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4 21:18:16 公开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1】《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的特点与地位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本文构思巧妙,写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意境之美。语言优美,恰当地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领悟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课文四、五、六三段的赏析。通感的修辞手法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重点之一。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作者为什么会有“颇不宁静”的心情,二是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1)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本文写于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读课文理解作者内心“颇不宁静”的原因。)

  (2)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法分析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五、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从朱自清的《匆匆》、《春》到《威尼斯》,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 。

  2、学习方法:朗读法、欣赏法、讨论法、质疑法等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教具的使用:收录机、朗读带、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分析

  (一)激趣

  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在夏季的一个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轮圆月,我们的主人公心情郁闷,想散散心,于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像一幅静谧、安详、优美的图画。作者将这幅画给我们描摹了下来,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们读他的文章就像看到了那幅画一样。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听读,在交流听读的感受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在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后,再来齐读重点段落。

  2、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轻声朗读,配以轻音乐,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感受和认识,并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同时教师可提供以下问题供同学思考:

  (a)文中所写的景物有哪些?

  (b)文中内容直接与题目相照应的`段落有哪些?

  (2)分组交流讨论各自的认识及相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参与交流讨论。

  (3)教师主导,师生互答。

  主导问题:

  (a)、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哪一句?

  (b)、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明确这些问题后,从4-5段切入)

  (三)品读--赏析

  1、局部研讨,欣赏朱自清笔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

  (1)学生朗读4-5段,借助图片形象直观的品味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美。

  (2)赏析月色下的荷塘,品味语言的妙处,体会景物特点。

  荷叶,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写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写荷香,把荷香若有若无、远远才能闻到的这种感觉与渺茫歌声相通,作者就这样抓住荷塘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形象逼真的写出景物形态美、动态美、静态美。

  此段作者集中笔墨描写月下的荷塘,但已远不是平日走过的荷塘了,而是作者心中的荷塘。通过这些景物作者表现了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和洁身自好,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情怀。景物描写融进了作者的感情,景物便有了生命力。

  (3)荷塘月光的赏析

  1、在第四段分析基础上由学生自由讨论品味几个动词的妙用,再次明确通感修辞手法的作用。教师可出示课件帮助学生体会。经过探讨,荷塘月光朦胧和谐美便也呈现于眼前

  2、小结。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点明在柔美和谐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四)讨论

  重在理解作者情感, 在阅读欣赏4—5段基础上以讨论形式完成教学内容。(课件展示)

  讨论一:

  回想4—6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物特点?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讨论二:

  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缘于何?

  讨论三:

  作者引用《采莲赋》《西洲曲》中写采莲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五)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

  课后练习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

  七、板书设计(略)

  八、教学反思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经典之作,其清新的语言、灵巧的构思、写景状物的高超技艺让人叹服! 经常听老师上《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没发现好的使人难忘的好课,自己上来也觉得无趣。一篇如此优美的抒情散文到了老师手里怎么就变样、变味了呢?

  抒情散文不好上,我想是许多老师一致的看法。原因不一:情感不好把握有之,分析不到位有之,不知从何讲起有之,等等。而《荷塘月色》是众多散文中比较难上的一篇,不好找突破口,我上课喜欢找突破口。你从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始,但不好继续讲下去,想去开导学生,课堂死气沉沉。你从作者行程开始,显得单调肤浅。你从朗读开始,课堂重点不突出。难,真的难。大多老师上公开课喜欢分析描写荷香月色的那几段,因为比较好驾驭。

  现细细想来,觉得有几点值得我好好反思的。

  1、语文教学要加强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节节课在这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语文教学的多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关键的语言文字放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品味、鉴赏,感悟是灵动的,具个性色彩的;配乐朗诵,动画欣赏随文入境,营造美的氛围。研究作者与创作背景,探究作品的写作意图与价值取向,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与思想情操陶冶融为一炉,发挥了语文的实用功能、发展功能、审美功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多方面获得培养。

  但学生互动稍显不足,听课老师多,学生有些紧张。引导还需要大胆一些。

  2、教师视学生为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体,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探究气氛浓郁,学生个性获得发展,潜能得到开发。这一节课教学处处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本,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对语言的揣摩,对文章思想感情的领悟,均能打开思想的闸门,知无不言,又言无不尽,再佐以教师的推敲,因而,精彩纷呈,常闪发智慧的火花。教师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不以“权威”自居,而是作为学习课文的一员,积极参与讨论,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要言不烦,意在点睛,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有时明说“不过我也不知道,因为这可能永远是个迷”,(绝非搪塞,而是列举种种研究成果),意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继续学习的空间;有时提出“现在,我能不能也提几个问题啊”,意在深入开掘,弥补学生探究的不足。教师、教材、学生三维空间碰撞、交融,奏出了美妙、和谐的语文交响乐。

  3、教师不仅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注意循循善诱、逐步深入,探求真知,更在于教师能把自身的文化积淀融合于教学之中,提高课的质量与品味,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操。对课文作者的总体认识与评价,对课文意义的阐发,对通感收发的比拟,对重点词句推敲的延伸,对媒体相关报道的评论等,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平日勤于阅读、积累文化的必然展现。而这些挥洒自如的讲解,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感染力,最有启发性,也是课最能发光的亮点。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不学无以为师,教师学识丰厚,学生终生受益。

  4、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语文教学的天地大大拓张了,影像、图片、音乐、文字资料更是让语文教学左右逢源,于是在《荷塘月色》教学中我也寻觅了大量的图片影像资料,有夏日荷叶荷花,有雨中月下荷花,有特写的荷花,有古诗意境的荷花,现代气息的荷花,还配上了许多古人咏荷之诗句,还有动态的荷叶荷花影像。有清华园朱自清夜游的荷塘,我精选采用了一些用于《荷塘月色》教学中,学生对那精美的图片,鲜活的影像确实很感兴趣,注意力大部分被画面所吸引,结果在《荷塘月色》文本的解读和鉴赏上反而图片化、浅表化,难以入情入境,体味不出其意境之美,对作者心理的微妙变化,语言的品味也难以披文入情。

  【2】《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荷塘月色》导入新课学习。

  二、简介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俄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主席

  三、整体感知

  (一)听录音朗读,想一想文章写了作者一次怎样的经历?(月下散步)

  (二)抓住“文眼”,探讨作者情感;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

  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插入写作背景: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全国出现了白色恐布的情景。作者不满这样的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光明,但一时又看不清前进方向,心情苦闷而彷徨,思想是矛盾而复杂的。本文正是他当时生活处境和思想状况的真切而委婉的写照。

  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齐答)

  明确 :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

  请看第3自然段是作者的内心独白。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个自然段。

  4、这一段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

  明确:

  尽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

  问:第3段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出作者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呢?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5、幻灯片出示课文心情的脉络

  四、赏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

  (一)诵读、鉴赏第4段

  1、学生齐读第4段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荷韵)五个方面。

  3、提问: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请同学们从中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明确:

  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

  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

  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

  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

  流水(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4、观看第4段月下荷塘美景视频片段,感受其意境美。

  五、课堂总结

  1、师生共同小结本段写景特点

  本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

  2、齐声朗读课文第4段,结束本课堂。

  六、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并背诵课文第四、五段。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08-30

高中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07-30

《桂花雨》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09-18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公开课」05-14

语文高中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08-28

《窃读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4篇)10-19

公开课《鸟啼》教学设计06-06

公开课《说“木叶”》教学设计07-06

公开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07-27

公开课《雨霖铃》教学设计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