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春天需要预防的几种疾病
医学说:“百草回芽,百病发作”,意思是,春天是各种旧病容易复发的季节。春季气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阳气初升,乍暖还寒,冷暖多变,有时春雨连绵,有时又寒潮侵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春天需要预防的几种疾病,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
在中医理论里,春天的主气是风。因为春季阴气渐消,阳气日长,正是推陈出新时期。此季气候由寒转暖,忽冷忽热,极易形成风。当人身体虚弱或出汗当风时,风邪便会乘虚而入,常导致肺气不宣或伤风感冒。所以,春季要注意及时避开能使人致病的风邪。
春风掳走了大地上的大量水蒸气,使空气湿度急剧下降,因而使人口干舌燥,容易造成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发生破裂,使人们预防疾病的能力大大下降。这就给细菌、病毒提供了可乘之机,极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等,都是春季的常见病。春风携带飞沙,制造噪声,常常使人心情烦躁、精神紧张、倍感压抑和疲劳,这也是导致对呼吸系统疾病抵抗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及幼儿由于身体免疫功能较低,及自身呼吸道保护机能较弱,很多老年人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而这部分人群春季更易患感冒。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向下呼吸道蔓延,造成严重影响健康的肺部感染等急症或重症,如肺炎、肺结核、肺气肿、肺心病等病患。
传染性疾病
1、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并伴随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
2、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其典型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颌下及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严重者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均可能成为传染源,病毒会通经过飞沫使健康人受到感染。
3、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之始,往往类似感冒,有流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症状。当病菌进入脑脊液后,会使头痛加剧、持续高烧、嗜睡、颈部强直、呕吐,甚至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带菌者或者鸡、鸭等动物,常以空气飞沫形式直接传播。
4、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主要表现是发烧、倦怠、食欲减退。在发烧的同时或次日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几小时后变成如水珠般清亮的卵圆形小水疱。疱疹主要出现在胸、腹、背及头面、头皮、脚底及手部,瘙痒感较重。2天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并逐渐干缩结痂,一般7~10天可痊愈。传染源主要是水痘病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被水痘病毒污染的物品受到传染。
5、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日常的亲密接触传播。病毒被人吸入后经过2周左右的潜伏期后出现全身不适,然后开始发热,耳后、颈部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有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出现,并迅速扩展至全身,有奇痒。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可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或死亡。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未发病的人是重要的传染源。
6、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麻疹后,前3天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畏光症状,口腔颊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点。接着体温大幅升高,从头部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并延及躯干、上下肢。出疹3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脱屑及色素沉着。一般10天左右可痊愈。
