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设计

广告设计的创意文化

时间:2024-09-15 01:38:54 广告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广告设计的创意文化

  “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关学科、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运用文化作为立足点进行多方面的发展,以形成一系列有效果的运行模式,目的就是“传承文化,另辟蹊径”。广告设计从本质上说,它是依托当代高科技和传播媒介的一种文化实践方式。从现实层面看,已经成为创意产业发展和选择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创新中处于上游,由于它对产品的文化内涵、成本、质量等具有预先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广告设计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广告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一部分,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新的热点,并日益显示出密切联系实际的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的特点。

  文化创意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在设计中附加大量文化价值,并将其通过现代媒介传达给消费者。从20世纪40年代旧上海一直流行的“月份牌”到本世纪的各项商业活动,文化元素的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创意的运用无非就是某个花边、某种装扮,某个略有年头的家具或道具作画面设计的一个元素而已。所谓创意,就是将大家早已熟悉的东西重新组合后,以另一个角度告诉大家这是什么,这就是当今的创意所在。所以,现实版的中国式文化创意依旧是一种组合式的表演,却略带了几分现代的味道。

  克劳德·霍普金斯在其《我的广告生涯》中曾指出:“广告的唯一目的就是实现销售。”由此可知,无论是策划行的销售还是技术性的平面设计,其主要的针对目标是并非单纯性的客户,而是客户的客户。那广告设计中所运用的元素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在当前的广告设计中,大量低俗、毫无新意的视觉形象充斥并污染着我们的视野,相当多的抄袭模仿之作,使得本应灵动多变的广告设计变得生硬和僵化。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些设计中缺少文化创意做支撑。在当下这个万象丛生的中国广告业中,对于文化创意的这一理念已经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格局,即“重形不重意”和“重意不重形”。

  首先,“重形不重意”中“形”的样式就是单纯地借用较为古典的元素,例如:京剧脸谱、明式家具、水墨笔迹等,这些形象特征相当明显地成为了当下众多设计师的猎取对象。因为它们作为一个时代的遗迹,在经过演化后并保留了下来。没有人可以去否认太师椅是明式家具中最为出众的佼佼者,也绝对没有人会声称青花瓷是韩国人不可复制的国宝。正是因为这个标志性的元素被广大设计师无偿的运用,并以此来标榜自己是一个国学的热衷者,是在传播文化。在众多的平面广告中,这种想象尤为普遍。因为广大人民群众喜好这样的古朴风味,设计师无非就是借用这类的文化元素作为一个设计的基点以博得商家和大众的一点好评而已。

  以“形”制“形”已经成为当前设计的本源。使用“形”作为设计的元素,无疑扩大了设计领域的思维范畴,看似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实为对文化的亵渎。中国的房地产海报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一支多国部队,也是全球文化大融汇的平台。但凡是楼盘的新开盘,大到墙体海报,小到宣传单页无不充斥着浓烈的商业炒作味道。这些宣传品的设计色调搭配得当,形象别有用心,设计的风格受整体策划的指挥,实施不同的风格化。倘若策划主题为欧式,那么宣传品种必定少不了罗马柱和法事花园,这些异域的风情成为了当下欧洲文化中国化的典型代表,因为它们作为一个设计元素被使用到这个设计的作品中,不仅被广泛的运用,同时还被中国老百姓欣然地接受。可以说这是一套熟练的、成建制的平面设计体系,正是因为这套体系的存在,使得当下的文化创意似乎又变成了一种套路的设计。因为在对设计美感追求的同时,形的内在意义已经变得淡然无存,大多数设计师开始为了表现自己很有文化而去设计文化。这就使得许多原本用来体现美的元素,在一瞬间变成了一种程序的产品,从而失去了文化的原有意义。由于大量模板的运用,使得原本精细化的设计在一眨眼的功夫间变得简单化、快捷化。任何一个水平阶段的设计师,只要在其主题方向不偏差太大的基础上,动用固定的模板,其制作出来的设计稿都不会太过离谱。这也促成了个别设计师拿着几个模板就随意叫板“文化”二字。原因很简单,设计模板就是通过不同的、固定的设计元素组合在一起的。我们仔细分析这些广告设计用的模板,就会发现罗马柱、凯旋门、中国水墨笔触、中外古典家具,更有甚者还有佛教的相关元素。当今的大多数广告设计正是因为有了这类型的素材,使得设计变得简单许多,当然也练就了更多的低俗设计师。一些民族的传统纹样被作为所谓的创意图像“制造”而成,以一种固有“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借此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态。

