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资格

日语翻译资格考试翻译技巧

时间:2024-11-05 00:04:14 翻译资格 我要投稿

2017日语翻译资格考试翻译技巧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是在全国统一实行的、面向全社会的对翻译专业人员口笔译水平的认证。小编下面为大家整理一些网友关于日语翻译资格考试翻译技巧,欢迎阅读参考:

2017日语翻译资格考试翻译技巧

  1. 麻薯在锅里

  我报了17年的二笔,之前考过两次,总差2、3分。我不太喜欢逐词翻译,觉得特别生硬,比较喜欢意译。而比较擅长逐词直译的同学一次就考过了。笔译考试是否更侧重于考察直译水平?另外,通读自己的中文译文时,感觉受日语影响特别重,对于提高中文表达水平,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回复:

  ① 我个人认为,直译和意译只是翻译策略,难分优劣,必须放到具体语境和背景下加以分析。比如鲁迅的译文可能多为直译,但放之于当时的背景便不难发现其缘由。有一次我翻译一句织田信长的台词「目で見えぬものは信じるな」,这句话意译来说,归化为“眼见为实”,看似既地道又准确。

  ② 但结合织田的性格后,我感觉这样意译不准确。因为织田多疑,他只说“不要相信看不到的东西”,不等于“他相信看的到的东西”,这里存在一个逻辑问题,即“A不能证明没有欠B100万元 ≠ B就欠A100万元”。

  ③ 基于这种分析,这句话我采用了直译。我认为直译和意译必须具体分析,如何把握“译者主体性”、如何把握翻译的“度”是一个重要问题。具体到考试,首先,考试是有“采分点”的,这不是僵化的评分,因为一个大型考试,必须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否则将很难评判。

  ④ 您可以结合教材上的译文以及讲解,在学习中判断一下哪些是“采分点”,也就是不能“跳”过去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在考场上,您也应该对内容中哪些是“采分点”有个判断。另外意译和直译必须结合文体,比如文学翻译和法律翻译就不一样。

  ⑤ 中文受日语影响而出现“翻译腔”的问题,这是语言上的“负迁移”现象,此前语言学家很关注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比如说“中式英语”。后来发现其实母语也会受外语影响而产生“负迁移”,现在这个现象也越发得到关注。

  ⑥ 至于说到如何克服,还是得在理解原文意义的基础上,不落文字之“窠臼”,有人说这是“得意忘形”,也有人说这是“得意配形”。另外,我建议在平时练习时,完成译文后,可以不看原文,仅通读译文,进行查看。同时还可以间隔数小时、数日之后再次通读译文进行总结,此时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

  2. 麻薯在锅里

  请问汉译日遇到散文类文章,汉语修辞多,还是排比句式。在译成日语时也需要一一对应地译出修辞部分并且整体成排比句式么?(汉语词汇丰富,有时中文反复讲了两三句,日语一句就可以概括。一一对应的日语译文看着特别啰嗦,如果单看日语译文,会不知所云)

  回复:

  ① 汉语的一些表达在日语中未必通用,如“连及”,《礼记》里有这么一句“大夫不得造车马”,可以发现“车”可以造,但“马”不能造,所以这是“因车而及马”,翻译时候不用译出。

  ② 再如汉语喜欢用“骈体”,《滕王阁记》里面的“序属三秋,时维九月”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意思,翻译到日语(现代译)我觉得直接整合出意思即可。

  ③ 通常情况下,还是要基于日语的习惯去表达,有些场合,比如是为了传播文化另当别论。另外,我认为考二笔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考虑太多。

  3.只想做Dream-Fighter的某君

  如果遇到古诗词翻译成日语的话,又该如何把翻译尽量做到信达雅? 请推荐一些翻译理论的书籍。

  回复:

  ① 考试的时候出现古诗词的几率似乎不高。另外因为中日文化渊源的问题,真是古诗词翻译也不算难,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就是「春眠暁を覚えず 処処啼鳥を聞く」。

  ② 信达雅严格来说其实不算翻译理论,只是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写的自己的一些感悟,也可以多接触一些其他的翻译理论。

  ③ 关于翻译理论刘宓庆老师的那个书系我认为不错,当然主要是针对英语的。如果阅读的话,建议在有一定翻译实践量的基础上再去阅读,会比较容易找到共鸣和启发以及借鉴之处。没有实践只看理论意义不大,毕竟翻译是实践的学科。

【日语翻译资格考试翻译技巧】相关文章:

日语翻译资格考试:日语翻译技巧09-05

日语翻译资格考试之日语翻译技巧10-07

日语翻译与技巧08-07

日语翻译技巧大全10-09

日语翻译小技巧09-06

日语翻译中的小技巧08-12

日语翻译技巧:人称代词的省略09-10

日语翻译技巧:无生命主语11-08

日语翻译技巧之人称代词的省略09-03

高级日语翻译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