7、猩红热是主要由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症状为发热、面部潮红、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头痛、恶心、呕吐等。一般发热2天后出现皮疹,从耳后、颈部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该病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8、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所引起的结膜炎,可经空气、灰尘、水或被污染的物品受到感染。春季还常发过敏性结膜炎,这是由花粉、灰尘、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引起的一种眼科疾病。多发生于春暖花开季节,还往往反复发作,有过敏体质的孩子更容易发病,严重者可能引发其他眼科疾病。结膜炎发病时,感觉眼睛内部有异物,眼睛分泌物增多,视物模糊,眼睛怕光、发痒、流泪、疼痛,严重时会发生角膜溃疡,造成视力极度下降。
肝病
春季阳气升腾,肝气升发,调理不当的话很容易发生与肝有关的疾病。原来患有慢性肝部疾病或平时体质较虚弱的人,易致脾胃病、肝炎等旧病复发。病毒性肝炎是对健康影响最大的常见病之一,春季最易流行的是甲肝,这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人在感染了甲肝病毒后,不同的人临床表现往往有所区别,有的人会发热、乏力、面黄、食欲不振、恶心、肝区疼痛、关节痛、呕吐、腹胀、腹泻,一周后出现全身或身体局部的黄疸、尿色发黄;有的人会经过2~6周的潜伏期才出现症状;而有的人也许症状会很轻,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出现,也不出现黄疸。
精神疾患
有谚语曰:“菜花黄,疯子忙”意思是精神病容易在春季发作。有统计显示,每年的3~5月是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精神病发病率最高的时期。春季光照时间增长,气候多变,南方地区常有阴雨连绵,而北方多风沙天气,这些自然界的变化严重影响着人的情绪,使之起伏不定,甚至还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水平变化。如果神经系统不能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外界变化,人便容易出现烦躁、多疑、易怒、思维迟钝甚至沮丧、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特别是有精神病史的人,对这种多变天气最为敏感,极易复发。青少年、老人和慢性病患者在春季里情绪起伏也较大。即便是健康的人,在一年之始面对各种新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再加上气候的影响,也很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如果不能及时予以舒缓,就可能发展成抑郁症或其他情绪病。
心脑血管疾病
祖国医学早已提出“春气者诸病在头”。春季,人的情绪不很稳定,再加上冷暖无常、气温骤降或气压骤升等多变的气候,容易引起人体皮肤表层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体内脱水而使血液黏稠,从而容易诱发心肌梗死、中风、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
到了春天,肝阳上亢者特别容易出现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这也是由血压增高引起的。中风,即脑卒中,是目前人类三大疾病死亡原因之一,高血压便是其致病的重要元凶。不管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升高,皆与脑卒中的发生成正比,且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春季忽冷忽热的天气也易使冠心病与风心病(即风温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恶化,因而春天也是心肌梗死与心脏病的高发期。
胃肠道疾病
春季由于天气变化无常,人体的代谢功能容易下降,内脏易生燥热,导致气滞,脾胃不合,从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且,春季肝气容易偏旺,肝旺易伤脾胃,也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导致食滞或者不思饮食。
春季温暖潮湿,各种细菌和霉菌开始大量繁殖,食物如果储存不科学,极易被腐蚀。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或者饮食无规律、无节制,都有可能引起胃肠道疾病,轻者会出现胃部不适、腹泻、食欲减退,重者可能就会出现脱水或高热。尤其春节前后,更是胃痛、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疾病的多发时期。除了饮食以外,春节期间作息紊乱也是引起腹胀、腹痛等胃肠病的原因之一。
“上火”
人们常说的“上火”,属于中医辨证的热证范畴,大多是由体内郁积的内热病邪所导致的。在刚过去的冬天里,人们为御寒摄取了大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春天来到后容易化痰生热,出现一些上火症状。例如,热郁于脾胃表现为牙痛、便秘、口臭,热郁于肺者容易口干舌燥、咳嗽音哑,热郁于心者会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便黄赤,热郁于肝则烦躁易怒、两肋发胀等。
春季易上火,尤其易有“肝火”上扬。每逢春雨连绵或晨雾浓重的天气,或者遇到挫折,心情郁闷时,肝阳过盛、体弱者就容易引发“肝火”,导致热感冒、热咳嗽、热哮喘等疾病发生。中医认为,郁热上火会损害人体健康,应尽早予以清除,使体内环境恢复平衡,从而为健康度过炎热的夏季做好准备。
过敏性疾病
春天杨柳吐絮,百花盛开,而在这繁花似锦的多风天气里,也潜伏着某种危机,那就是空气中漂浮着的大量花粉颗粒、杨柳絮,以及各种尘埃、尘螨、真菌等。这些致敏源极容易使过敏性体质者的机体产生变态反应,从而引起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以及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春困”
