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包身工》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4-11-09 07:55:55 公开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包身工》公开课教案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夏衍,发表于1936年《光明》创刊号。作品真实的反映了上海日本纱厂里受残酷压榨的中国女工的血泪斑斑的生活,对毫无人性的日本资本家及其走狗的罪行提出了有力的控诉。通过大量的数据材料,将这个人间地狱的种种罪恶公布于社会,有力的揭露了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的狼狈为奸。

《包身工》公开课教案

  《包身工》教学拟围绕文章的材料性质与组合方式,采用分合比较的方法组织教学,相机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引导自读,整体感知。让学生用分析性的眼光,用速读、跳读的方法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材料拟小标题。的材料主要包括记叙性材料——包身工一天的悲惨遭遇,说明议论性材料——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和趋向。可据此讨论归纳小标题并用算式板书点拨,总括文章内容。=《包身工的一天》(或《“芦柴棒”们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其次,分题精读,讨论点破。先讨论《包身工的一天》,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精读课文:

  ①包身工的一天,以时间为序,主要写了哪几个片断?通过这几个片断,从哪几个方面反映包身工的遭遇?

  ②作者全方位地细致反映包身工悲惨遭遇的目的是什么?

  ③为了有力地表现主题,作者在叙的过程中是怎样在面上铺开的基础上进行点的穿插的?

  在精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结合板书图示进行小结:

  4:15起身——住宿

  描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4:30早餐——饮食

  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芦柴棒

  5:00上工——劳动

  接着讨论《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让学生围绕下列问题精读课文:

  ①“说”的顺序是什么?(事物的发展)

  ②“说”的方式是否相同?各有什么特点?

  文中或借说明议论,或用比喻议论,或在抒情中议论,各有什么作用和含义?

  在精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并结合板书图示小结:

  产生(直接原因、历史原因)——叙中议、直接议

  发展(历史原因、根本原因)——直接议、议中叙

  结果(资本家膨胀、包身工榨干)——引用议、借抒情议

  趋势(黎明的到来无法抗拒)——用喻意、抒情中议

  最后整合总结

  作文训练

  从内容上看,就是《包身工的一天》与《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的相加;但从组材和结构方式看,文章又不是叙和议的简单相加,为什么?

  讨论后明确,叙议结构主要有如下几种可能:

  集中安排(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

  包中安排:(叙包议中或议包叙中);

  分割组合、交错穿插(以叙为主穿插议论或以议为主穿插叙述)。

  集中安排,叙议脱节,结构臃肿,行文呆板;包中安排,主线不清,过程不清,联系不紧。只有分割穿插、交错组合,才能使叙议配合,交相辉映,符合读者了解事件真相、探究问题本质的心理规律,既省笔墨,又富表现力。为提高学生兴趣,可用“乘法”来点拨。从形式上看,=《包身工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并引导学生体会报告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可设计口头作文训练,让学生围绕有关包身工的三个比喻性说法,以《猪猡·机器·墨鸭》为题,弄清其联系,说一段话。这三个说法分别形象地概括了包身工的生活、劳动和受剥削的悲惨遭遇,可激起学生的同情和义愤,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包身工》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包身工》教学设计07-20

《包身工》教学案例09-23

《海燕》公开课教案07-18

英语写作公开课教案07-03

《枣核》公开课教案07-02

海燕公开课教案范文07-22

好玩的报纸教案公开课08-08

中班公开课优秀教案10-23

秋天的怀念公开课教案10-17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