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奇异的琥珀》公开课教案
琥珀是距今4500—9900万年前的松柏科植物的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琥珀”或“松脂化石”。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小学语文《奇异的琥珀》公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的想象依据,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的想象依据,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①“约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段导读:第1自然段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久远。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顶上飒(sà)飒地响。 [②这句话的描写方法是什么?作用呢?]
段导读:第2自然段说明当时炎热的环境,为下文“松脂掉下来”作了铺垫。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zhī)的香味。 [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段导读:第3自然段讲小苍蝇出场,在松树林中飞舞。
那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dǎn)❶掸翅膀,拂拭(shì)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句导读:“停”“掸”“拂拭”写出小苍蝇一心一意地在打扮自己,可想而知,它当然没有注意到别的事物。]
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小苍蝇在一棵大松树上停歇着。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④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段导读:第5自然段写一个蜘蛛发现了苍蝇,打算吃掉它。
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⑤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段导读:第6自然段讲“火热的阳光”“渗出松脂”,介绍了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句导读:“刚好”说明事件发生得非常巧合。就在蜘蛛还没来得及扑住苍蝇,而苍蝇也没来得及飞走的一刹那,事情突然发生了,促使了这块奇异琥珀的形成。]
段导读:第7自然段讲正当蜘蛛扑向苍蝇时,它俩一块儿被松脂包在里面了。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句导读:把滴落的松脂比作“黄色的泪珠”,非常形象,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似乎是在为两只小虫的悲惨命运而叹息。]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段导读:第8自然段生动地描述了被包在松脂里的两只小虫挣扎时的状态。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⑥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⑦“谁也不会想到”这句话能去掉吗?为什么?]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句导读:这是讲地壳变动。科学家根据地壳变动的原理推测出琥珀的形成过程。]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段导读:第11自然段描写了大地发生了桑田沧海的变化,松脂球被埋在泥沙中。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❷。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地描述了这块奇特的琥珀形成的过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段导读:第13自然段讲海浪把泥沙卷到岸边,预示着泥沙深处的琥珀也能被冲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踏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段导读:第14自然段写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段导读:第15~17自然段讲孩子问父亲硬东西是什么,父亲告诉他是一块奇异的琥珀。
在那块透明❸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❹。 [⑧这句话能去掉吗?为什么?]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nián chóu)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段导读:第18自然段详细描述了琥珀里两只小虫的形态,指出了作者想象琥珀形成的依据。
第二部分(第13~18自然段):讲述了这块琥珀被发现的经过,点出了想象琥珀形成的重要依据。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写作思路。
3.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琥珀资料图片;语文课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琥珀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是的,琥珀是一种淡黄色或红褐色的装饰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2.本课就向我们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为什么说是“奇异的”呢?让我们去看看课文吧!
二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不好理解的词语。
2.教师正音:“珀”字读pò,不要读bó;“脂”读zhī,不要读zhǐ;“湃”读pài,不要读bài。
易写错的字:“澎”字中间部分的“士”不要写成“土”;“湃”字中的“拜”字左边不要多一横,右边不要少一横;“黏”字左边笔画较复杂,左半部不要丢掉中间的一撇一点,不要把下面写成“水”。
3.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约摸:大约,估计。
飒飒:拟声词,形容风、雨的声音。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被烫着一样。
淹没:(大水)漫过;盖过。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的样子。
黏稠:像胶水那样又黏又浓的样子。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远古:遥远的古代。
4.想一想课文大意。
主要写的是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它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是一篇说明文。
理清课文层次,课文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点出了想象琥珀形成的重要依据。
三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例如,列表格、画箭头、写小标题、文字叙述等。
2.说一说文中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在十分巧合的情况下,一只正捕食苍蝇的蜘蛛同苍蝇一起被松树上滴落的松脂粘住或包住,渐渐形成一个松脂球,苍蝇和蜘蛛被裹在里面。千百年后,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森林逐渐被淹没。松脂球沉到海底,被层层泥沙掩埋。泥沙越积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经过上万年的演变,松脂终于变成了化石。
3.现在,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个奇异的过程的吧。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4.琥珀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交流总结:
(1)必须是炎热的夏季,必须是老松树,这样才会滴下较多的松脂。
(2)必须在蜘蛛扑过来的那一刹那,不然只会包一个昆虫,或者一个没有。
(3)树林的不远处必须有海,这样地质变迁时才会形成化石。
(4)必须要很长的时间,形成化石。
5.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的句子。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踏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6.琥珀有什么价值呢?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了它的价值,我们可以从琥珀中了解很多关于远古的事情。
四 课堂小结
1.学生默读课文,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2.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它的价值,可还有个疑问没有解开,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为什么说是“奇异”的琥珀。
是啊,为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疑问,课下讨论交流,咱们下节课再来解决这个疑问。
1.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并通过交换词语位置和去词练习让学生体会科学小品文在遣词造句上的严谨、准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深入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一 回顾初读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种化石,它叫什么?(琥珀。)
谁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琥珀?
