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小学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

时间:2024-06-29 12:11:52 国际中小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通用5篇)

  广西壮族以善于唱歌为著称。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广西三月三的来历,欢迎大家参考!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1

  壮族三月三,是壮族除了春节外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壮族的歌节和情人节,具体时间并不仅仅指三月三这天,而是农历二月以后直到三月三的这段时间里,其中龙祭是不可少的活动。

  三月三到了,四方的客人来了,热情的壮家人早就备好花米饭、花鸡蛋、米酒,摆上竹竿、敲起竹竿并邀请客人一起跳竹竿舞,端上米酒唱起迎宾曲来迎接四方的“贝侬”——壮家人的亲人、朋友。

  壮族的三月三除了有背彩蛋,有花米饭饭以外,还有一个传统的习俗“抢花炮”,抢花炮,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壮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然后置于送炮器上。

  送炮器即铁炮,内装火药,然放后即把花炮冲上天空,待花炮落下时参加者均可奋勇争夺。

  广西南宁、百色两地传统的送炮器的形状最为美观,外现为六角柱形,六边饰有图案、花纹,共分三层,底层为稍大的六角柱,柱角镶上桂花边;中层较细,携有各类形态的.大小人像;上层为喇叭状开口。

  "抢花炮"始于闽粤商人到此经商,由于信奉"妈祖",兴建庙宇祭祀。

  在"妈祖"生日农历"三月廿三"举行大型庙会祭祀活动时举行的。

  "抢花炮"运动,每年庙会燃放三枝花炮。

  第一炮:命名为"发财炮",意示抢得第一炮,得炮者当年财运来到,生意一定兴隆,红火。

  第二炮:命名为"添丁炮",意示抢得第二炮,得炮者爱人当年定能怀上男孩。

  为你添丁,延续香火。

  第三炮:命名为"如意炮",意示抢得第三炮,得炮者当年生意、生产、生活各方面顺顺当当、天随人愿、万事如意。

  在神权统治时代,由于人们的思想素停留在历史局限,封建意识浓厚,所以"抢花炮"得到广大青年的积极参与。

  因此规模、场面逐年增大,非常热闹。

  加上三枝花炮吉祥物,都是经过庙宇杀猪宰羊供奉过,更相信他的灵验。

  此种思想意识一直延袭到解放后的五十年代末。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适应的传播,普及除旧立新、破除迷信,这种封建意识才逐渐淡化。

  六十年代,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民族花炮节被定性为封建迷信,活动遭到禁锢后中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花炮节得以恢复,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传播,"抢花炮"活动被确认为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具有竞技性、被誉为"东方橄榄球"。

  抢花炮"项目已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八届,已在全国得到普及及推广。

  "抢花炮"这一体育运动项目将会随着时代进步、发展得到升华。

  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2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墟”。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迷人的音韵。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3

  来历: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日。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

  习俗:

  “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采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4

  核心提示

  过节美食必不可少。广西人的“三月三”,不仅有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特色美食也格外挑动人的味蕾。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南宁老字号壮家美食店,并搜罗整理了一些广西各地的“三月三”美食,让我们一起去品味广西舌尖上的“三月三”吧。

  ●五色糯米饭

  说起“三月三”,大家首先想到的美食就是五色糯米饭。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很多外地人好奇五色糯米饭是如何做出来的,记者近日来到南宁市水街一家老牌粽子店,老板张美芬可是制作五色糯米饭的“专家”。她店里售卖的五色糯米饭多年来特别受食客喜爱,常常供不应求,每逢“三月三”,店里就忙得不亦乐乎。

  五色糯米饭看起来很简单,但工序却有些复杂。据张美芬介绍,制作五色糯米饭的原料是红蓝草、枫叶、紫蓝草、黄饭花、糯米。因为所用的材料是纯天然的,对身体有益。

  五色中的“红”是来自红蓝草。先把红蓝草在沸水中煮出颜色,再把糯米放入其中浸泡,蒸出的红色糯米饭口味甘甜;“黑”是来自枫叶,先把枫叶打碎,用沸水煮或者浸泡,之后糯米泡5小时以上即可;“紫”是来自紫蓝草,一小把紫蓝草煮10~15分钟就能把水染成紫色,然后再放糯米进去泡5小时左右;“黄”是来自黄饭花,将黄饭花煮或者浸泡出颜色后,然后放糯米进去泡,黄饭花是中药材,上火可以食用。

  ●艾叶粑

  每逢“三月三”,大家在购买五色糯米饭时,会发现艾叶粑也很受欢迎。艾叶粑又称蒿子粑粑,是一道传统的'汉族小吃,一般在清明节、寒食节食用。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清明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艾叶粑是把清洗好的艾叶用水煮后磨碎,加糯米粉揉成面团,放入芝麻花生等馅料,包成一个粑粑,艾叶粑散发出艾叶的香味。

  ●发糕

  发糕算是老南宁过“三月三”的一道特色美食了。据市民陈小姐回忆,小时候过“三月三”,她都要缠着母亲蒸发糕给她吃。

  发糕有焦黄、泥黄、雪白三色,焦黄色发糕是最传统地道的做法,后两种是随着市场的发展,顾客口味的差异化而演变出的新品种。每逢“三月三”,不少南宁人都会准备一些发糕拜祖祭祀。发糕口感松软香甜,老少皆宜。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5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

  说法一:古老相传唱歌可以乐神,可以消灾除难,求得风调雨顺,后来发展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

  说法二: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焦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

  说法三:唐代出了歌仙刘三姐,以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并揭露财主们的罪恶,因而财主们怀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后世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说法四:远古时期,某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上。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让求婚的后生仔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儿就嫁给谁。结果通过唱歌,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如意郎君。从此之后,唱歌成了一种男性求偶的形式,并发展成为歌圩。

  三月三的来历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农历三月三也是通灵人士,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在这一天通灵人士常聚在一起欢庆,并摆宴席宴请鬼神,以感谢他们赋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

  “三月三”是壮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等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专门举办规模很大“三月三”歌节。其中以壮族为典型。

  1、节日期间,有传统龙狮表演、芦笙踩堂、侗族大歌、六甲山歌、彩调、桂剧、侗乡电影、侗戏、传统扮故事、篝火多耶晚会等表演活动。此外,还有千人品茶、斗鸡、斗鸟等表演活动和奇石展、民族服饰展示、商品交易会、侗族香油茶等美食展。

  2、三月三与越南一河之隔的边陲广西防城区瑶寨高林村瑶族同胞每年“三月三”都举办隆重活动。热情的瑶胞们吹起喃嘟嗬,打起陀螺唱起歌,用香浓的米酒,特色的瑶家菜喜迎八方来客。因此,三月三也是广西各民族欢庆的歌节。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相关文章: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简介06-20

2017年黎族三月三的来历03-28

广西三月三传统的美味特色小吃内容04-18

钢琴的来历07-24

“弹棋”的来历03-15

2025广西五一旅游景点09-04

元宵节的来历简介02-22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02-21

2024端午节广西旅游好地点06-08

三月三吃鸡蛋习俗介绍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