  创意光环下的广告设计是对文化的抄袭和膜拜。所谓环境因素影响了事物发展的一切,当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后奥运时代又刮起了一场席卷南北的中国风。这期间,中文字体和篆刻形象成为一时的宠儿。广告设计在这次运动中恰到好处地扮演了一个宣传者的形象,同时也为此赚到了不少的好处。因为迎合消费者的喜好,是营销策略的基本之道。克劳德·霍普金斯就曾经在其著作《科学的广告》中消费者的喜好才是左右产品生死的关键所在。老百姓在重新获得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对自己的审美要求也提高了一个档次。对于中国文字来说,“形”已成为固定的样式,然而对于广告设计来说,简化是制作“形”的一个最有效的行为。由于LOGO的设计理念通常都是以最简单的图像去诠释最具形象的意义。而中国文字在造型上就已经将文字图形化,图像化的文字自然就是标志简化过程中最好的一块原材料。所以,在当下的中国设计界,设计标志的思路之一就是从对中文字体的简化变形开始的。文字本身的内在意义已经不重要,而文字的外形却能主导LOGO设计的方向。这就使得中国文字在LOGO的设计旅程上扮演了一个等待二次加工的半成品。当然,这个半成品也不是白做的,因为这种带有中国风味的设计已经成为一种设计时尚,并被广泛地流行。传统文化的倡导和传播使得广告设计成为文化的翻新工厂。但很多时候,当我们悉数设计的现实意义时便会发现,广告设计对于文化创意来说就是一种习惯。因为大众对文化的认知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广告的理解自然也就不同。尤其是在对形的认识上。老百姓最喜欢看的就是那些比较直观的东西,所以印刷工艺从某种层面上来给广告的世俗化预留了一个很大的空间。

  现代广告设计是伴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工艺的支持下,广告设计已经开始了无法无天的发展,用“如虎添翼”来形容当前的广告设计简直是恰当不已。因为工艺的运用,例如:手工凸边、烫金银、鎏金等工艺无异于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平面设计变得立体化,而且还提高了档次。当这些工艺是依据某些文化元素为模板的话,除却版式招人青睐,还更能体现出设计师对于印刷及包装工艺认知度的熟练程度。

  其次,“重意不重形”的设计在当今中国的设计界却处于一个高管的地位,因为其构思的巧妙和设计理念的不同,就使得其对文化的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略微高深的阶段,这就是广告中最为战略化的设计——策划。当文案人员在创作时,其首要任务就是构建一个故事色彩浓郁的环境,并全方位地将文化元素融入广告中,为渲染产品做一个环境的铺垫。例如,某房地产的一个房产项目所提出的口号是:像赫本一样生活。仅凭这句文案就足以俘获大部分70后和80后,因为“赫本”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名而已,它已经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和一种生活的态度流传下来。策划师之所以引用“赫本”是因为银幕上的赫本曾给无数观众带来了一种理想生活的方式,《罗马假日》给人流行的或许不仅仅是俏皮可爱的赫本,它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许多西方生活的幻想,例如,去罗马走走,去享受下西方人的那种小资情调等,许许多多的设想使得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们甚至一些60年代出生的人都会对这个楼盘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因为一个人将一种生活的态度变成了一段文化的印记,这不得不使我们感叹,广告策划已经将文化变成了一种行为模式让人去体验。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推翻这一结论,因为在整个广告设计中,策划以纵观全局的行事方式将设计意念化,一举摆脱了对形的过度依赖,策划的魅力就在于此。此外,在策划主导下的广告设计也是一个体系化的视觉效果盛宴。这里我们依旧引用“像赫本一样生活”这个例子。无论是汽车广告还是灯箱广告,“像赫本一样生活”实在少不了罗马式的花边纹样和赫本的照片,因为从视觉的角度来讲,图片是最直接的传达方式。繁琐的罗马花边就以其特有的卷曲花纹作为主体,大面积地纠缠在一起,形成特有的西方文化的风格。而且,设计出来的感觉必须要与赫本主演的电影在时代上有一定的衔接。这样就保证了策划在视觉范畴上形成整体风格上的统一。广告设计的目的就是将视觉关系行为化,在这场充满奢华情调的策划中,环境渲染的场景气氛已经将视觉上的“形”演化成一种唯美的“形”,通过内心感受上的设计来推动视觉行为上的刺激,将现代广告设计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文化元素作为一种创意已不再是靠“新”、“奇”、“酷”的形式出现在当下的广告设计中,以往单纯性地使用传统纹样的形式已经不能跟标榜自己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员,即使在以视觉形象为首的当代广告设计中也不再提出如此。广告设计想要继续发展,光靠深挖内在潜力是不够的,更多是要将当下最基础层面上的设计做好。对广告设计来说,“创意”是核心要求,而“文化”则指明了设计的发展方向。设计不能只注重形,“形”背后的意才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个内在的涵义才能真正代表文化的魅力,这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心所在。

  参考文献:

  [1] [美]克劳德·霍普金斯:《科学的广告+我的广告生涯》,华文出版社,2010年版。

  [2] 周仕参、李婷:《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设计产业化研究》,《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12期。

  [3] 孙茜、刘斯:《文化内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体现》,《包装学报》,2009年第1期。

  [4] 沈浩、李倩:《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现代工业设计》,《包装工程》,2010年第24期。

【广告设计的创意文化】相关文章:

广告设计的创意原则09-05

幽默与广告设计的关系09-19

企业广告设计的建议02-14

广告设计遵循的原则12-29

广告设计及其发展04-05

广告设计未来的发展09-04

广告设计有哪些设计技巧08-31

广告设计之广告定位方法04-18

广告设计中的修辞手法09-03

关于广告设计的理论知识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