春季来临,气候渐暖,人们常有困倦、疲乏、昏昏欲睡的“春困”感觉。春季多吃热性食物和持续使用空调也是春困产生的重要原因。多吃热性食物,如狗肉、羊肉、酒类、火锅、辛辣及煎炸烤的食品等,易导致胃火上升,甚至心火上升,从而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情绪,出现嗜睡、头晕、劳累、失眠、精神无法集中等问题。另外,花粉、杨柳絮等粉尘也会促使一些过敏性体质者易犯春困。虽然春困与免疫力无关,也算不上病态,但它对人的身体及精神状态的健康协调有很不利的影响,需要通过一些恰当的方法加以调节。
旧病复发
春季是气温、气压、气流等气象要素变化最不稳定的季节,因此常会引起许多旧病的复发。风湿性心脏病就是主要由风湿热反复发作,侵犯心脏而引起的,并常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复发甚至加重。春季的风既多且大,易使人体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这也是春季关节炎多发的主要原因。对肾炎患者来说,春季多发的上呼吸道炎症极易导致肾炎复发。哮喘病患者对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差,抵抗力弱,也极易在春季复发或使病情加重。
拓展:春天养生小常识
1、每天坚持多喝水
每天坚持多喝水,能够增强身体系统的循环速度,缓解紧张的身体机能,提升预警能力和能量消耗。其实喝水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减肥。如果你每天摄入16盎司的水,一年就能瘦掉5磅。
2、不要急于减穿衣服
春天因气候变化大,加上阳光普照,常让人忽略初春的善变与寒冷。因此衣着最好慢慢减少,不要一下子换上夏季的短袖短裤,寒邪伤肺,容易导致鼻塞、咳嗽、感冒等,尤其中老年人不要急于减穿衣服。大家都知道“春捂秋冻”,捂的度就是不能过汗,如果天气很热了还里三层外三层的捂着,出很多汗就不好了。
3、彻底大扫除,远离过敏
春天是过敏、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所以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春季大扫除。大扫除尽量选择天气好、空气清洁时进行,扫除前先开窗通风,尽量用湿扫代替干扫,防止室内扬尘,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用吸尘器,尤其要彻底清洁床下、沙发下、衣柜等卫生死角,被褥也最好拿到室外晾晒,地毯、窗帘每次换季时都应该清洗。
4、早上梳头、晚上泡脚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滞。”就是说,春天早上梳头、晚上用淡盐水泡脚,能促进人体气血运行,保健防病。
5、晚睡早起,不可恋床
春季养生在睡眠上要保持“晚睡早起”的习惯。晚点睡觉指晚上9点以后入睡。早起是指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起床,有利于气机的生发,晚点睡不是越晚越好,最好在晚11点前入睡,否则第二天容易双目赤红,容易肝火上升。
6、晨起提倡宜伸懒腰
之所以提倡晨起宜伸懒腰,是因为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松软懈怠,气血周流缓慢,故方醒之时,总觉懒散而无力,此时若四肢舒睁岈伸腰展个岈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吸深呼,则有吐故纳薪、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
7、多晒太阳补钙
春分过后,日照时间渐渐变长。当大地脱去冬天寒冷的外衣,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柔和。此时,我们应该尽情享受阳光带来的健康益处。民间素来有“学会晒太阳,胜过吃补药”的说法。最好走出家门晒太阳,不要隔着玻璃晒。
8、“躲避”紫外线,注意防晒
一般只有到了炎夏,才会想起紫外线的存在。其实在春季,紫外线就已经开始对皮肤进行伤害。尤其在中午11时至下午3时这段时间,紫外线的强度比你料想得要高许多。紫外线很容易促使雀斑的生成,黑色素的沉积。因此防晒很重要。
9、抵御春困有妙招
“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处。生活节奏要有规律,不要三天两头熬通宵、睡觉时间时早时晚。饮食忌过饱,一日三餐不要吃得太饱,否则胃过度膨胀,人容易犯困。
10、多吃甘温之品
中医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删甘,以养脾性”。那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的时候,肝气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难呈现脾胃虚弱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保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性温味甘的食物: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燕麦;蔬果类如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肉食如牛肉、鲫鱼、鲈鱼、黄鳝。
【春天需要预防的几种疾病】相关文章:
幼儿园春季疾病预防的小知识02-21
2023春季预防疾病手抄报内容02-10
中医学中疾病预防的具体方法06-25
2024年春季预防疾病手抄报内容02-22
古筝有几种弹法08-21
几种咖啡的前世今生10-24
声乐有几种唱法04-21
公文类型有几种11-08
油画几种绘画技巧09-27
几种小哑铃的锻炼方法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