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是大多数孕妇在分娩之后会产生的现象,那么该怎么处理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产后出血的护理常规,欢迎阅读与收藏。
产后出血的护理常规 1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
[护理诊断]
1. 组织灌流量改变的危险:与阴道大量出血,不能及时补充,体内灌注血量减少有关。
2. 有感染的危险:与失血过多,抵抗力下降,反复检查,操作有关。
3. 疲乏:与失血性贫血,产后体质衰弱有关。
4. 恐惧:与阴道大量出血,有死亡逼近的压迫感有关。
5. 潜在并发症:出血性休克。
[护理目标]
1. 产妇不出现失血性休克临床表现。
2. 产妇不出现感染症状。
3. 产妇主诉疲劳感减轻。
4. 产妇主诉心理及生理上的舒适感增加。
[护理措施]
(一)预防产后出血
1. 做好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不宜妊娠者及时终止妊娠。
2. 对高危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
3. 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第二产程重视处理过程,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出血量测量。
4. 失血过多尚未有休克象征者,及早补充血容量。
5. 早期哺乳,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
(二)迅速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控制感染。
(三)心理护理: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安慰,解释工作,加强与医务人员合作。
(四)生活护理:进食营养丰富,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等,进食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五)症状观察:
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定时测量T、P、R、BP。产后24小时后,仍应注意观察感染症状。
(六)卫生宣教:产褥期禁止盆浴,禁止性生活。
[护理评价]
1. 产妇没有出现失血性休克的.表现,无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头晕、脉细速、血压下降。
2. 产妇没有感染,体温正常,白细胞数正常,伤口无脓性分泌物。
3. 产妇疲劳感减轻,生活能够自理,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4. 产妇心理,生理上的舒适感加强,亲子互动增加。
[健康教育]
1. 注意加强营养和活动。
2. 继续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
3. 明确产后复查的时间、目的和意义并接受计划生育指导。
产后出血的护理常规 2
1、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在确定病因的同时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2、协助产妇采取平卧位下肢略抬高,给氧气吸入、注意保暖、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变化。观察皮肤、粘膜、嘴唇、指甲的颜色,四肢的温度及尿量,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密切注意子宫复旧情况。
3、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可采取周围静脉留置注射两路输液,必要时腔静静脉插管),加快输液输血的速度,以维持足够的循血量。
4、置导尿管,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尿量及颜色。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生命体征变化及出入量。
5、根据医嘱准确采集各种标本,及时送检。
6、根据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给予不同的止血措施。
7、积极防治感染、保持环境清洁,室内通风30分钟,每天二次,定期消毒。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经常更换卫生垫,每日用10%的威力碘棉球擦洗外阴二次保持会阴清洁,并用有效抗生素。
8、提供心理支持,产妇发生大出血之后虽然生命得以抢救,但由于大量失血,可出现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血坏死,功能减退,出现各种激素水平下降的状态,称席汉综合症。产妇面临体力差、活动无耐力、生活自理有困难等问题。对上述情况应鼓励产妇说出自己感受,及时给产妇及家属提供心理安慰和帮助,指导其如何加强营养,有效地纠正贫血,逐步啬活动量,促进身体早日康复。做好出院指导,嘱其出院后继续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并使其明确产后复查时间、目的、意义使其能按时接受检查,以核实其身心康复情况,解决哺乳问题,调整产后指导计划,使其恢复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