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析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到企业供应链战略规划中,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联结为一个互为因果的有机整体,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综合利用型的生产方式。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析,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一、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一) 顾客端需求日趋多样化,绿色化,即时化。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需求日趋多样化。过去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只要质量好、价格便宜就行。现在人们早已不满足于此,要求产品品种丰富、样式多样,突出个性,而且顾客也越来越注意产品的绿色化。据统计,77% 的美国人表示,企业的绿色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94% 的意大利人表示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绿色因素。在欧洲市场上,40% 的人更喜欢购买商品时考虑绿色因素。与此同时,随着市场上产品多样化绿色化,顾客要求能得到迅速的反映。当市场上刚出现彩屏手机的概念时,如果顾客询问的某品牌的手机还没上市,在推销员的推荐下,他可能马上转向其他品牌。因此对企业来说,企业应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的,尽快尽早地开发和生产多样化绿色化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 下游分销商零销商实力壮大,要求分得更多利润。以往制造商在供应链中对分销商处于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大型超级市场和零售业兼并收购浪潮的兴起,下游分销商的实力逐渐壮大,制造商开始失去优势地位,大型分销商迫使制造商给予更优惠的利润分成。一些大型超市和百货店还要求企业交纳“进场费”,“上架费”等,减少了制造商的所得利润。以家电行业为例,20世纪80年代我国家电业的需求增长率( 需求相对规模) 和90年代初家电市场规模( 需求绝对规模) 都很大,市场处于相对供不应求状态,家电制造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核心地位。近年来,大型零售商及专业家电销售商崛起,过去以百货店为主的家电流通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零售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主导作用日渐突出,有时甚至可以主导制造商的价格,而为了抢占市场,制造商有时不得不屈从于大型分销商零售商的要求。
(三) 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企业间竞争激烈。谁能尽快做好产品的绿色化,谁就能赢得绿色竞争力。目前国内整个消费品市场普遍供过于求。据中华商业中心测算,在消费品行业中,600 种主要商品,供大于求的 513 种,供求基本平衡的 87 种,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商场压力迫使制造商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否则只有面临不断的降价。而中国制造企业大多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同质化严重,降价只会造成恶性循环,同时还会波及到上游原料市场的恶性竞争。因此,企业只有尽快推出绿色化的产品,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就能获得绿色竞争力。
二、中国制造业中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分析
世界范围内,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刚刚起步,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没有大范围、全方位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根据发达国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经验和我国国情,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障碍。
(一) 理论和经验不足。目前国际上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大部分的研究局限在概念提出阶段,实践先驱也局限在国际上一些知名大公司,没有大面积、全方位地展开,所以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经验非常缺乏,而且也没有成熟的规则、程序和方法可以参考遵循。
(二) 人们的认识观念不足。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还没有绿色生产观念,对环境污染后果的认识不足,往往只重视发展经济,哪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或者采用末端治理,即先污染后治理,没有认识到污染环境、破坏环境不仅会严重危及企业自身的生存,还会危及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三) 市场规制不够完善。供应链管理存在的基础是市场环境,同样绿色供应链管理也是在市场规制框架下实施的。而目前,我国的市场规制不健全,法律法规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较轻,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如现有排污费的收取标准远低于污染的综合治理费用,企业从成本考虑往往会选择直接交纳排污费,而不是治理其污染。这种制造成本外化是合法的,且有利于提高制造商的私人收益,使供应链成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其个体目标与绿色供应链整体目标存在冲突,使得绿色供应链管理难以有效实施。
(四) 传统供应链模式造成的障碍。绿色供应链模式强调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回收等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有效集成,这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与难度。传统供应链始于原材料供应商,止于用户,对产品退出使用期以后的问题基本不作考虑,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均为单向运动,其设计忽视了供应链企业行为对社会环境和社会资源合理利用、配置的影响。
(五) 实施成本较高。绿色供应链管理关注的是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就要求制造行业子系统要尽量减小对环境的影响,所以会造成整条供应链的成本增加,而目前制造业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不是由供应链条上各个节点来处理,就造成制造业供应链的外部负效应增加的趋势。这实际上就是谁为环境“买单”的问题,这是我国制造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客观困难,对于市场化时间短、资本积累少的我国企业将是最大考验。
(六) 缺乏高效的技术手段。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污染处理技术是制造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和保证。这种模式强调知识创新,强调设计、购料、工艺、包装、回收等各个环节均实行“绿色化”,要求企业要对已有的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改造和升级。而这对于我国技术薄弱的企业来说,是其顺利实施“绿色化”的最大障碍。
三、中国制造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制造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
