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教学
民族舞蹈是我国浩瀚艺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中国历史以美的形式的一种传承和发展。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教学,欢迎参考阅读,希望您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一、民间舞蹈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传承
作为草根文化的民族民间舞蹈正是因其文化内涵的包容性才能长存于历史流变中。它蕴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理念、情感、习俗、生活方式,是表达民族认同感和历史感的重要方式。对于民间舞蹈而言,除了表演者、舞蹈动态形象等外在表象,更重要的是其负载的传统文化本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其实质是中国文化精神与民族审美心理的传承,它是通过“群众间的直接传承”“民间舞教学的传承”“舞台艺术创作的传承”三个层次进行的。传承和发展好民族舞蹈是传承中华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是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的迫切要求;也是维护文化主权的战略措施;更是年青一代以至子孙后代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二、民族舞蹈教学的方法
由于民族舞蹈在不同的地域包含的内容和内涵都不一样,所以在进行民族舞蹈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
1.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选择不同的教材
随着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热潮的兴起,很多家长开始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民族舞蹈的培训。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还不能够深刻理解民族舞蹈的深刻内涵,建议在教材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情绪欢快的、外露的。而对于有一些舞蹈功底,并且文化层次较高的学生,如大中专舞蹈学员,就可以解除内涵更深一些的,如傣族的蝶舞、独龙族的镖牛舞……这些不仅在舞蹈技艺上要求更高,而且要求舞蹈者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舞蹈的含义,才能在动作中展现出丰富的情感,显然是不适合年龄小的舞者的。
2.充分营造民族舞蹈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承担起教学的全部职责,他们主宰课堂,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在学习民族舞蹈时毫无个性可言,主动性和积极性全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民族舞蹈,老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时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情绪和学习状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出民族舞蹈的优美气氛。大部分学习民族舞蹈的学生都处于天真烂漫的年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养成顺应青少年心理,并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展开教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觉得学得带劲,学得有趣,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舞蹈时保持一种长久性和可持续性。
3.把握住民族舞蹈的风格和律动特征,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
每一个民族的舞蹈都有着鲜明的特色,无论是傣族的优美、蒙古族的豪放、佤族的奔放都是各不相同的。老师在教授民族舞蹈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将这种不同之处用民族舞蹈也有的韵律表现出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牢记特征,理解动作更深层的含义。由于每一个民族的舞蹈都试图表现本民族独有的文化,因此非本民族的舞者在接触这些舞蹈时,难免会产生一种生疏感。因此,老师在教民族舞蹈的时候,要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讲述贯穿在教学当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譬如在学习蒙古族舞蹈时候,有大量的甩臂和跨跃动作,甩和跨的幅度是多大?节奏怎么把握?这都是学员通常会遇到的问题。但是如果老师在教学时要告诉学员,这是对蒙古族马背生活的一种形象表示,那么学员就能轻易地能够理解动作应该如何诠释。
同任何艺术一样,舞蹈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产物,是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在虚拟世界中的一种浪漫行为。不同民族、不同人群、不同时代会产生不同情感、不同形态、不同美感的舞蹈。研究民族舞蹈艺术教育也不能离开变化中的社会和发展着的文化。可以说,民族舞蹈是中国艺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
【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教学】相关文章:
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与民间舞蹈教学探究论文10-07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0-09
民族舞蹈如何体现民族文化内涵08-27
民族舞蹈文化的内涵与传播途径04-27
傣族民间舞蹈的民族文化特征08-20
民族舞蹈在民歌教学中的作用10-08
民族舞蹈教学计划范文10-09
解读小议民族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09-02
少数民族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的渗透论文10-07
民族舞蹈的简介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