反思

  《井冈翠竹》生动地描写了井冈山翠竹的秀美外形和刚强气节。记述了井冈山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做的巨大贡献。全文洋溢着作者对井冈山翠竹的赞美之情和敬佩之情。

  上完课之后,感觉如下几方面做得还不错:

  1、能找准文章切入点。在理清课文脉络以及文章内容的学习中,我紧紧围绕课后的一道思考题: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在初读课文后,就抛出了这个问题:井冈山500里林海,为什么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学生潜下心来,关注每自然段的内容,给时间让学生默读、交流,自然而然地分清毛竹令人难忘的是它长得苍翠、它们为人们做出的巨大贡献。然后顺势进入文本的学习,也紧紧扣住“难忘”二字来组织教学。

  2、注重了教材内容的学习与写法指导的并重关系。我非常注重写法的渗透。如:对于竹子外形的学习后能指导学生根据作者的写法仿写一个描写翠竹形态的句子。学习词语“魂飞魄散、鬼哭狼嚎”的时候,指导学生联系当时的情景,描述敌人的样子。以及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我也能做到“大雪无痕”“润物细无声”,在学习了第8节,学完井冈山的竹子与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后,顺势追问一句:“我们眼中看到的仅仅是井冈翠竹吗?”孩子们十分肯定地表达,不仅仅是竹子,还有井冈山人民以及千千万万革命者。

  3、注重了朗读的.指导。语文课上朗读不出彩绝不是一堂好课,因此,我十分注重朗读的指导。贬义词的朗读,要突出对竹子、红军的赞扬;褒义词的朗读,要读出对井冈翠竹顽强的精神等。

  当然,除了以上较为成功的地方外,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1、生成与预设的矛盾总是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这是困扰我的课堂的一个很大的毛病。也许与自己的教学智慧有关,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如果偏离了航道,我总是不能很自然地很巧妙地引导到航道上来,显得很生硬,所以课堂上就显得不自如流畅。

  2、语言文字训练点抓住了,但是抓得还不够深,显得蜻蜓点水般肤浅。这一方面与老师的引导有关,教师引导的语言还缺乏智慧,缺乏深度。另一方面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关,年代久远的事物,学生的体验就没有那么深刻。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1.六年级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2.桥教学设计及反思

3.《白杨》教学设计与反思

4.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5.麦哨教学设计及反思

6.《夏感》教学设计与反思

7.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8.窃读记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