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出现问题的信号
企业也像人一样,出现问题的时候身体会发出异样的信号,那么企业管理出现问题的信号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1】不会开会
有些企业从表面上开,会上气氛热闹,群情激昂,每个人都发言,却从不见有人质疑发言人的发言内容,却从不见有人质问发言人的发言内容,看似都在默默倾听,可心早已跑到会议室外了,所以最终导致会后什么事情都是石沉大海;再如有些企业,开会只有老板一个人从头讲到尾,老板口若悬河,吐沫横飞,声音抑扬顿挫,说白了会场就是为老板开设的演讲台,老板讲完了,会议结束了,至于老板讲了什么?老板都要求了什么?却没有一个人记得,会后相关的工作事项也没有人去跟踪,等到老板某天想起来追查的时候,可工作还在原地;又如某些企业,开会从不下发会议通知,认为这些会议在公司都已经是墨守成规了,何必再多此一举呢?有谁不知道会议的名称呢?但请想下,难道每次会议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吗?难道每次会议都是讨论同样的主题吗?若真是如此,只有两个结论:这个公司是为了开会而开会,其次就是瞎开会。
我们必须要明白:会议是企业解决问题和发布指令的集体活动,但是也是一个高成本的经营活动。每过一分钟,意味着与会人员总数的分钟数,通过上述所举的现象就充分说明了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未掌握开会的技巧,都存在“会前无准备,会中无主题,会后无执行,与会无必要,时间无控制,发言无边际”的六无现象;
【2】采购只看重价格,不看重综合性价比
曾经有一家企业,在做一个新项目时,项目组每天的运营成本为8万元,可是其在产品上市前夕,采购部门为了采购10万余元的包装,竟然耗费了一周时间,理由是要找价格低廉的供应商以节约采购成本,整个营销团队因此多等待一周时间无法和客户签约。
而这种现象其实在很多企业里都存在,一味的追求降低采购的直接成本而忽略了同时并存的“隐形成本”。当然,降低采购直接成本与本文并无冲突,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企业的采购部门,要站在整体经营的角度综合权衡的各项指标,考虑采购的综合性价比(包括采购材料的质量指标、价格指标、公司使用的时间指标、公司产品投放市场的机会指标、商机存在的周期指标等)才能真正控制采购的成本支出。
【3】沟通只沟不通
有些民营企业几乎天天都在开会,公司周例会,部门例会,生产计划会议,营销会议,产销会议,质量例会,设备会议等等,反正各部门经理都在忙于开会,到如今很多企业都建立了公司QQ群,公司微信群,美其名曰—无纸化办公,各部门经理更是独守自己的一片天地,足不出户,有什么事情就在公司的QQ群或公司微信群发布,好一点的企业还会随后要求一句“收到请回复”,差一点的企业这句话都没有,貌似自己发的任何信息都是圣旨,相关人员都会认真去看,认真去思考,可事实呢?大多数情况都是回复两个字“收到”,具体对所分布的信息有无异议或疑义?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一旦到了发生争执的时候就开始扯皮、推诿了,这就是所谓的企业内部沟通故障成本,这种成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所占比例具有不轻的份量,每天都在发生扯皮、推诿,一年累积下来,可以浪费多少时间呢?还有在大多数企业,你会发现,在同事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严重失真的现象,或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或百人百解……这种现象,说小了,让很多工序成为无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机会。说大了,有可能因此给企业带来隐患。
【4】加班上瘾
很多老板总认为:员工在下班后“废寝忘食”的“加班”是一种敬业现象。殊不知,这可能隐含着很高的成本。理由有二:
第一加班耗费更多的员工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员工的健康,长期下去,会让一些重要员工不能长期发挥其效能,并且为公司带来负担的隐患,比如有的机械操作员工因为长时间加班而导致疲累,造成事故,而企业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第二加班员工并不一定“务正业”,有些员工在下班之余,名为加班,实为利用公司的资源从事其个人事情,同时还领取公司的加班费,很多企业的重要损失、数据丢失等都发生在下班时间,而加班成为企业“藏污纳垢”的死角。
【5】留不住人才或不会培育人才
有很多企业管理者都人为:市场上的人才大把,不缺你一个,他们认为人才是无限的,成为“铁打的营盘”,员工自然也就成为了那“流水的兵”了。
任何一个员工的离开对公司都是一笔成本,尤其是管理人员,因为公司要承担对这个员工的培训费等前期投入,还要承担新招聘该岗位员工的前期成本(招聘的策划与制作、招聘广告的发布、招聘会场的参与和设计、面试的策划等等),还要承担新员工是否适合岗位的风险(包括与企业文化的磨合期、与企业相关老人的磨合期、企业管理制度的熟悉期等等),而老员工的离职也会因为职业素养的关系,可能会流失重要的内部资料或信息,而其离职后,很可能会进入自己的竞争对手的企业。所以员工特别是老员工的流失无疑会给企业带来高出其收入几倍的支出。很多小企业在经营多年后,你发现他们一直是那么小的团队,而除了老板之外,没有一个员工是从企业成立当初留下来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社会因素造成的?还是人多因素造成的?都不是,就是企业管理人员造成的,缺人才的时候,匆忙招聘,招聘进来就不管了,放羊式管理,任其自生自灭,尤其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还处于职业的迷茫期,不知道超哪里发展,也不知道自己在企业学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了?企业对其也很少过问比如岗前培训、实习计划(方案)、实习总结、实习周期、实习验证等等都没有要求,感觉时间差不多了,随便填一张“转正申请表”就转正了,至于“转正申请表”里面的各项评价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只有鬼才知道,久而久之,有能力的大学生都开始自谋出路了,辞职时随便找个理由就走了,导致企业频繁发布招聘广告,招进的人进进出出;再如企业招聘的有经验的管理人才,总是想当然他在某某企业都做得不错,或他都是从某某很出名的企业出来的,到我这里还能做不好吗?所以在面试环节就放松了警惕心,殊不知,好树苗没有适宜的土壤也难长大,好树苗没有强大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样难长大。
【6】岗位错位或乱位