(一) 宏观方面。从宏观上讲,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建立有待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需要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协调职能,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同时,建立支持绿色供应链的网络化信息系统平台,为实施绿色供应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加强绿色环保宣传。政府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既向各企业决策者宣传绿色市场营销观念,又向广大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的重要意义,同时培养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推动全民“绿色消费”,从而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我国政府应借鉴发达国家环保立法的经验,建立符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将环保审查与质量监督结合起来,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准和打击力度,在法规与制度上降低传统制造模式的报酬率,为绿色制造模式运行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回收法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建立支持绿色供应链的网络化信息系统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环境与其他信息有机集成,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根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框架和内容,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单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很难靠自己的研发和自身的技术积累来实现整个绿色供应链的运作。因此,政府或相关组织应积极构建绿色资源数据库,提供国内外绿色制造技术、绿色运输、绿色产品专利、绿色材料、绿色管理技术等相关资料,各行业也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出支持本行业产品的国际环保标准、不同材料零部件的回收处理方式等,通过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数据库、知识库及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
4.选择试点行业,由“点”到“链”逐步展开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想一步到位,使每个链点的企业从企业和社会两个层面获得可持续发展往往很困难,也是不现实的想法。我国可以选择那些在国外已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行业、影响协作面较大的行业( 如汽车行业) 、出口量较大且已遭遇绿色壁垒的行业( 如服装行业) 、消费者已经认可的行业( 如建筑行业) 等作为试点行业,以某个环节为突破口,由“单点”到“小链”,由“小链”到“长链”,直到“整链”,逐步展开。积累成功经验后,再在全社会推广。
( 二) 微观方面。从微观上讲,企业应逐步提高环境意识,加强和建立企业间的合作和战略信任关系,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通过建立生态工业园等方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 企业转变传统环境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将环境纳入到成本控制; 同时应着眼于长远利益,以整条供应链为出发点,形成一个集成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各成员树立起集体协作、节约环保高效的团队精神,分担风险并致力于各自核心竞争力,使本企业的行为符合整体环境价值最大化要求,使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供应链成为可能。这就要求企业转变观念,增强企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绿色设计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此外,应在企业营造和宣传绿色企业文化,让树立企业“绿色形象”、创建企业“绿色品牌”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使企业从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绿色价值观。
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因此企业在决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应仔细分析自身的状况,要从承载能力和实际出发,既能解决企业急需的问题,又能以较快见效的环节作为突破口,明确认识实施目标,确保成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应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3. 确立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间的战略合作伙伴 关系。制造商应当树立新型“双赢”的理念,积极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新型的战略联盟关系,通过新型战略联盟之间的合作,对使用过的包装物进行回收,既节约了生产成本,获得商业利益,又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获得环保利益。由于我国当前大多数供应商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对其环保的要求,因而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应考虑我国国情,不能盲目地将那些未满足环保要求的供应商排斥在外,而较为明智的方法是与供应商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努力,通过一段时间的改进,使其逐渐满足要求。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顾客,可采用商品出租,而不仅仅是购买的方式,这样,消费者购买的是产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可通过回收或重新翻新来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另外,从环保的观点考虑消费者购买的商品( 如家用电器等) ,在商品送达消费者后,企业可采取包装和旧产品回收的方式,供分销商或商品制造商再次使用,这既有利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又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赢。
4. 加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重视管理咨询的作用。供应链管理能够取得优势的基础是要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撑,同时要紧随技术的发展,加强企业应用和集成技术的能力。这方面的技术比如: 物流过程自动化、企业资源计划( ERP) 、业务流程重组( BPR) 以及电子数据交换( EDI) 等。因此,企业应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绿色度及开发出更多的绿色产品,以确保绿色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绿色化”得以顺利实施。此外,企业还应该重视管理咨询的作用,寻求资信度高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企业内管理专家和业务骨干人员共同组成总体规划组,对企业领导和员工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培训,提高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率。
5. 建立生态工业园。生态工业的概念是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提出的,它的核心思想是以清洁生产为导向,根据循环经济的原则设计生产过程,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使用,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生产方式。从供应链企业循环的角度,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途径。在生态工业链中,以生态互补为纽带,把生产工厂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如 A 厂家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及副产品成为 B 厂家的原材料和能源来源。生态园中,注意上、下游企业在园内的合理布局,使园区的污染排放最小化,直至达到“零排放”。另外,在生态工业园建设中,还要注意建立动态的生态工业链,以开放、动态、适应性对待园区内外的环保要求和指标的变化,提高生态链的应变能力。高效的技术手段、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污染处理技术是制造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和保证。这种模式强调知识创新,强调设计、购料、工艺、包装、回收等各个环节均实行“绿色化”,要求企业要对已有的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改造和升级。而这对于我国技术薄弱企业来说,是其顺利实施“绿色化”的最大障碍。
【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析】相关文章: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析10-12
绿色供应链的管理08-26
绿色供应链管理阐述10-02
企业绿色供应链的管理08-17
沃尔玛的绿色供应链管理08-20
绿色供应链的采购管理11-03
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11-03
供应链管理经典案例分析09-20
如何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05-26
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