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今天,供应链管理尤其引人关注,因为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合理的物流能通过对整个生产和流通结构的改善和协调,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关于供应链管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1.中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从国际范围内看,供应链管理是和工业化的普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真正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上对供应链管理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组成、多级库存、供应链的财务等方面,主要解决供应链的操作效率问题。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把供应链管理看作一种战略性的管理体系,研究到了所有加盟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特别是集中在合作制造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方面,而不仅仅是供应链的连接问题,其范围已经超越了供应链出现初期的那种短期的、基于某些业务活动的经济关系,更偏重于长期计划的研究。
在我国,供应链的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但一些相关的思想却早已开始形成。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78年以前,我国的制造业相对比较落后,企业对“供应链”这个概念几乎一无所知。企业要产什么,往往不是自己决定,而是由原材料推动,直至成品销售给客户。此时由于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的条件,企业拼命技改、抢项目、扩建厂房、更新设备,导致制造能力大量过剩,而销售和供应能力则很弱,是典型的“腰鼓型”呆滞式企业。这个年代又被称作供应链的“推进”时代。
1979至1992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注意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客户的需求也逐渐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客户的需求的“拉动”下,企业开始注意对整个经营活动加以控制和管理。这些年又被称作供应链的“拉式”时代。
1993年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逐步繁荣,大部分商品已呈现过剩,产品质量等因素在竞争中的优势逐渐减少,成本的竞争优势逐渐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就加以管理和控制,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这还刚刚开始了供应链内部集成的阶段。
国内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过去企业对供应链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供应商―制造商这一层面上,只是供应链的一小段,研究的内容主要局限于供应商的选择和定位、降低成本、控制质量、保证供应链的连续性和经济性等问题,没有考虑整个从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完整供应链,也没有考虑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可以说,目前在我国企业界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就我国脱胎于计划经济模式的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的大量的加工生产企业来说,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仍然是比较陌生的概念,随着近年来为跨国公司配套生产、加工企业的增加,一些企业开始在理念和经营上不自觉地有了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2.中国供应链管理问题
2.1合作中遇见的问题。
2.1.1合作伙伴的互相不信任
由于供应链的参加成员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实体,相互间存在利益上的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常常会导致各成员间对抗行为的产生,加上长期以来中国重政治斗争、轻生产经营,人与人之间习惯思维定式化,从而无法对供应链中的各项活动实行有效的整合和协调。在组织上也是如此,比如国内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内部仍然是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各个部门单独进货,各有各的进货渠道,这不仅加大了进货的成本,而且使整个企业失去了抵御市场变化的能力,没有发挥集团公司应有的优势。供应链管理中,各参与成员的彼此沟通协作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在供应链各参与成员间建立起互信,建立起以开发供应链效率为核心的战略联盟合作关系。
2.1.2企业文化的冲突
企业文化可以定义为一个企业所具有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在每一个企业中,都存在着随时间演变的价值观、信念、传统思想等观念模式,这些内容构成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职工的看法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当员工遇到问题时,企业文化对员工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会起指导作用。在供应链管理中,由于涉及多个不同的企业,无法实施单个文化的管理,不同企业、不同国别的文化差异常常带来沟通的障碍甚至冲突,在跨文化的背景下,个体的.文化,组织的环境、管理的风格和技巧都可能造成沟通和协调的障碍。
2.2技术问题
2.2.1企业内部整合的内部问题
供应链的最终目标是使整个供应链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从而更好地为最终客户服务。这就需要供应链中每个企业本身就已经使其各个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并且使各个子系统一体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供应链衔接。我国目前很多企业还是沿袭传统方法,企业的各个子系统各自为政,互相割裂,很多工作交叉作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要达到内部整合,只有依靠技术,重组业务流程。
2.2.2供应链整合的技术问题
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地域和时间跨度大,对信息依赖程度高。供应链系统连接多个生产企业、运输业、配销业及用户,随需求和供应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系统管理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与可变性。供应链系统从生产、分配、销售到用户都不是孤立的行为,是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因此,必须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将是供应链整合的实现工具。
2.3外包的整体水平较低.
中国的很多公司都是小而全的公司,也就是传统的纵向一体化,即制造、装配、销售的一体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生产和交易程序,另外中国“万事不求人”的传统思想使企业成为一个封闭系统,与开放式的全球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相差甚远,无法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但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做法现在已经行不通了,因为企业必须在所有这些环节中都最强,才有可能取得整体的竞争优势。在如今的网络经济时代,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机会变动频繁,所需资源组合不一,单独一个企业的资源难以迅速和长久形成竞争优势,企业集团与传统的企业联盟难以适应。因此,外包成为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一个战略方针。我国很多企业目前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维中,使得外包的总体水平低下,市场竞争力较弱。
【我国企业供应链的管理】相关文章:
2.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3.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4.企业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