我们都知道唯有“将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他才能发挥出他应有的才能与光辉,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即使你一块纯金,放错了地方,也将成为一块烂铁”,可这样的情况在众多企业频繁发生,为什么呢?很多企业领导者总有这样一种思维:他能将设备部管理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难道就不能管理好生产部吗?他能将研发部这个团队带领如此有干劲,如此有野性,难道就不能管理到销售部吗?在这样的思维影响下,往往靠自己个人的感觉在公司内部变动岗位,结果可想而知,管设备的经理调到生产部,却将生产部的业绩搞得一塌糊涂,管理研发部的经理调到销售部,销量急剧下滑;还有这样的情况:张三做一个部门主管,工作干得风生水起,业绩月月优秀,正是这样掩饰不了领导那份不安分的心,为了留住人才,就给予一个更高的职位,结果是还不如当主管时的工作业绩,渐渐地让领导由希望变成了失望;为什么呢?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通才,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当将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委以重任,在调动之前,最好能与其来一次深入的交谈,犹如招聘此岗位人才时的.面试一样严格包括分析其性格、沟通能力、特长、学习能力、爱好、专业等等,要综合分析得出肯定结论时再决定调动也不晚,千万不能抱着“反正工作有人做就行了”的工作思想。
【7】流程不匹配或流程是给外人看的
企业的发展确实需要建立运作流程,以指导各部门、各岗位按照既定的路线开展工作,让企业稳步朝前健康成长,但每个企业的流程都是不同,哪怕是两家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运作流程也是千差万别的,因为企业的运作流程取决于企业内部的因素(包括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企业性质、老板的性格、老板的格局、老板的领导魅力、企业当前的现状等)以及企业外部的因素(企业的客户层次、企业供应商的层次),众多企业人都很崇拜华为、海尔、格力、苹果、戴尔、联想等等,若把这些的运作流程直接照搬到另外一个企业,绝对不会复制出第二个华为、海尔、格力、苹果、戴尔、联想等等出名的企业,所以企业需要建立运作流程,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去分析、设计与策划,不要盲目照搬,更不要小企业犯大企业的病,同样也不要大企业犯小企业的病,一定要从自身的现状实际出发,奔着“剔繁从简、管控有度、效率提升”的管理目标出发去策划设计企业的管理流程。
【8】过多停滞资源
停滞的资源(比如闲置的设备设施与厂房、积压的库存、闲置的资金、搁置的业务、闲置的部门、闲置的岗位等)在企业里可以说是最广泛的“隐形成本”,他们虽然不一定会继续消耗企业的投入,但是他们却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企业会为此承担着利息等隐形成本。所以说,一个企业里,停滞资源的多少,体现着企业资源利用率的高低。
在很多企业,凡是出现淘汰的设备设施都是丢弃一边,无人过问,殊不知并不是整台设备都是一无是处,一定要经过评估(是作为二手整机变卖好还是可以将有用的零部件分拆下来再次利用好)后再决定处理;再如在很多企业为了某一个人(比如是老板的亲戚或在公司工作时间长了)的缘故去设置一个新岗位或新部门(其目的就是给予这个人心里上的平衡),但这个岗位或部门在企业发展的路程中并不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甚至影响很多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俗话说得好“多个岗哨,多停一分钟的车”,这就是前面所说的闲置的部门或闲置的岗位
【9】瞎搞或照搬企业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家都在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都在羡慕世界500强的企业文化,都在不停到外面去听课学习,到底什么才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个什么东东呢?说简单一点: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工作习惯(素养),谈到习惯,就必然存在好习惯与坏习惯,但好与坏没有绝对之分,企业刚诞生的时候,创始人的要求、命令、思想、工作指令就是企业文化的缩影,企业里面的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和执行;随着企业的发展,队伍不断扩张,机构不断扩大,企业开始有了自己的领导层了,这时企业的文化就是领导层基本达成一致的思想与要求,这些思想与要求在企业慢慢形成团队的工作习惯与风格;再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规模逐渐膨胀,企业的管理架构逐渐成熟,市场逐渐稳定,这时企业的文化就是企业核心层(包括决策层、管理层)的共同思想与愿望,层层贯彻与督促,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企业独有的工作习惯与风格。
所以企业文化如同企业的生命,会伴随企业的一生,只能调整,无法重造或模仿或照搬。
【10】老板第一,制度流程靠后
“企业家成本”是指的是企业的老板本身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有一句话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家如同一支军队的首领,其本身是企业支付成本最高的员工。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把自己变成了企业的“皇帝”,一切自己说了算,没有所谓的制度和流程,老板我想如何安排就如何安排,在企业里面我就是皇帝,唯吾独尊,全体员工只有执行的份,没有任何的话语权,这种【天下皆混,我独醒;天下皆傻,我独尊】的企业家个人因素的缺陷,将会为企业增加沉重的成本负担。甚至这种成本将会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甚至是每一个职员。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我们常常强调,在你的范围,你就是领导,你有权决策。而很多领导者一直以自己为中心,这将大大降低了团队的作战能力,增加了高额的隐形成本。记得曾经对一个抱怨公司缺乏人才的老板说过一句话:“你们公司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和善用人才的智慧”。
【企业管理出现问题的信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