2.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
3.作者把文中写的这块琥珀称为“奇异的琥珀”,“奇异”是什么意思?你们课下是如何交流的?
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奇而诧异。(板书:与众不同、令人惊异)
二 深入学习课文
1.透过“样子”,感受奇异。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块琥珀,它奇异在哪儿呢?
(1)相继出示图片和文字,指读。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2)交流“奇异”之处:
“两个小东西”:苍蝇和蜘蛛,是一对天敌,同处一室,实属不易。
“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完好无损,清晰可见,就像是昨天刚发生的事一样,不得不为之惊叹。
(3)带着惊异之意,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指读、齐读。
2.揣摩“形成”,感受奇异。
今天,我们不妨跟随科学家们,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以文字为依托,去想象一下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1)在上节课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完善你的想象,然后讲给大家听。
(2)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谁先来讲一讲松脂球是怎么形成的?
(3)指名讲:在听讲的时候可以在书上做一些标记,谁知道做什么标记?(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
为什么要做标记?(为评议作准备,免得遗忘。)
(4)听后评议:针对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谈出自己的看法。
时间漫长:约摸一万年。
自然环境:夏天正午阳光强烈,树林中高大的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不断地往下滴。
主人公:苍蝇一心一意打扮自己,心情愉悦。蜘蛛一心一意寻找美食,神情专注。
(5)他刚才的讲述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他哪儿讲得绘声绘色、富有情趣?
(体会生动形象语句的表达效果)
大家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有声有色地读一读吧!
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松脂球就能形成了吗?(还要有一个恰当的时机。)
这个时机在什么时候出现了?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谁来读读第7自然段?听后谈感受。(抓住“刚好”一词,感受“瞬间巧合”之奇异)
(6)“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都过去了,这时为什么又提到苍蝇和蜘蛛,而且是“成千上万”只?(点明这块琥珀的魅力之所在——太少见了。)
(7)自己练习完整地讲一讲松脂球的形成过程。
松脂球又是如何变成化石的呢?
地壳变化:淹没在泥沙下面。
时间漫长:又是几千年。
3.谈论“发现”,感受奇异。
一个“巧”字贯穿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那它的发现是否也存在着一种巧合呢?
自读第二部分之后进行交流。
4.分析“推测”,感受奇异。
(1)这种种巧合给这块琥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感叹它本身“奇异”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奇呢?指读第18自然段:能够从哪儿感受到?(“可以推测”“可以知道”。)
(2)“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知道自己已有的知识、琥珀的样子和发现琥珀的过程,不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家们就是依据这些,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3)我们再来看看描写琥珀样子的语句,和前文中的哪些描写相吻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想象和推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瞎想。)
作者的这段描写也是很有层次的,我们不妨试着把它背下来吧!
三 揣摩写作特点
1.这是一篇说明文,与你以前读过的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有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动植物富有人情味……
2.本单元也要求我们写一篇说明文,到时可以采用这种写法试一试,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
1.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多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
2.教师应将板书与学生记笔记的时间有机结合,提高效率。
3.课后布置小练笔,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童话。
1.看拼音,写词语。
2.比一比,组词语。
3.你知道文中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吗?
4.对比阅读:找找课文与《黄河象》的异同点。
柏吉尔(1804~1882) 德国作家。著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琥珀的故事》等。
本文是根据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的故事改写的。从大体上看,本文属于科普小品。但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吸引了许多小读者,所以也有人说《乌拉波拉故事集》是童话。
《乌拉波拉故事集》是一本集聚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的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读物,一共由十五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组成,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是一本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活泼的科普著作集。
琥珀 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艺术品。琥珀是由千万年前的植物所分泌出来的树脂,经过地壳变动而深埋地下,逐渐演化而成的一种天然化石。
黄 河 象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四米,长八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看,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在昂首阔步向前跑。那么,这头大象的化石骨架是怎么形成的呢?
大约二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了。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一群大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面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
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了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水。可是河水很低,它够不着。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饱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有多好哇!于是它又往前走了一步!没想到它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就踏进河底的淤泥里,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老象侧起身子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即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紧跟在后边的象都停住了脚步,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呆呆地站在岸边,又毫无办法……
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河水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二百万年间,大地起了巨大的变化,往日的草原上升为高原,一座座山岭耸出了地面,在老象安息的地方出现了一条新的大河——黄河。又不知过了多少万年。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几个农民在这里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上级报告。后来在考古工作者的指挥下进行发掘。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站在沙土里,脚踩着砾石。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就在原地没有被移动过,所以能保存得这样完整。
因为在黄河边出土,这头大象被命名为“黄河象”。
【小学语文《奇异的琥珀》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2023年小学语文公开课《秋天》教案(通用10篇)08-08
高一语文《过秦论》公开课优质教案01-28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06-27
语文公开课的评价范文07-25
语文公开课的评价意见07-09
2024年语文公开课《自然之道》教案(通用10篇)09-19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06-11
定语从句公开课教案06-29
《乡间的小路》公开课教案04-12
琥珀的保养护理方法介绍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