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小学

立冬习俗有哪些

时间:2024-08-30 08:10:39 永恒 国际中小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立冬习俗有哪些

  立冬,意味着万物开始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那么立冬习俗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这块。

立冬习俗有哪些

  立冬的习俗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呢?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而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立冬的由来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不无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立冬是进入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中医讲究立冬补冬、立冬养藏、滋阴补阳,立冬养生应该温补养阳,少吃生冷也不宜过燥。北方在立冬通常吃饺子,南方立冬的时候萝卜炖羊肉、霸王花南北杏煲猪肚、四物鸡等都是不错的食补。

  立冬吃什么好

  萝卜炖羊肉:萝卜被称为平民人参,立冬吃萝卜有很好的滋润作用。羊肉性温,适合冬季食用。

  坚果类的食物中富含油脂,冬季进补是非常好的选择,立冬的适合不放也适当吃一些坚果,诸如芝麻、花生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霸王花南北杏煲猪肚:中医认为霸王花有清热润肺、除痰止咳、通肠利尿的功效,用以配南北杏煲猪肚更加强此功效,且老少皆宜。材料和做法:霸王花、南北杏、陈皮、蜜枣浸透,陈皮去瓤,蜜枣去核;猪肚冲净,生粉擦洗净,飞水,刮去白苔,洗净,切块。一起与生姜下瓦煲,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下盐便可。

  四物鸡:当归20克、熟地黄15克、炒白芍15克、川芎10克、枸杞子10克食材盐、米酒各适量调味料乌骨鸡1只。做法:鸡洗净、切块、汆烫、冲凉备用。将药材用过滤袋装好,放入炖锅内,再放入鸡块,加水盖过,淋上水酒,炖熟。加盐调味即可食用。四物汤是由当归、熟地黄、炒白芍和川芎等四味组成,具有补血、活血和止痛之效用。当归含挥发油及维生素e,有补血与活血之功效;熟地黄含有大量配糖体,具补血作用;炒白芍有收敛、止痛之功效;川芎有行气活血作用,可加强当归的补血功效。

  立冬补冬

  中医认为,立冬这一节气到来后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在我国民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每逢这天,人们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补,说是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可以抵御严寒的侵袭、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还能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千万不可盲目进补,特别是老年人,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不能太多,以免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可以吃一些炖母鸡、精肉、蹄筋,并经常饮用牛奶、豆浆,这些对血脂影响都不大,还可增强体质。

  北方天气严寒,宜进补大温大热之味,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气候较北方要温和得多,应进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

  立冬养生细节

  冬天是天寒地冻、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会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避免烦扰,以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不要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

  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衣着不要过少过薄也不要过多过厚,这是因为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即易引起感冒、消耗阳气,而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易使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中的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和温暖,失去它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也会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饮食调养方面要遵循少食生冷的原则,但也不宜过食燥热之物,可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如牛羊肉、乌鸡、鲫鱼、豆浆、牛奶,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如多吃萝卜、青菜等,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立冬节气的故事

  立冬是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其交节时间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自太阳黄经到达225°时始。

  历书中说:“斗指西北维为立冬。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则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其实,我国幅员辽阔,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如果按气候学上以下半年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的划分标准,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而在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北京地区于10月下旬也已是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但不管怎样,立冬过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盈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十分宜人。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从多年的平均状况看,11月是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剧烈的降温,特别是冷暖异常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均有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在此节气期间应注意天气预报,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做好保暖防寒。

  拓展:

  立冬简介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10-11]

  季节划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节气法”与“气温法”。中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冬”作为冬季起始;“节气法”划分的冬季,表示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气温法”划分季节以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起始;气温法划分的冬季,表示天气寒冷了。[23-25]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它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在古代社会也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等习俗。

  历史渊源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为冬三月之始。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万物在春天萌生,在夏天滋长,在秋天收获,在冬天进入休藏状态。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如《孝经纬》曰:“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关于四季的划分时间,中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起始,“两分”(春分、秋分)“两至”(夏至、冬至)为四季的中点,具有明显的天文含义。一年四季的变化是连绵不断的过程。其也是阴阳转换,此消彼长、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在这个渐变的过程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并称“四立”,都是季节的开启,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转折点。

  习俗

  祭祀

  祭祀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31]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4]

  “补冬”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躲不开补肾、健胃、强腰膝的功能。

  吃饺子

  吃饺子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在立冬这天改善一下生活,好吃不过饺子。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21-22][31]

  酿黄酒

  酿黄酒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扫疥”

  “扫疥”过去立冬,河南、江苏、浙江一带民间还有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的活动,称为“扫疥”,以求治愈疾病,保证身体健康过冬。

  舂“交冬糍”

  舂“交冬糍”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吃生葱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南京人还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这句老话挂在嘴边,为了入冬后的健康,南京人此时也学着北方人吃起了生葱。

【立冬习俗有哪些】相关文章:

苏州冬至的习俗有哪些12-19

福建冬至有哪些习俗12-19

立冬的意义与习俗09-03

北方立冬习俗简介11-09

立冬习俗吃什么11-08

古代立冬的三大习俗11-07

广东立冬习俗大揭秘11-09

详解立冬的“补冬”习俗11-07

苏州人的立冬习俗详解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