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房产估价师考点:清偿能力指标及其计算
2017房地产估价师考试时间10月14、15日,小编下面为大家整理关于清偿能力指标及其计算的知识点,欢迎阅读参考:
1.利息:
按年计息时,为简化计算,假定借款发生当年均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计息,其后年份按全年计息;还款当年按年末偿还,按全年计息。
还本付息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一次还本利息照付:借款期间每期仅支付当期利息而不还本金,最后一期归还全部本金并支付当期利息;
(2)等额还本利息照付,规定期限内分期归还等额的本金和相应的利息;
(3)等额还本付息,在规定期限内分期等额摊还本金和利息;
(4)一次性偿付,借款期末一次偿付全部本金和利息;
(5)“气球法”,借款期内任意偿还本息,到期末全部还清。
2.借款偿还期:
借款偿还期是指在国家规定及房地产投资项目具体财务条件下,项目开发经营期内使用可用作还款的利润、折旧、摊销及其他还款资金偿还项目借款本息所需要的时间。房地产置业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开发之后进行出租经营或自营的项目,需要计算借款偿还期。房地产开发项目用于销售时,不计算借款偿还期。
3.利息备付率:
利息备付率,指项目在借款偿还期内各年用于支付利息的税息前利润,与当期应付利息费用的比率。
利息备付率表示使用项目利润偿付利息的保障倍数。对于一般房地产投资项目,该指标值应该大于2。否则,表示项目付息能力保障程度不足。
4.偿债备付率:
偿债备付率(Debt Coverage Rati0,DCR),指项目在借款偿还期内各年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与当期应还本付息金额的比率。
可用于还本付息资金,包括可用于还款的折旧和摊销,在成本中列支的利息费用,可用于还款的利润等等。当期应还本付息金额包括当期应还贷款本金及计入成本的利息。
偿债备付率可以按年计算,也可以按整个借款期计算。偿债备付率表示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偿还借款本息的保障倍数。对于一般房地产置业投资项目,该指标值应该大于等于1.3。当指标小于1.3时,表示当期资金来源不足以偿付当期债务,需要通过短期借款来偿还已到期的债务。该指标的计算对出租经营或自营的房地产投资项目非常重要。
5.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或项目各年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程度及偿债能力的指标,属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占全部资产的比例,即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集的,它可以用来衡量企业或项目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资产负债率高,则企业或项目的资本金不足,对负债的依赖性强,在经济萎缩或信贷政策有所改变时,应变能力较差;资产负债率低则企业或项目的资本金充裕,企业应变能力强。房地产开发属于资金密集型经济活动,且普遍使用较高的财务杠杆,所以房地产开发企业或项目的资产负债率一般较高。
6.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反映企业或项目各年偿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
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营运资本(即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的余额)越多,对债权人而言,其债权就越安全。通过这个指标可以看出百元流动负债有几百元流动资产来抵偿,故又称偿债能力比率。在国际上银行一般要求这一比率维持在200%以上,因此人们称之为“银行家比率”或“二对一比率”。
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或项目来说,200%并不是最理想的流动比率。因为房地产开发项目所需开发资金较多,且本身并不拥有大量的资本金,其资金一般来源于长、短期借款。此外,房地产开发项目通常采取预售期房的方式筹集资金。这些特点使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流动负债数额较大,流动比率相对较低。
7.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反映项目快速偿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
该指标属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它反映企业或项目流动资产总体变现或近期偿债的能力,因此它必须在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因为存货变现能力差,至少也需要经过销售和收账两个过程,且会受到价格下跌、损坏、不易销售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存货占流动资产的大部分,其速动比率较低,不会达到100014。
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通常结合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计算,反映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清偿能力。对于大型综合性开发经营企业,通常不需要针对其具体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或投资项目编制资产负债表,也就很少计算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但对于仅开发或投资一个项目的房地产项目公司而言,企业和项目融为一体,此时计算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同时也就反映了房地产开发或投资项目的清偿能力。
【房产估价师考点:清偿能力指标及其计算】相关文章:
房产估价师估价项目09-27
房产估价师学习考试技巧09-25
房产估价师估价常见错误07-28
房产估价师需要注意的事项08-28
中考考点及答题能力的归纳08-22
房产估价师制度与政策练习题07-16
房产估价师估价结果与价值标准07-07
房产估价师考试预测题及答案201707-22
房产估价师《案例分析》考前练习卷05-31