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 百分网手机站

供应链金融风险案例分析

时间:2018-04-19 12:37:31 供应链 我要投稿

供应链金融风险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内部各方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此同时,由于赊销已成为交易的主流方式,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供应商,很难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而资金短缺又会直接导致后续环节的停滞,甚至出现"断链"。那么,下面是由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案例之一

  某动产质押监管公司在承办某粮食企业动产质押监管业务中,核库时对库内粮食(稻谷)价值采取办法是:质物(稻谷)价值=库内稻谷堆积长度×库内稻谷堆积宽度×库内稻谷堆积高度×稻谷密度(银行确认)×稻谷单价(银行确认)。经测量计算,该库质物总价值为500万元。该项目是输出动态监管,事过一个月,企业在办理有关手续后,预出库100万元货值的稻谷,为方便企业,监管员同意企业用铲车出库,即铲车铲出稻谷过磅除皮后计算稻谷的重量,而后乘以单价,额度控制在100万元。企业出够100万元价值的稻谷后,监管员发现库内粮食仅剩五分之三多一点了,后经丈量计算,库内稻谷的价值只剩下350万元,远低于应有的价值库存数。

  问题:

  1、 什么原因造成了质物出库后应存质物的短少?

  2、 应采取什么方式出库才能避免上述现象?

  案例之二

  某粮油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拟以自有油罐油品作为质押物,银行委托某第三方监管公司进行监管,监管前,当事三方对质物数量进行了测量核定,期初核库质物(食用油)数量为875吨,最低控货值650万元,属于输出静态监管。不久,粮油公司提出其生产的无处存放,请求注入已被监管的油罐中。监管公司本着服务企业、融洽合作关系的原则,同意了企业的请求,双方约定,企业每次进出油品必须交给监管公司进出货物单据,以磅单数量为准。然而,随着油品进出的频繁,监管公司在对油品检测中发现,企业存在少进多出或虚开进油数量的违规情况,经对罐中库存油品测量,确认企业多出油品50多吨,企业也予以承认。

  问题:

  1、 什么环节导致企业以少充多,以虚充实的行为发生?

  2、 正确的出入库方式应该怎么操作?

  答案公布:

  案例之一

  问题:

  1、 什么原因造成了质物出库后应存质物的短少?

  答:原因有三:

  1,核算员核库的取值办法单一,取值办法有误差,不准确,最重要的是没有和实际企业的`出入库方式进行协商;

  2,监管员对业务不熟悉,选择的出入库方式不对,如果在质物清单上有说明或告知监管员,监管员还要用过磅的方式出库,说明监管员不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

  3,银行对质押监管业务的不专业,银行确认质物的密度和价格,尤其是稻谷密度不可靠,当监管公司找到银行要相关数据时,应该告知监管公司其可能存在其误差及其预测的风险(据我所知,一般知名银行都有质押监管中心)。

  2、 应采取什么方式出库才能避免上述现象?

  答:决定采取的出入库方式的是核库的办法,即采取何种核库的方式,就采取何种的出入库方式。

  第一种方式:如案例所示,核库的方式是“质物(稻谷)价值=库内稻谷堆积长度×库内稻谷堆积宽度×库内稻谷堆积高度×稻谷密度(银行确认)×稻谷单价(银行确认)。”采取的出入库方式就是用体积出库,即用不同比例的规格容器,通过计算容器体积和企业出库的数量,得出出库的数量。

  第二种方式:如案例所示,核库的方式是“企业用铲车出库,即铲车铲出稻谷过磅除皮后计算稻谷的重量”采取的出入库方式就是质量出库,即用过磅的方式得出质物的重量,最后用企业出库的数量,相减得出出库的数量。

  案例之二

  问题:

  1、 什么环节导致企业以少充多,以虚充实的行为发生?

  答:企业的出入库环节,监管公司的初始环节,即对企业的出入库的监管。

  2、 正确的出入库方式应该怎么操作?

  答:正确的出入库方式是:“以入定出”,即入库多少,就出库多少,具体做法是原875吨油忽略不计,不去动它,企业只有入库多少,才能出库多少,如果要动原875吨油,就要银行出具提货通知书。

  当然,还要依靠参加企业的每个月的盘点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企业虚开进油单据的现象,如果企业有条件必须对企业的地磅进行设置,让其只能按实际数据打出单据,或者对油罐出口处安装一个仪表,可以读出数据,防止企业违规。

【供应链金融风险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1.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理

2.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信息技术分析

3.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4.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分析

5.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信息技术

6.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程序

7.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模式

8.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